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荔枝、芒果、菠萝等水果引发的奇怪病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吃水果真的存在危险吗?营养与口感兼而有之的水果,一直是人类餐桌上的宠儿。但也有因为吃水果而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譬如,日前媒体报道的印度近50名儿童死于"荔枝病"的事件。大家可能还耳闻目睹芒果、菠萝等水果引发的奇怪病症等。  相似文献   

2.
大音乐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35岁便英年早逝,关于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迷雾重重。最近,在他林林总总的死因里,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他死于黑暗。莫扎特死于缺乏日照医生们多年来一次又一次地琢磨莫扎特之死,每一次都能提出耸人听闻的理由。这位十八世纪最著名最多产的作曲家为什么会在35岁的盛年倒下?但搞笑诺贝  相似文献   

3.
<正>据美国趣味科学网近日报道,科学家此前推测,银河系将于39亿年后与仙女座星系相撞,但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两者将于45亿年后相撞,这意味着,银河系的寿命"被延长了6亿年"。来自美国巴尔的摩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罗兰德·范·德-马瑞尔领导的团队,利用欧洲空间局盖亚  相似文献   

4.
朗道的生活和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大物理学家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生于1908年1月22日。他死过两次:做为物理学家死于1962年1月7日;六年以后,做为普通人死于1968年4月1日。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普通人,他的一生都是非凡的。他在科学上和在生活上一样,喜欢打破陈规旧习,爱好标新立异,从而引起人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道出世间万物的本质由基本粒子构成的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态等形态的实体物质,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这与当今科学研究不谋而合,科学证明了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在科学家的眼中,万物都是由各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但地球上的资源远远不够维持人类长久的发展,各种能源都在不断减少,另外环境的污染也使地球负荷沉重.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发现了纳米材料.1990年,美国的巴尔的摩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纳米科学技术(Nano science technology),纳米材料成为了新一代的科技材料,纳米技术也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导技术.目前,世界各国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对纳米材料的开发与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伦理与形而上学--试论尤纳斯《责任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79年,尤纳斯(1903—1993)发表了他的《责任原理》一书。20多年来,书中提出的惊世骇俗的观点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咱,亦引起不少争论。按照尤纳斯的看法,在现代技术社会,人类的群体行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已不单纯是改善人类生活、促使人类进步的工具,技术造成的“厄运”已经威胁整个人类与自然。人类征服自然的目的已不再是保护自身免遭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伦理学以人的行为为对象。行为涉及的范围,特别是行为的性质的变化要求伦理学做出相应的回答。为此,尤纳斯认为传统的伦理学已不能适应人类今天面对的新的情况,康德的只问动机不问后果的动机伦理亦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责任”为中心的道德标准。责任的对象则包括自然界与未来人类。更甚之,尤纳斯认为人类有义务恪守这一原理,因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以自己的简单存在呼唤成年人的保护那样。尤纳斯提出的具体要求似乎是明确的,理论上却含有一系列哲学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简单的真实描写,哪怕是对世界末日的描写,如何引伸出改变这一状况的道德要求?人类为什么要继续存在?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自身尊严与价值?如果自然界有其自身价值,其价值目的又是什么?这样的话,怎样解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则必须借助于某种形式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甚至神学。尤纳斯的责任伦理实际上是带有信仰性质的本体伦理。最后还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单靠哲学家与伦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显然还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巴尔的摩案是美国科学界发生的与科学不端行为有关的一个著名案例。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审查及定案中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还惊动了政府部门和经济情报局,由此也引发了科学界对政府参与的种种看法。本文对这一案件的经过作了描述,并就其中有关的争论和思考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阿拉丁擦一下他的油灯,就会有个智能的精灵跳出来满足他的愿望。他的精灵属于童话世界。可现实世界的芸芸众生也梦想着拥有强大而智能的人造仆人。这个梦想而今正在成为由硅、金属和塑料打造成的现实,但它是个梦想还是个梦魇?事实会证明更聪明的机器是有益的吗?抑或它们将成为弗兰肯斯坦那样的怪物?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合著的《第二个机器时代》中提出的问题,该书预言人类将经历"人类历史上两个最神奇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暖风 《科学大观园》2012,(21):48-49
王国维死于抑郁症?一直以来,王国维之死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大疑案,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殉情说、逼债说、惊惧说、文化殉节说等等。学者陈明远在博客中说,他经过反复核实史料,再三思考之后,用现代心理学方法作精神分析得出结论,王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9,(11):36-37
黑死病 车上堆满尸体,木板上摆满死去的家人。贵族和农民齐声哀号,希望进入天堂得到解脱。这就是黑死病.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黑死病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1348年的欧洲,有一半人死于黑死病。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20,(4):38-43
正这场疫情,本质上是人类与一个新物种的战役,我们一定要赢也必定会赢。冠状病毒并非第一次成为人类的劲敌,这一病毒家族,究竟是怎样的?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 oV)"。该病毒与17年前导致"非典"的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目前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正在积极寻求攻克这一病毒的武器。小小病毒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杀伤力?冠状病毒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会成为难民吗?尽管在当今世界,战争、饥荒与瘟疫的威胁似乎正在远离。可全球变暖的趋势会在某一天,发现海水已经涌进了街道,曾经生活的城市无法继续居住,而被迫迁徙到高海拔的地区。而这并不是科幻小说或者是距离人类仍然很远的事情,因气候被迫迁徙的人类已经出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指出,从酷热的非洲到严寒的极地,都已出现  相似文献   

13.
全球人口到2045年将达到90亿,而非洲的这个角落几十年之前的形势就已经危如累卵了。艾伯丁裂谷雨量丰沛、大湖众多、并有丰富的火山土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它也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不顾一切地攫取土地与资源,以及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恶性竞争都使得这里充斥着无以名状的暴力与血腥。冲突如何停止?我们还有没有可能为自然界留下一片净土呢?一位叫姆瓦米的还记得他当部落首领时的情景。他的判决是至高无上的、他的权力是不容置疑的,就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从1954年以来就是民主刚果马西西地区巴士哈利部落的酋长(马西西地区是民主刚果东部一片地形起伏、富有田  相似文献   

14.
日前,中国知名围棋棋手柯洁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再度提及对围棋人工智能的看法.他直言,并不希望AI出现,因为它的出现让围棋失去了当年的美感. 近些年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AI围棋,已经在围棋领域掀起滔天巨浪.围棋作为人类传统体育思想竞技,一向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智力水平,却被人工智能Alpha Go接连挑翻世界顶级棋手,不禁让人想问,围棋已经没有希望了吗?笔者认为不必如此悲观.  相似文献   

15.
<正>内华达大学的生物学家赞伯·霍根对湄公河巨鲶十分熟悉,他已经对这种传奇大鱼进行了多年研究。湄公河巨鲶可以轻易地长到上百公斤。但在2005年,当同事打电话对他说,有渔民钓上来一条重达293千克大鱼的时候,还是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霍根调查发现,这条鱼不仅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湄公河巨鲶,而且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捕获的最大淡水鱼。由此霍根联想到:是否还存在体型更大的淡水鱼?《国家地理》杂志显然也认为这是个很好  相似文献   

16.
越国史上,究竟有否越王不寿?我国文物界多年不解的这一问题,随着越王不寿剑的出现,有了定论:不寿系勾践的孙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58-449年。越王不寿剑现存于台湾收藏家龚钦龙手中。龚钦龙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说,这把剑是他在2002年岁末向台湾一位陈姓收藏家购得的。浙江省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7.
月亮,这个浩瀚宇宙中离地球最近的天然星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1988年5月,阿姆斯特朗访问中国,他在演讲时,两句自问自答式的开场白让国人听了别有一番滋味:“人类第一个向往飞向月球的是谁?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丽姑娘。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谁?是一位美国人。那个美丽的姑娘就是嫦娥,那个美国人就是我。我向月球跨了一小步,人类向前跨了一大步。”在人类向太空挺进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将有何作为?3月25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及其运载火箭2004年9月以前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总体和各系统的详细方案设…  相似文献   

18.
人造生命到底有多远?人造生命意义何在?人造生命的出现标志人类破解基因密码了解生命的成功一步,其实在不远的将来,人造生命就可能出现。并衍生到各个领域中,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利。甚至于能让人长生不老,成为传说中的神仙。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梁启超既不是反对科学与技术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是技术乌托邦的乐观主义者。他敏锐地意识到日益分离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造成人格缺陷,科学文化将越来越在人类社会中占主导地位。面对文化历史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反对把科学文化推广到一切领域,并力图用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来弥补西方科学文化的遗缺,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消息说,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抵达太阳系边缘,这意味着"人类第一个星际使者"有望不久后首次脱离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那让我们天马行空地想象一下,假如"人类星际使者"遭遇外星人怎么办?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如果将并不友善的外星人引到地球,向人类发起袭击又该怎么办?人类在抵御外星人入侵时,是否已掌握合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