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空气中是不是只含有氧气(O2)和氮气(N2)两种气体呢?1785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做了一个关于空气的实验。当他设法把空气里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都吸收掉后,发现还有一个小气泡剩在玻璃管内。卡文迪许没有忽视这个小气泡,做完这一艰巨的实验后,他得出结论: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有一种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的气体。它的含量极少,总量不超过空气的1/120。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用精密的天平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为每升1.2572克,而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为每升1.2508克。经过多次测定,两者的质量仍然相差  相似文献   

2.
提出"氧化学说",开创了近代化学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认为,除了少量二氧化碳、水分和杂质之外,空气中氧气含量大约占1/5,氮气含量约占4/5。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则对此提出怀疑——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容器中的空气进行处理,让氧气与氮气化合成二氧化氮,再把它  相似文献   

3.
稀有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很少,并且不容易和其他物质作用,因此发现它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稀有气体的发现前后共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整个过程既曲折又有趣。发现氩在地球上,人类首先发现的稀有气体是氩。早在1785年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氢的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空气中通入过量的氧气,用放电法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然后用碱溶液吸收它,剩余的氧再用红热的铜除去。但即使把所有的氮气和氧气都除去了,仍然存在着少量的残余气体。  相似文献   

4.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5.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那么基本的需求是空气、水和食物.其中,空气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人类缺氧几分钟就会死亡.因此,人类移民外星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氧气短缺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外星土壤来制造氧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他们已经发明出独特的造氧机,可以利用类似月壤的火山灰制造氧气.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见过塑料制品、橡胶制品老化以后报废的现象,也讨论过人口老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可是有谁听说过空气老化也会给地球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事呢?事实上,所有生命赖以为生的空气确实在一步步老化,空气老化的具体标志是其中的氧气含量下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工作认为,近地表空气中氧气相对含量在不同海拔上无明显变化.然而,对采集自青藏高原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 500 hPa的大气温度(500 hPa-T)、地表植被盖度及海拔对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氧气相对含量而言,植被盖度的方差解释率为33.1%, 500 hPa-T和海拔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8.5%和3.9%,总方差解释率为65.5%;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氧气绝对含量,发现海拔对其方差解释率为45.9%,植被盖度和500h Pa-T分别为18.5%和14.5%,总方差解释率为78.9%.认识高海拔地区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与其对应的植被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不仅对改善居住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加深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植物体内氧气运输的途径和状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van Raalte、山田登等发现水稻根系的空气间隙中氧气的浓度有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因而认为氧气是由相互连通的空气间隙从茎叶扩散下运到根部的。Barber等用放射性O~(15)所得的结  相似文献   

9.
室内绿化既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和环境,又具有良好的吸音作用,并能遮挡阳光,吸收辐射热以及隔热等作用.但是花卉如果选择不当,非但无益,反而会造成室内污染.  相似文献   

10.
相识已久 尚存疑团 水、空气和阳光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三大要素,作为空气中第二位的氧气和生命过程息息相关,这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人们自认为对氧气已经非常熟悉了,为此在化学专门名词中有它的专有名词,即dioxygen。然而自从C_(60)发现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过去对常见元素的了解实在是太不完全了。就连一氧化氮这样的普通分子竟出人意料地扮演着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分子。于是,许多常见元素的性质又重新列入化学家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裂解油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万明  傅尧  陆强  郭庆祥 《科学通报》2009,54(15):2188-2195
在普通加热方式的基础上, 采用微波和氧气辅助的方式对生物油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质谱仪(MS)和荧光显微镜对老化油进行了表征. 通过比较生物油老化前后的成分及其含量变化, 并根据该变化对生物油老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老化油容易分层, 其物理特性和成分变化较大, 且空气中的氧气会加速其老化; 经过老化处理, 生物油中可测组分的绝对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0%左右, 而含有醛基和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到原来的10%以下, 加入一定量的过氧乙酸或酸碱会加剧这种变化; 在生物油老化过程中以聚合反应为主, 并伴有一定量的缩合和酯化反应. 因此, 采用隔绝空气和除去生物油中的酸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抑制老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富氧空调器 日本三菱公司开发出一种既可调节室温又可调节氧气含量的新型富氧空调器。它的氧气发生器采用了工业制氧压力摇动技术,并依靠灵敏的传感器测定室内氧气含量。当氧气含量低于一定值时,氧气发生器会自动启动,使室内氧气含量始终维持在25%~30%的水平,使室内空气富含氧气有益于人体健康。 绿色空调器 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代替氟利昂液的冷却媒介物——氦气,并使用于冷、暖气设备两用的热交换器(热泵)。供暖设备的效率与过去相比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3.
近几十年来,对氧气的有效检测和识别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传统的检测方法,如滴定法、电流分析法、热致发光法,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响应时间长、灵敏度差和检测过程中消耗氧气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由于基态氧是三重态,能够猝灭三重态分子的发光,因此基于磷光强度变化的光学氧气探针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逆性好、方便快捷以及无需消耗氧气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比率式的光学氧气探针同时引入对氧气不敏感的荧光分子作为内标和对氧气敏感的磷光分子作为指示剂分子,其输出信号依赖于内标分子和指示剂分子发光强度比例的变化,能够有效地避免环境和仪器的干扰,是检测氧气的理想模式.而且,大部分比率式氧气探针的溶液发光颜色会随氧气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从视觉上就可达到快速检测氧气的目的.本文从氧气检测机理、探针的构筑以及细胞成像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来比率式光学氧气探针的研究状况,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08,(4):21-21
据国外媒体报道,令人瞩目的俄国斯“火星-500”试验计划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现在,俄罗斯科学家已将四名志愿者令人密封舱内进行为期10天的试验,以考察他们是否能依靠人造的“火星空气”来维持生存。 俄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发言人介绍说:“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4名男性志愿者将完全生活在密封舱内。在前六天时间里,密封舱内将维持标准含量的氧气,之后,从第7天到第10天,舱内的氧气含量将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仔细观察一下烛火,便可看出火焰根据其色彩和亮度能大致分成3个部分。这是因为蜡烛的燃烧方式会因离烛芯的远近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空气造成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才会燃烧。因此,如果容易与氧气结合,燃烧才充分,否则很难燃烧。在烛火外侧,蜡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现在的大气中氧气含量占21%.但是在地球早期,大气中几乎没有氧气~([1]).大气中的氧含量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升高事件,分别是24~21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GreatOxidationEvent)"~([2,3])和7.5~6亿年前的"新元古代氧化事件"~([4,5]).人们对这两次全球性氧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鳝鱼能长时间 待在空气中? 鱼一般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氧气。可是,也有一些鱼是用皮肤、肠、肺等来进行呼吸。鳝鱼在夜间,能在田地里爬来爬去,还能爬上高高的瀑布。 有人经过实验发现:当水温在7.5~8.0℃时,鳝鱼呼吸的氧气,有3/5是利用皮肤呼吸的,而用鳃呼吸的氧气只有2/5。 鳝鱼皮肤上的毛细血管非常  相似文献   

18.
除了衣食住行,人的生活还有两个隐形条件必不可少:氧气和水。大多数人没有氧气只能生存两分钟,并且在氧气稀薄的环境中会出现疲劳和眩晕。在地球上,有江河湖海供应水,有空气提供氧。那么,在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上,宇航员是怎样解决氧和水的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9.
谨慎补氧     
氧吧出现在大城市最近,在报刊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氧保健"。一些城市中开始出了氧吧,到氧吧去吸氧成为一种时髦。现代医学科学证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要吸500立升氧,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空气中氧的正常含量是20.71%,基本可以满足人体需要。但是,在绿化面积较少、空气污染严重、人口高度密集的现代化大城市里,空气中的含量达不到标  相似文献   

20.
说氧     
氧不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元素,同时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数10亿年来,正是氧与二氧化碳互为补充的神奇循环,造就了万物繁荣的地球。氧气(O_2)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中,并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递减。据科学家研究得知,早期地球大气中并没有氧气,直到25亿年前,一种原始的海洋生物绿藻大量繁殖起来后才有了变化。绿藻能利用水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分解成为电子、质子和氧气。现在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很稳定地维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