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55-55
该项目针对目前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生产工艺落后、疫苗质量差、耐热性差(-15℃保存)、疫苗副反应大的特征,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生物反应器替换传统转瓶生产工艺,将病毒分离纯化,极大地减少了病毒液中有害物质,降低了疫苗副反应,提高了疫苗安全性。同时筛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猪瘟活疫苗耐热保护剂,使这两种活疫苗在2~8℃保存期不低于12个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这次非洲猪瘟事件,也许能给规模化生猪养殖带来一个契机,此外,能否"倒逼"相关的疫苗研发,也是一个可以期待之处。沈阳、郑州、连云港、温州——这是非洲猪瘟在中国相继被确认发现的城市。从8月3日中国首例非洲猪瘟在沈阳被确诊至今,一个月之内,这一致死率可高达100%的瘟疫已由中国的北端来到了东南沿海。东北是中国的新兴养猪基地,而郑州所在的河南是中国第二大生猪养殖省份,疫情的传播控制对这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传染性疾病再次提醒人们,与国际上爆发的战争不同,疾病不在乎国界,再次随风潜入世界各地。就在中美贸易摩擦仍然无解,北半球夏季延长、地球暖化被各方普遍感知的同时,中国多地区遭遇了叫作"非洲猪瘟病毒"的袭击。据报道,此次发生于中国的非洲猪瘟病毒的毒株部分基因序列,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2017株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这对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大国不是好消息。  相似文献   

4.
正发生疫情的省级兽医部门,立即启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暂停发生疫情县区的生猪及相关产品调出。相关省份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工作。近年来,非洲猪瘟出现了从非洲老疫区向东半球长距离传播的趋势,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等国不断有疫情暴发,对我国边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威胁。8月,中国确认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猪生产国,每年生产的猪肉占全世界的一半。一场防堵非洲猪瘟在华蔓延的"阻击战"已经在中国打响。过去10多年,非洲猪瘟病毒在东欧地区和俄罗斯持续蔓延,中国会重蹈覆辙吗?浙江人老顾是嘉兴市一家肉猪养殖场主人。眼前,他最担心的事情是养殖场4000头猪可能因为感染非洲猪瘟而暴毙。  相似文献   

6.
正在已经开展严控措施基础上,还应该如何加强?邻国俄罗斯现在的非洲猪瘟疫情什么状况?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哪些国家有应对非洲猪瘟成功经验可资借鉴?从8月1日至17日,在短短三周之内,我国接连在辽宁沈阳、河南郑州、江苏连云港、浙江温州这4个跨区域的不同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当下,在已经开展严控措施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参照球虫虫苗研究的有关资料,通过对E.tenella,E.maxia,E.acernulina长春株早熟选育,研制出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在实验室免疫效果观察的基础上,阐述了免疫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成千上万头患病猪被扑杀,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检疫人员夜以继日奋斗在疫病防控第一线,不要吃猪肉等流言也在四处传播……人们不禁在问:非洲猪瘟到底是什么?它的可怕之处在哪儿?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虽然不感染人(FAO的说法是"只有猪科动物易感。人对非洲猪瘟不易感"),对人的生命安全没有直接威胁,但它却是一种可能对中国的养猪业、乃至中国人的整体饮食结构,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潜伏的恐慌     
正季节交替之际,陌生而又神秘的"非洲猪瘟"成为了这个夏末最为敏感的字眼,并很快通过各类渠道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的讨论。早在1999年,非洲猪瘟就已经被我国列入了"一类动物疫病"的范畴,然而尽管各级农业部门发布了多重密集的政策,并进行了严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17-18
本课题以重大动物疫病——禽流感、狂犬病、蓝耳病和猪瘟疫苗病毒性抗原大规模培养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前疫情防控需求,重点集中于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生产动物用疫苗的研制与开发。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激流式悬浮培养技术,完成MDCK、BHK-21、Vero等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研究,并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科技部门的大力资助下,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制技术研究近期取得了重大成果.两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H5亚型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疫苗)相继研制成功,并先后获得了农业部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新兽药注册证书.  相似文献   

12.
近日,研究新冠肺炎的美国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类似于拔火罐的抽吸技术,发明了将DNA分子送人皮肤细胞的新方法.该方法为基于核酸的疗法和疫苗的实验室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易于使用、成本效益高和高度可扩展的平台.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网站上. 在对啮齿动物的实验中,研究小组使用吸入法递送了DNA新冠疫苗,产生了强烈的免疫反应,比单独注射疫苗强约100倍."这种基于抽吸的技术是通过注射DNA后,以一种完全非侵入性的方式在皮肤上施加适度的负压来实现的."该研究资深作者、罗格斯-新不伦瑞克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林浩(音译)表示.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疫情让人忧心,而以急性、高致死性著称的非洲猪瘟首次在我国出现,更是引起了公众恐慌。这一肆虐全球的、只传染猪类的疫病由何而来?它会对我们造成何种影响?怎样才能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一、疫苗(vaccine)1.自从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1]首创牛痘苗以来,迄今整整200周年。琴纳命名牛痘苗为vaccine,词义来源于牛痘vaccina,取拉丁语vaccinus的词干转来。19世纪80年代,法国巴斯德(Louis Pasteur)研制成功炭疽、狂犬病和鸡霍乱等多种疫苗,为纪念琴纳的功绩,遂将vaccine一词作为一般称谓,被译为疫苗,前面冠以病名即为个别称谓,如炭疽疫苗(anthrax vaccine),狂犬病疫苗(rabies vaccine),霍乱疫苗(cholera vaccine)等。2.疫苗(vaccine)一词,泛指自动免疫制剂,据辞源注解[2],疫即瘟疫,为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通称。词出《礼记月令》“果实早成,民殃于疫”。“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源于《诗经》:“硕鼠硕鼠,勿食我苗”。意指能诱导发生免疫之生物活性物质。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3]已推广接种“太平痘苗”,我国对“苗”之为用约早琴纳200余年。1804年牛痘传入中国[4],首先在澳门种痘,南海人邱浩川习其术并著有《引痘略》一书,vaccine一词于是时传入中国。3.vaccine一词含义随着疫苗的发展,又包含了基因工程为主导的新型疫苗和用于慢性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治疗苗以及避孕疫苗。因此有人主张应将疫字去掉,只留苗可矣。这样,则vaccine的发展由“牛痘苗”到“疫苗”再到“苗”分为三个阶段。也有人主张可以仍叫疫苗,但疫字已失去原有含义,成为虚词。笔者以为疫苗既为一般称谓仍可沿用,变为个别称谓时可有两种用法,如前面冠以病名作定语者仍用疫苗,如霍乱疫苗、鼠疫疫苗、狂犬病疫苗等;若前面冠以菌名或病毒名作定语者则用苗即可,已有先例如卡介苗(BCG vaccine)和牛痘苗(指由细菌、病毒制成)。又如艾滋病疫苗中的HIV-1苗,疟疾疫苗中的环子孢子蛋白苗和SPF66苗,余此类推。避孕疫苗仍可用,因怀孕系由外源因子(精子)侵入而引起,亦可借用疫字,若避孕疫苗中的精子苗或绒毛膜激素苗则可单用苗字。其它如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和核酸疫苗等以技术方法或某种抗原物质冠以一般称谓之前且仍属一般称谓者,仍可沿用疫苗一词,似此种种,不一一详论。4.疫苗一词的含义或概念,指应用微生物、寄生虫、肿瘤细胞及其它抗原,或含有这些物质的编码基因抗原为原料,采用微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制药工艺生产的,用于传染病的免疫预防和慢性传染病以及非传染病的治疗制剂。二、疫苗学(vaccinology)1.本世纪80年代中期国外启用vaccinology新词,这是建立在巴斯德和郭霍(Robert Koch)奠定的微生物学基础之上,经过100多年的疫苗发展历史而形成的。1994年加拿大病毒学家科尔斯塔克(Edourd Kurstak)[5]主编了第一部疫苗专著《现代疫苗学(Modern Vaccinology)》。2.疫苗学的发展,除了种痘已消灭天花之外,当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传统疫苗。包括减毒的细菌和病毒活疫苗,全菌体和全病毒颗粒死(灭活)疫苗,组分疫苗(类毒素、多糖抗原、外膜蛋白、抗原亚单位)三大类。疫苗共有32种,针对25种目标疾病。另有乙肝疫苗等少数基因工程疫苗于80年代中期以来陆续投产应用。3.在开发中的新疫苗包括不理想的老疫苗的更新换代品种约有60余种,由于多学科新技术的介入,使疫苗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技术和工艺路线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基因工程疫苗重组DNA苗重组活苗Aro突变株苗(2)合成肽疫苗(3)转基因疫苗转基因动物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4)免疫球蛋白(Ig)载体疫苗抗独特型抗体(Anti-Id)疫苗抗原表位嫁接Ig疫苗(嵌合Ig)抗原肽酶结合Ig疫苗(5)核酸疫苗4.疫苗学含义或概念:广义指研究病原特性,感染和免疫机制,疫苗设计,生产工艺,质控标准,效果评估与疫苗开发策略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狭义指研究疫苗株选育与构建,生产工艺,使用方法与效果评估的一门技术科学。  相似文献   

15.
人体中是否有基因可以抵抗艾滋病?哪些基因与人体抗艾有关?在暨南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东南部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透露,广州及美国医学机构的合作研究后,曾在白人身上发现的“抗艾滋病基因”—“杂合子”基因,目前同样在中国人身上找到了。该基因在白种人身上已找到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中心、广州市传染病医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艾滋病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合作进行有关抵抗艾滋病感染与基因关系的研究。目前,研究组已采集到1000多份健  相似文献   

16.
正疫苗可以指导机体免疫系统来抵御特定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因此,每年都挽救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最近研究发现疫苗有时可能会导致更危险的病原体形成,为此,这项以鸡作为试验对象的研究引发了争议。部分科学家认为鸡的疫苗接种与人类的相关性较差,他们担心这一结果会增加大众对疫苗价值及安全性的怀疑。负责该项研究的宾夕法利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的生物学家安德鲁·里德表示,该研究并未以任  相似文献   

17.
正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造成了巨大冲击,与此相关的动植物疫情(例如2018-2019年爆发的非洲猪瘟等)也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农业哲学专业委员会、农业高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决定共同举办"动植物疫情与科学·文明"研讨会,邀请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动植物疫情与科技发展、生产方式、文明模式等的相互关系,研究控制动植物疫情的现实路径。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学界同仁参会。  相似文献   

18.
正非洲猪瘟来袭!有养殖农户还不知道这件事,但它已经给未来的养殖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李庆堂即将迎来难以为继的9月。猪舍中的180多头猪面临出栏,但2017年的养殖收益尚未到账。家中约30亩的耕地和果园全部建上猪舍,但一年多以来只得到2000多元的收益。李庆堂是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李村乡村民。他承包的两栋猪舍属于三门峡雏鹰农牧有限公司陕州区分公司在当地所建的育肥段(肉猪)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1,(17):1-1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的研究起始于1996年,得到“九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课题名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和新城疫二价、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的支持(1996~2000年)。后来,该成果又得到了“十五”国家863计划课题(课题名称:鸡痘病毒载体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及禽流感等亚单位疫苗的研制)的支持(2001~2005年)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课题(课题名称:传染性喉气管炎重组鸡痘病毒二价疫苗)(2001年~2003年)的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