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太阳     
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公里,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半径是地球的109倍。一架喷气式超音速飞机在一个小时内可从上海飞到北京,而在太阳表面上飞一圈则需整整一百大。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公里,这个距离叫做1天文单位。光线从太阳时刻地球上需要8分钟,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其实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太阳每时每刻都在释放巨大的光和热。它每秒钟辐射出的总能量约3.8×10焦耳,其中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的大气顶层,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只有小部分到达地面,但这足以使方物生长。太阳在一年内辐射到…  相似文献   

2.
南极中山站极夜和极昼期间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龙骅 《科学通报》1992,37(15):1388-1388
极夜和极昼是地球上南北极圈内出现的太阳终日不出和终日不落的特殊现象。我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无极夜和极昼;中山站(69°22′S,76°22′E)有58天极夜和55天极昼期。1990年2月至1991年1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进行了辐射和热状况观测实验,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从NO WAY到NORWAY SPECIAL REPORT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北冰洋,南极是海洋包围着陆地——南极洲。寒冷干燥是极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北从  相似文献   

4.
日本去年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到达月球。班在,该国的科学家们正计划最大限度地运用他们的技术,准备在1996年对火星作一次飞行探测。日本宇航科学家们相信,使用M—V火箭能够到达火星。他们可通过使用小小的探空火箭上的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轴、通讯天线和日光板来解决能量问题。因为当太阳、地球、火星三点偶成一线时,探空火箭便可得到充分的太阳能而无须靠日光板和太阳成一  相似文献   

5.
如果地球是一个均一的球体,地球外围也没有大气,那么,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称天文辐射量(w),其变化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地理纬度、太阳的赤纬和时间。实际上,地球外围有大气,地球表面有海陆和地  相似文献   

6.
海边的月亮似乎总是喜欢与太阳争宠,常常能看到还未落下的太阳旁边已经升起了淡淡的月亮.夜潜,则要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进行才好.夜晚的潜水,光线只是来源于我们手中的照明灯,我们也只能看到大海中被灯光照射到的极小部分,少了白天的目不暇接,能更加仔细地观察夜晚出行的各路"神仙":灯光对颜色的还原也让白天看起来单调的蓝色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这也是我喜欢夜潜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边的月亮似乎总是喜欢与太阳争宠,常常能看到还未落下的太阳旁边已经升起了淡淡的月亮.夜潜,则要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进行才好.夜晚的潜水,光线只是来源于我们手中的照明灯,我们也只能看到大海中被灯光照射到的极小部分,少了白天的目不暇接,能更加仔细地观察夜晚出行的各路"神仙":灯光对颜色的还原也让白天看起来单调的蓝色呈现出了缤纷的色彩.这也是我喜欢夜潜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地球发展史已经证实,地球每10万年就要进入一个冰河时期,虽然这是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最剧烈的气候变化,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引起这一无情周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近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地球每10万年进入一个冰河周期实际上是由于太阳磁活动的波动起伏。关于地球进入冰河周期的原因,传统的解释就是被称为米兰柯维奇周期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球重大气候的变化与地球轴心的方向和倾斜度以及地球轨道离心率的缓慢周期性变化有关。就是说,地球轨道对来自太阳的能量有多少能到达地球表面,会起着改变的作用。这一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河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但  相似文献   

9.
深空航天遭遇"能源尴尬" 在寒冷、黑暗、空寂的太空中,旅行者一号已持续飞行了36年.它越过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来到了距离地球180亿千米的太阳系的边缘.假若它搭载的仪器还能继续工作,我们将"追随"它进入寒冷的星际空间.那是一个虚空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探测器此前还从未到达过那里.从那里看太阳,太阳仅仅是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而已. 离太阳那么远,太阳能电池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旅行者一号只能依靠自己携带的能源,它是核武器制造业的副产品钚-238.这种材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旅行者一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于是它便得到了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们推测,在未来10年里,旅行者一号还会向地球发回数据,直到它最终消失在没有尽头的虚空之中.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7,(7):7-7
如果外星上有植物,那么这些植物会是什么颜色呢?天文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可能已经找到了确定外星植物颜色的方法,即分析一颗特定行星的母恒星所发出的光线,并研究这些光线怎样跟行星大气层里的不同化学物质发生反应,这样就能了解到达行星表面的光线的颜色(波长)。在地球上,红色光最丰富,蓝色光则最强劲,因此植物最易于吸收这两种光,而将不太有用的绿色光反射掉,所以看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号"任务组近日证实,位于一颗类太阳(与太阳类似)恒星周围"可居住带"内、与地球大小相对接近的一颗行星被发现,这也是首次发现这样的行星。此外,还发现11颗可能也如此的候选行星。这标志着在寻找另一个"地球"方面的又一个里程碑。这颗新发现的行星——开普勒-452b——是迄今已知除地球之外在可居住带内运行的最小行星。所谓可居住带,是指能让行星在其中环绕一颗类太阳恒星运行、并且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的地带。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两个研究小组的天文学家们说,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到达地球的数目似乎与太阳表面黑子的数目和穿过太阳的声波的传播速度有关。这种看法给所谓的太阳中微子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并有可能揭示太阳深处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0月19日,在一次罕见的宇宙亲密接触中,赛丁泉彗星以139 500 km的距离(仅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3)嗖地飞越了火星。大约100分钟之后,由彗星喷发的尘埃云也包围了这颗红色的星球并在之后离去,而位于火星轨道上的人造探测器"们"则安然无恙。赛丁泉彗星如今正为了完成它的终极之旅而向着太阳飞奔,来自后者的引力无情地将其从太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太阳落入太平洋的时候,它最后的光线似乎是绿色的,这种罕见的绿色闪光是由于大气中的光线折射导致的。这种绿色闪光可见的原因是因为折射弯曲了太阳光线。大气充当了一块棱镜的作用,把光线分解成为各种色彩。当太阳在地平线上时,不同的光线颜色在一定程度上重叠,此时肉眼无法看到每一种单独的色彩。当太阳落下地平线的时候,从那些最长光波开始到最短光波逐一消失。日出时的这个过程是颠倒的,而且绿色闪光是从太阳顶部露出地平线时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喜欢观天的人都知道,每当在暗夜观察弯月时,不仅能看见被太阳光照亮的月面部分,同时还能看到其余的月盘附近有“鬼影”闪烁。这个“鬼影”就是地照,即地球所反射的太阳光的光影。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地照或许有助于检测地球全球变暖的程度,也有助于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迹象。科学家解释说,地照能反映地球的反射性,哪怕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只发生微小的改变,也能反映地球气候的大改变。如果地面上空的云层越来越厚,云层覆盖的地区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阳光被反射进太空,即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越来越少。科学家在对地照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0年,地球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持续下降。从那以后,这种趋势却转向了:到达地面的阳光数量开始下降,反射进太空的阳光数量则开始上升。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地球的自然循环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副作用”。不过,这一自然循环产生的原因尚不明朗。一些天文学家则对运用地照来探察遥远行星上的生命痕迹很感兴趣,这是因为地照不仅是一种光线,而且其中包含着地球生命的迹象。比如,从地照的光线波长中能够明显看出叶绿素(让植物将阳光转化成能量的绿色素)、氧、臭氧及水蒸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冥王星惊奇不断那里是一片永久的黑暗,太阳成了60亿千米之外的一束遥远光线。温度在零下230摄氏度左右——比液态氮还要冷。如果你从那里发出求救信号,无线电信号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到达地球。冥王星的体积还不到其他行星的一半,如果它到今天才被发现的话,天文学家很可能不会把它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是由于其体积仍是最大的小行星的两倍,我们还是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堆冰封岩屑。冥王星的运行轨道恐怕是所有行星中最疯狂的了,它常常闯到海王星的轨道上。目前,冥王星正在转向离太  相似文献   

17.
大熊星座的类星体Q0957+561是沃尔什(D.Walsh)等人在1979年4月发现的首例太空引力透镜,来自该类星体的光线穿越中介星系时,因其引力透镜作用形成了我们拍摄到的两个像A和B。一般情况下,两个像亮度的变化相似,但由于A像是远离中介星系中心处的类星体的光线形成的,而形成B像的光线则是穿越星系内部再到达地球的,  相似文献   

18.
太阳超耀斑     
《大自然探索》2014,(2):20-25
正1996年,太阳探测器拍摄到了太阳大气层中的"海啸"场面。公元775年袭击地球的一场辐射暴,向我们揭示了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有多么暴烈。公元775年,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力量击中地球。当时的欧洲正处在黑暗世纪,然而天空却被点亮。13世纪的英国编年史作家温多夫·罗杰记录说:"日落之后,苍穹火舞,令人恐怖。苏塞克斯(英国郡名)上空巨蛇翻腾,它们就像是从地下窜出,惊呆了所有人。"如此惊人的记载,难道是真的吗?2013年新发现的证据表明:公元775年,太阳系的确发生了某种大  相似文献   

19.
大气同温层中的臭氧在保护地球生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约3%的太阳输出以紫外线(UV)释放出来,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到达地球表面。波长在240~290nm的紫外线C(UVC)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臭氧消除,只有一部分紫外线B(UVB)(290~320nm)穿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由于紫外线B与紫外线C不在DNA的吸收光谱内,所以臭氧对原始生命形式很关键,尤其对水中生态系统。对人类,臭氧能大大限制太阳辐射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超时空链接     
一老师左手按着放在讲台桌上的地球仪,右手举着所谓的月球——乒乓球,有规律地做着绕地运动。“太阳”被固定在铁架台上,只朝着一个地方射出光线,这可以原谅,毕竟它只是一个手电筒。地球也没有了绕日运动,因为这并不需要,老师只是给我们做一次日食形成的模拟实验,目的是加深我们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