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海底沉鲸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1987年,一组美国科学家搭乘潜水艇至水下1200多米海域考察,无意中发现了一头巨鲸的骨架.这具长达18米的骨架沉入洋底至少已有数十年时间,但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科学家发现,目前它已经成为大约43种12000多个深海生物的定居场所.这些物种大多跟人们在深海热液系统中找到的生物十分类似.  相似文献   

2.
颜世璎 《科学之友》2005,(11):50-51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的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  相似文献   

3.
正鲸是哺乳动物中体形最大且最长寿的物种,其抗衰老及抗癌的能力非常强大。科学家最近发现,鲸杰出的抗癌能力可能是由它们的遗传基因决定的。通常情况下,随着体重增加、寿命延长,生物个体罹患癌症的概率持续上升。然而,体形巨大的鲸患癌症的风险却相对较低。科学家认为,鲸很可能是因为演化出了抑癌基因(TSG),所以能抑制癌症等随年龄增长而多发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 m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目睹了这种地球上最神秘的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5.
一头巨鲸死去,它的尸体沉入深海底。许多年后,一艘潜艇在海底进行科学考察时偶然发现了它。正是这头死鲸的尸骨向科学家揭示: 海洋深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6.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相似文献   

7.
露脊鲸的进化树显得很奇怪——尽管它们所生活在的海洋是一脉相通的,这种鲸鱼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分化出三种类型:北太平洋型、北大西洋型和南半球型。最近, 科学家通过研究蚕豆大小的寄生物——鲸虱,终于破解了这个奥秘。鲸虱实际上是一种外形与螃蟹相似的甲壳类, 它们终生附着在鲸鱼的皮肤上,以鲸鱼的蜕皮为食物。鲸虱的基因比鲸鱼本身能更完整地揭示鲸鱼的进化历程,这是因为鲸虱的繁殖速度更快,并且每条鲸鱼的体表都寄生着多达7500只鲸虱。科学家分析了来自各大洋的露脊鲸体表的线粒体DNA,这种遗传物质以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变异,所以通过其变异情况就能看出鲸群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露脊鲸群是从600万年前到500万年前的某个时期开始分化的。当时,分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海水很浅, 因而两边的鲸鱼被限制在各自的海域独立进化。与此类似, 当时的赤道海水温度很高,所以南、北半球的鲸鱼也只能独立进化。最终,就出现了如今的三种露脊鲸类型。  相似文献   

8.
今天,对商业捕鲸的国际暂禁的放开决不是对鲸的唯一威胁。最大的忧虑之一是嗓音污染。虽然海洋很久以来一直充满着乱七八糟的自然嗓音,从浮冰块的尖细声到小暇的带电的尖脆噼啪声,但是,现代的鲸要承受来自各种新的嗓音源——挖泥船、巡航船、汽船和钻探船的几乎是一刻不停的喧嚣。科学家现在开始研究嘈杂声怎样影响鲸的行为,但已经提出了令人担忧的见解:人造嗓音可能把鲸驱逐出它们饲养小鲸的地方。夏威夷的拉海纳地方的鲸  相似文献   

9.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5,(3):18-19
<正>北极露脊鲸,帮助人类更长寿众所周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会在100岁左右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而,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家族中却有一个例外——北极露脊鲸,它们的寿命往往会超过200岁。为什么它们能比其他鲸鱼物种更长寿呢?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露脊鲸体内,存在着一种独特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它们抵御癌症,并修复DNA损伤,这就是露脊鲸不会患上心脏病和癌症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靠近大西洋一侧的北极海区域里,有一种神秘的独角鲸,它们的奇特之处在于4米多长的身躯长了颗2米多长的牙齿。在古代,人们以为这颗牙齿是它们的角,于是给它取了个“独角鲸”的名字,后来才发现那是它们的牙齿。几百年来,独角鲸的暴牙究竟有何用途一直是个谜。最近,美国科学家揭开了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米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一睹这种地球上神秘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人们常常会遐思飞扬,难免会萌生出这样一些饶有兴趣的疑问: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在动物眼中是什么样子?动物的世界,人类真的懂吗?你能从犬吠中听懂狗狗的心情吗?你真的了解海葵吗?独角鲸的"角"真的是角吗?你知道动物界有哪些伪装大师……动物界有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秘密,吸引着我们去认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海洋里首次捕捉到一条7m长的活体巨型鱿鱼,人们也因此首次目睹了这种地球上最神秘的动物的尊容。而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巨型鱿鱼有可能取代鲨鱼和鲸成为海洋中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大概是最变化多样的.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10种以上的动物视力系统,每一种都要特别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 科学家对各种动物的眼睛进行了观察,这样,当他们设计人造光学系统时,就可以参照不同的动物眼睛来设计.从鸟类到昆虫,从鲸到鱿鱼,科学家从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中获得灵感,以设计高性能的人造眼睛.  相似文献   

16.
几乎每年都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个海滩又发现了搁浅的鲸,少则一两头,多则数百头。虽然发现者大多会想尽办法让它们摆脱困境,但还是有不少鲸永远留在了海滩上。鲸的集体自杀现象在哺乳动物的种群中是很罕见的。鲸为什么会出现和人类一样的集体自杀现象呢?科学界为此众说纷纭。太阳黑子惹的祸去年6月初,又有160条虎鲸在澳大利亚西岸的海滩搁浅。为什么这些动物要集体自杀?人们至今不明。德国科学家认为他们为此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释,造成鲸类动物搁浅的主因,可能并非来自人类活动的影响。按照学术界的普遍看法,鲸只依靠它们的超声波声纳系统导航…  相似文献   

17.
<正>独角鲸有点像是北极的独角兽。不过和独角兽不一样的是,它们的"角"其实是其巨大扭曲的犬齿,犬齿獠牙是从它们嘴的左边长出来的,可以长到2.74 m左右。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都没能给独角鲸那长牙存在的目的找出合理的解释。现在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鲸鱼是把自己的长牙当作感知器官,推测它们可以从海水盐分浓度的变化来保证雄性独角鲸的安全,并且找到其他鱼类或者雌性。  相似文献   

18.
鲸叫之谜     
自然界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是鸟叫。大家都听到过鸟叫,但却很少有人听到鲸鱼独特的叫声。美国纽约动物协会的科学家潘特对鲸鱼的叫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鲸叫的声音很长,叫一次可达一个半小时,最短也有10分钟。如果把录下的鲸叫声快速播放,鲸叫声就变得象鸟叫一样。她还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的鲸鱼的叫声都是一样的,几个月后叫声才开始缓慢地变化。几年后,叫声就变得大不一  相似文献   

19.
程会文 《科学通报》1992,37(10):943-943
海葵毒是一种多肽类神经毒素。海葵毒的中毒症状是使动物痉挛和麻痹,可见外周的神经和肌肉是它的重要靶标。直到现在,海葵毒在神经肌肉标本上的作用部位仍有争论。Shapir认为海葵(Condylactic gigantea)毒素仅对螯虾神经有活性而对肌膜无活性。Metezeau  相似文献   

20.
就像深海鲸尸生态群落一样,生命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为此,科学家到地球上最寒冷、最炎热以及其他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去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结果他们发现了数以十亿计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