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紧耦合,非线性,大滞后的复杂系统,传统的控制理论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此介绍了预测,去耦,智能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的研究,试验证明,此理论对复杂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预测,去耦,智能模糊控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像发动机试验台这样复杂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输出,多输出,紧耦合系统的预测,去耦,智能模糊控制算法,此算法对复杂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从而为在发动机瞬态工况试验台上实施瞬态控制提供了一种理想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混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行发动机和整车的测试、研究和开发提供一种经济而高效的手段,本文在借鉴他人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基础上,采用混合模拟的方法,利用中国生产的电涡流测功器自行开发发动机动态试验台。具体介绍了发动机动态试验台混合模拟的方案,论述了该试验台的控制原理,对试验台的控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混合模拟的方法是自行开发发动机动态试验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怠速稳定性控制方法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提高发动机经济性和降低有害排放物质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发动机怠速控制方法,对用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给出3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模糊控制完全可用于发动机ECU的怠速控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汽车发动机参数具有离散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采用传统控制模型难以精确控制瞬态过程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时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发动机自寻优模糊控制模型.设计了实现该控制模型的嵌入式控制器,讨论了实时在线仿真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参数的自动寻优.实验表明,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取得到了明显提高,以及控制模型在降低燃油消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自动机械变速器试验台使用发动机存在成本高、安装复杂以及受负载限制而出现发动机运转不平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变频器的电机调速系统来代替发动机作为AMT试验台的动力源,并介绍了AMT试验台以及电机的调速原理,详细阐述了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虚拟油门模拟油门踏板作为驾驶员意图的输入来控制电机,实现了调速系统与AMT控制单元之间的CAN通讯以及电机实时调速功能,并建立了自适应PID控制器,从而对电机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电机调速系统能够满足AMT试验台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发动机启停过程伴随的转矩脉动,易诱发车辆传动系扭振,导致车辆动力不平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并验证基于电磁阻尼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传动系扭振主动控制方法。建立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停工况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发动机启停控制逻辑,提出发动机启停扭振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开展2种运行状态下发动机启停工况仿真,对比分析无控制和自适应模糊控制下传动系扭转振动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控制相比无控制状态:定置停车时发动机启动和停机工况扭振平均衰减率分别为23.8%和30.1%,车辆行进间发动机启动和停机工况扭振平均衰减率分别为12.1%和23.6%。该方法可有效衰减发动机启停工况传动系扭转振动,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启停工况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  相似文献   

8.
朱磊 《科技信息》2011,(18):I0010-I0012
本文主要研究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在综合分析试验台机械惯量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关系建立了发动机驱动电流与瞬时转速的模型,并设计了一个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对产生的误差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使制动器试验台能更准确地模拟路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利用PLC实现对液压性能试验台进行模糊控制的过程.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属于一个双输入双输出的系统,而且系统控制量的控制论域是随着被测物体的测量范围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实现控制策略时,对系统参数进行了模糊解耦,并对模糊控制规则表中的输出量进行了参数修正.最后,阐述了模糊控制算法在PLC上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模糊-变结构控制在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结构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引发抖振.本文采用模糊一滑模变结构的控制方法,解决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中出现的转速抖振现象.首先,在变结构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分量;其次对模糊控制分量进行了设计、计算;最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抖振幅度只有原来的10%,控制变量的切换频率只有原来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AVL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对国Ⅳ柴油机进行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发动机台架耐久性试验。在耐久性试验前后,对该柴油机均进行了欧洲稳态循环(ESC)和欧洲瞬态循环(ETC)试验,并利用AVL AMA i60排放测量系统对排放物进行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耐久性试验前后,气体污染物排放随工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经耐久性试验后,NOx排放量基本无变化,CO,HC和PM排放,在ETC试验分别增加了67%,508%和85%,而在ESC试验其变化较小;柴油机在耐久性试验前后均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符合国标GB 20890-2007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VGT60应用于YN4100QBZ柴油机上,建立了试验台架,确定了试验方法.利用VGT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试验.对各种负荷和转速工况下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与原机的排放性能进行了对比,得出了稳态工况下VGT对于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特点和规律;通过自由加速试验研究了VGT对于自由加速烟度的影响,为实现电控VGT与柴油机在全工况范围内的优化匹配控制提供了基本数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介绍把一台单缸涡流室式柴油机涡流室镶块直连接通道改为变角度连接通道,活塞顶双“w”坑主燃烧室改为腰鼓形双“w”坑主燃烧室的研究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在稳流试验台上测量通道改进前后的流量系数,倒拖试验台上用热线风速仪测量改进前后燃烧室中的气流运动状况,详细分析研究了变角度连接通道的气动喷射特性和燃烧室改进对柴油机燃烧过程、燃油经济性及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煤层气的组分发生变化时,煤层气发动机的空燃比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发动机运行不稳定,甚至熄火。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开发了一套变浓度煤层气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气喷射系统,提出了与煤层气发动机相适应的驱动电路,并设计了系统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点火系统不能保证煤层气发动机在气源参数和负荷发生变化时稳定运行的现状,设计了一套电控点火系统,阐述了该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结构、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其功能.该系统以爆震信号作为反馈信号,实现了发动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的闭环控制,能有效防止发动机爆震、进气管回火、排气管放炮,确保发动机安全、高效、洁净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概括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以后的工作给出了建议.在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先进进气道和发动机将会带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领域内新的挑战,提出:应将旋流畸变和耐久性畸变试验纳入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发展具有瞬态畸变模拟能力的畸变发生器;充分利用地面试车台和空中试车台进行各种畸变的模拟以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定;在飞行试验中深入研究进气畸变条件下发动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历史发展,概括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国内以后的工作给出了建议。在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先进进气道和发动机将会带来的新问题。为解决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领域内新的挑战,提出:应将旋流畸变和耐久性畸变试验纳入进气道/发动机相容性评价体系;发展具有瞬态畸变模拟能力的畸变发生器;充分利用地面试车台和空中试车台进行各种畸变的模拟以对发动机进行全面的稳定性评定;在飞行试验中深入研究进气畸变条件下发动机性能以及工作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某型涡轴发动机试飞平台设计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某型全数控涡轴发动机它机领先试飞的技术需求,在分析研究某型战术通用直升机电气、动力、燃油、环控等设计图纸基础上,并对照涡轴发动机全数控系统的装机特点,通过试飞平台建设总体方案论证、各系统方案详细设计及相关产品的研制、试验验证等环节,中国首次成功实现了在机械液压控制的直升机上搭建全数控涡轴发动机它机试飞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9.
电控柴油喷射用电磁控制旁通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磁控制旁通阀是时间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重要组件,它的实用性开发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实用化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文在系统地研究电磁控制旁通阀工作特性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高低压平衡式旁通阀。该阀与高速强力电磁铁及其驱动电路相配合,解决了电磁控制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工作稳定性、动态密封及快速泄流等方面的问题,其工作性能能满足电控柴油喷射系统喷射控制的要求。采用该电磁控制阀的YC6108电控柴油机样机实现了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