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尔国  赵亚琴  杨斌盛 《科学通报》2005,50(16):1700-1702
在室温, pH 6.0, 100 mmol/L NaCl, 2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铜(Ⅱ)的结合性质. 结果表明apoCopC的83位色氨酸残基完全处于疏水环境, 铜(Ⅱ)的结合使蛋白质320 nm处荧光被明显猝灭, 铜(Ⅱ)可与apoCopC形成1:1的稳定金属配合物, 使用HEDTA为竞争剂测得的条件结合常数为KCu-Copc = (1.8±0.58)×1013 mol−1·L. 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不到apoCopC与锰(Ⅱ)、铁(Ⅱ)、钴(Ⅱ)、镍(Ⅱ)等的结合, apoCopC对铜(Ⅱ)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  相似文献   

2.
张伯彦 《科学通报》1991,36(9):669-669
稀土冠醚配合物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配体大都是分子中只含有一个冠醚环的单冠醚化合物,相对单冠醚配体而言,双冠醚配体中的两个冠醚环单元由于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协同作用,因而双冠醚配体对于某些金属离子具有更好的配位性能和选择性。我们在过去对三价及非三价稀土单冠醚固态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基  相似文献   

3.
铁(Ⅱ)与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反应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安 《科学通报》1992,37(11):1003-1003
4-(2-唑噻偶氮)-间苯二酚(TAR)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显色剂,它能与几十种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它们最大吸收波长大多在500—550nm,摩尔消光系数为(2—6)×10~4。Fe(Ⅱ)与TAR络合物的最大吸收约为730nm,试剂的最大吸收小于550nm,因此用TAR光度法测定Fe(Ⅱ),对照性好,干扰小。但由于Fe(Ⅱ)的不稳定性,至今,它与TAR反应的平衡机理尚未进行过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付景昊  钟贞  谢丹  赵钟兴  李敏 《科学通报》2020,65(34):3972-3978
具有独特多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被认为是理想的分子捕获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包括存储、催化、药物递送、分子分离等诸多领域.由于MOFs的芳香族配体与有机化合物的芳香结构之间具有很强的π-π相互作用,同时MOFs的金属节点也有利于极性分子的配位吸附,这使得MOFs在小分子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铁基MOFs(MIL-100(Fe)),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N2吸脱附曲线及孔径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DXR Smart拉曼光谱仪以MIL-100(Fe)作为增强基底对液相中的亚甲基蓝(MB)及甲基橙(MO)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MIL-100(Fe)具有明显的拉曼活性,且对MB和MO均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但其检测限存在2个数量级的差异,分别为10-7和10-5mol/L,可见MIL-100(Fe)对两种有机染料分子表现出选择性增强的特性. DFT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MB与MIL-100(Fe)的能级匹配度更高,所以MB和MIL-100(...  相似文献   

5.
设计合成了紫精(MV2+)桥连4′-(4-甲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铂(Ⅱ)(4-CH3-PhN^N^NPtCl)的双核配合物1,{[MV2+(4-CH2PhN^N^NPtCl)22+]·4PF6–}.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光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安谱以及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体系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发现在乙腈/甲醇混合溶剂中该二元体系光诱导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kCS大于1.4×108s–1,电子回传的速率常数kCR大于2.1×103s–1,电荷分离态寿命长达479μs.  相似文献   

6.
张过江 《科学通报》1992,37(17):1610-1610
卟啉类光敏剂,即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临床诊治恶性肿瘤的有效光敏药物,已引起很大重视.其中,美国的Photofrin Ⅱ和中国的扬州光卟啉(YHPD)的光敏损伤作用都优于HPD,但它们所含的几种卟啉组分的百分含量差别却很大.这就提出,何种卟啉组分为有效组分,而哪种又最有效?有效或无效的原因又何在?为此,国际光化学界和医药界近十年来一直在探讨卟啉组分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光敏特性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镁(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小莉  周成勇  杨曼曼  赵静  杨频 《科学通报》2006,51(13):1519-1523
合成了二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镁(Ⅱ)配合物, 并应用紫外、荧光、黏度、循环伏安等方法对此化合物及其与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当配合物与CT-DNA作用后,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明显升高, EB-DNA荧光强度几乎不变, 黏度减小; 循环伏安测定表明DNA的加入使得镁配合物的式量电位负移; Scatchard图表明配合物对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为非竞争性抑制. 综上可见, 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为静电结合. 应用凝胶电泳研究了此配合物与pBR322 DNA的作用,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切割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N-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胺对MCM-41修饰, 得到仲氨基修饰的MCM-41, 进而通过接枝法将手性Salen-Mn(Ⅲ)配合物固载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上, 得到两个不同Mn含量的多相化催化剂. 采用XRD, N2吸附,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固相化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分别以次氯酸钠、间氯过氧苯甲酸为氧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对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发现催化剂在固相化后, 其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都大大降低. 并讨论了导致催化剂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