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0,(12):12-17
正5月30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正式揭晓,全国9100万科技工作者迎来自己的节日。2020年5月30日是第4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创新团队等10个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丁健等2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丁奎岭等258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就在前一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21,(11):6-7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国科技系统累计在贫困地区建成1290个创新创业平台,建立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投入200多亿元资金,实施3.76万个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5万余项先进实用技术、新品种.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担负起新的使命和任务,让"脱贫""振兴"不断档,发展路上"不掉队".  相似文献   

3.
正上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给袁隆平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攀登科技高峰,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  相似文献   

4.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为我颁发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章和证书,这是党和国家对于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充分肯定,是我们"食用菌人"的荣光. 回望这一年,我还是与菇棚里的农民朋友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我的深情与初心始终深深根植在田野、大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22,(8):74-75
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2012年底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交通运输脱贫攻坚作为"十二五""十三五"的引领性战略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6.
奋斗有你     
从抗疫战疫一线,到脱贫攻坚前线,从抬头可见的天空,到广袤无垠的大地,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故事从未间断。神舟飞船、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每个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背后,总有一群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在荆棘满地的科学探索之路上,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地不断攀登。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21,(2):46-47
周青平,青藏高原牧草育种专家,是高寒牧区牧民的知心朋友,他长期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牧区从事牧草育种栽培、生态环境治理、科技扶贫攻坚等研究工作,将牧草良种及全新科学技术带入牧区,为牧区草牧业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高原牧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20,(12):52-55
正作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将着力释放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显著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形成历史交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形势越是复杂艰难,发展越要向科技创新寻求动力。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办的"科创中国"平台正式启动,作为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1,(6):12-17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59年来,塞罕坝几代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在风沙蔽日的坝上荒原建起了百万亩林海.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同年1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广州公示了第九届"广州科技创新南山奖"获奖名单,表彰了来自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1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许细薇是名单中的一员. 多年走来,她已从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蜕变为教书育人的角色.她说,奖项肯定了自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将继续沉下心做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科技梦想为祖国而澎湃,创新之火因爱国而燎原.科技工作者,是指现代社会中,以相应地科技工作为职业,系统性的从事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他们不仅在推动我国科技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承担着主力军、先锋队的关键作用,更是时代的大梦想家.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这天,在这属于科技工作者的节日里,让我们向创新致敬、向梦想致敬,更向为了共和国繁荣强大而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的燃灯者们致敬!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日前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23):34-35
11月5日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10位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其中包括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易志坚."如果有一天,广袤的沙漠变成绿洲;如果有一天,大地遍布生态奇迹,人们一定会记得你大漠里的身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颁奖仪式上,主持人献给易志坚的颁奖词.  相似文献   

14.
正怎样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怎样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21,(23):20-21
11月5日,2021年中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其中,毛献群是自上海六部门参加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以来,上海连续3年推荐的候选人中唯一入选的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她是上海领军人才、船舶设计大师,现任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身为一名"70后"已经投入科研事业20余年. 当得知自己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时,毛献群正在进行出海海试前的隔离.她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出海进行海试,但她知道,这是她的职责和使命.她的工作地点不仅在办公室的设计桌前,更在辽阔大洋的船舶舰艇上.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26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与未来论坛联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主题为"守望蓝天:决战阴霾前线"的科普讲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王跃思以"我国(北京)大气霾污染现状、防控办法和面临的挑战"为题,围绕霾的诸多相关议题为到场的近300名观众进行了生动解读。笔者借此契机,围绕科技名词审定公布与科学传播采访了王跃思老师。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称之为奇迹,是因为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当时我们面对的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不仅贫困程度深,自身发展能力弱,而且大多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75-75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我国自然辩证法中青年学者的学术交流,推进自然辩证法的学术研究,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将于2007年5月19日-5月21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分议题为:(1)科技进步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技术中的自主创新问题,和谐社会的科技保障问题,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创新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2)科技伦理的问题研究:技术、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研究中的伦理问题,科技管理中的伦理问题;(3)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的理论及前沿问题研究:技术、工程的方法论,技术与工程中的社会建构,技术现象学问题,信息、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正"863"计划承载了中国几代科学家的激情与梦想,也让曾经辉煌的古老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获得了瞩目与荣光。1986年11月18日,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这就是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历程的"863"计划。"863"计划是怎样出台的?其中饱含着科技工作者与国家领导人怎样的奉献与求索、使命与担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21,(23):26-27
"这个荣誉分量很重,是对基层一线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对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肯定."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家富,被称为"大黄鱼之父",是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如今,81岁的刘家富依然时常同省内外的同行探讨大黄鱼等海水鱼资源保护与繁养问题,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