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型态,在不断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环境运动不能脱离人的尺度,不能没有理性,不能没有科技,从本体论上证明了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是社会主义,实现了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选择,为环境保护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乔丹 《科技信息》2007,(5):129-129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后现代性,后现代哲学主义的境遇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生存的外部环境,人在一定的规律范围内利用自然,超出相应的规律,则会破坏自然,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其思想与生态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尊重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冲突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关系,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掀起了一场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思想热潮。阿格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消费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异化消费论;奥康纳试图将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列,进而提出了二重矛盾论;福斯特从马克思理论本身出发,在生态学视域下对马克思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将马克思的生态观归结为新陈代谢裂缝说。生态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呈现出一种地位不断加强的发展过程。但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视域过度突显,导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淡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当中给予生态观准确的理论定位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这对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思想仍有一定的反响。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来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当中.试图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在“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当中的目标、地位以及作用.并提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中的一个派别,以大卫.格里芬、科布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观,这一生态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警醒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现代化建设必须走生态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韩哲 《科技资讯》2014,(28):226-226
气候问题一直是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保护地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数量、还人类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已是全球范围内需要解决的生态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主张人和自然实现和谐相处,这种文明发展观要求切实改变过分开发和掠夺自然界的发展方式,遵循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确立人与之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倡导低碳经济,加速低碳技术的应用,树立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众多哲学思想和流派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支点,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其哲学基础予以探讨,对生态课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阐述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广西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在建设“美丽广西”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在共建课程集时,我们要注意与岗位群的互动,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其二,岗位群是课程集建设的依据;其三,课程集是岗位群理性再现;此外,课程集要源于岗位群,又要高于岗位群。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异同,仅从理论上分析和概括是不够的,而且这也容易使理论显得空泛而缺少根基。文章以电影《广岛之恋》、《疯狂的石头》为例,从故事主题、时空观、艺术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辨析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体而实在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总体性过程和特征。我们可以从历史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去理解和规范现代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即对于现代性的历史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对于现代性的负面价值的深刻批判。反省批判现代性的目的是重建现代性。实践是重建现代性的根本方法,共产主义革命是重建现代性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来概括20世纪女装的总体发展趋向——“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机能性、简约性、抽象性与时尚的国际性,“后现代主义”倾向的主要表现是注重女装的表现性、平民性、细节的精致性、传统的再现性与反叛性。同时简要分析了形成“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战争与经济危机等因素,简要分析了形成“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基本原因是信息文化带来的冲击、自我意识的提高与文化的传承等因素。最后指出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共同基础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并指出了人本意识与科学意识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倾向中的不同侧重点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文化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哲学方法:善于吸取总结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做好人才工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星 《科技信息》2009,(13):115-115
岗位任职教育与科研是部分军校发展的主旋律,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了军校的育人环境。只有同时重视两者并将其有机结合与合理安排,才能带动学科各项工作,促进学科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