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傅建宁 《科学通报》1997,42(8):846-849
脉动白矮星的星震是人们研究其内部结构和恒星晚期活动的强有力的手段.DA型脉动白矮星具有富氢壳层,温度比较低,这类星在赫罗图上形成一个不稳定带,仅包括24颗成员星.为了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人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搜寻新的脉动白矮星成员.我们于1996年2月的两个夜晚,利用法国Haute-Provence的1.93m望远镜对五颗选自Kiso巡天星表的候选者进行了观测,结果发现了两颗新的DA型脉动白矮星:KUV08368 4026和KUV11370 4222.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0,(1):5-5
<正>在这幅艺术示意图中,来自一颗白矮星(个头小、密度却极大)的引力正缓慢地将氦拖离一颗伴星。根据理论,当这颗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1,(6):51-51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也许垂死恒星白矮星是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虽然白矮星温度很低,但它们仍有温暖的可居带,位于这里的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科学家认为,这就像拥有液态水的地球上充满各种生命体一样。  相似文献   

4.
张天蓉 《自然杂志》2016,38(6):456-460
太阳最后会变成一个黑洞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太阳的质量比较小,不会演化为黑洞。太阳将在几十亿年后,经过“体积巨大、光芒四射”的红巨星阶段,最后形成一个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密度极高,一个质量和太阳差不多的白矮星,大小却只有地球那么大,即太阳直径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印度人钱德拉塞卡聪慧过人,早在19岁时便奇迹般地演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这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观点针锋相对,那时的科学家坚持,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  相似文献   

6.
发现最微弱的白矮星,可能会使我们对银河系的估计年龄,包括太阳和放出大部分银河光的星星再增加30亿年。白矮星小而致密,它是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燃烧完它们全部燃料并开始逐渐消失时形成的。这些快要死亡的星星占银河系全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测黑洞质量新方法被发现超大质量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物体,尽管天文学家已经有一些方法来间接获取黑洞的质量,但这些方法都有所局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吸积盘发出的闪烁光芒可以揭示超大黑洞的质量。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用光学观测来了解超大黑洞质量的新方法,而且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黑洞,也适用于某些小而致密的天体,如白矮星。  相似文献   

8.
行星粉碎机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或者那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白矮星是如何形成的 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9.
到1986年为止,双星的已知最短周期是46分钟,那是在一个由相隔不远的两颗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可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天文台的威兼·普里德霍尔斯基,欧洲空间计划中心埃克索萨特天文台的卢依吉·斯特拉和尼古拉斯·怀特宣布,一个双星系统的周期仅为685秒,还不到12分钟.当审查欧洲空间局的埃克索萨特人造卫星在1984年和1985  相似文献   

10.
当太阳逐渐缩小成一个热的、发白的超密度天体--白矮星后,人类就会慢慢走向黑暗,走向死亡,世界末日就真的到了.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9,(12):8-8
在下面这幅艺术想象图中,一颗大质量、小个头的白矮星(图中左下部)正在盗取来自明亮恒星HD49798(图右上部)的物质。从1997年开始,科学家一直在搜寻这颗恒星附近神秘X射线的来源。2009年9月,欧洲空间局的“XMM-牛顿号”人造卫星终于揭示,这些X射线原来是来自正在迅速旋转的一颗白矮星——死亡恒星的残骸。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5,(1):7-7
近日,天文学家在位于波江座(距地球3D0光年)的 EF 波江星系发现了一颗已经死亡、几乎不可见的星球。这颗死星可能是一颗褐矮星,而夺走它生命的则可能是它旁边的一颗白矮星。这颗白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3/5,现在它也已十分黯淡,要死不活的,不过,从很久以前直到现在难以计算的漫长岁月里,它却一直在吸走旁边那颗质  相似文献   

13.
当太阳逐渐缩小成一个热的、发白的超密度天体——白矮星后,人类就会慢慢走向黑暗,走向死亡,世界末日就真的到了。  相似文献   

14.
超强磁场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朋的物理实验室,它不断提供精彩的研究题材和优越的实验条件.广义相对论的三大验证(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日食时星光的偏转和白矮星光谱线的红移)是早已脍炙人口的例子.本文要介绍的超强磁场是正在显露头角的一个新课题.目前  相似文献   

15.
当太阳逐渐缩小成一个热的、发白的超密度天体——白矮星后,人类就会慢慢走向黑暗,走向死亡,世界末日就真的到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将近半个世纪以前,美国天文学家德雷克提出假设:根据纯粹的概率统计,银河系可能有着丰富的类地行星。现在,对曾经是类日恒星的白矮星所进行的观测表明,绝大部分的类日恒星至少曾经拥有一个岩石星球。在银河系的几千亿颗恒星中,类日恒星占半数以上,因此这意味着可能有几百,甚至几千种文明存在于我们的星系中。  相似文献   

17.
陈文聪  曾庆国 《科学通报》2008,53(16):1873-1879
密近双星演化过程中, 系统轨道角动量的损失对质量传输及轨道演化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轨道角动量损失机制有引力波辐射、质量损失和磁制动三种. 然而, 双星在物质交流期间, 少量的质量外流可能形成一个与系统轨道共面的、薄且开普勒转动的环绕双星盘(CB盘). CB盘同双星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产生的潮汐矩将有效地制动系统, 从双星的轨道运动中提取轨道角动量, 即使盘内边缘的质量输入率非常小时, CB盘也是一种极有效的轨道角动量损失机制. 对白矮星双星演化的数值计算表明, CB盘的存在可以提高质量传输率, 导致双星轨道持续收缩. 最后,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于CB盘的理论研究和观测进展.  相似文献   

18.
陈军锋 《科学通报》1992,37(9):785-785
一、引言 康普顿软化过程在紫外天文学、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都有潜在重要性,研究这一过程的物理机制及其对出射谱特性的影响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致密星(中子星、白矮星或黑洞)附近的X射线辐射穿过包围该星的较“冷”的吸积气体包层时引起的辐射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们预测在银河系中心存在数以万计的黑洞,这些黑洞的存在可能会对天体物理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天文学家预测在银河系的中心潜藏着一群黑洞。如今,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这些黑洞。科学家们了解到,在星系中心有一个质量超大的黑洞,它比太阳大数百万倍,周围簇拥着质量不等的较小黑洞。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普通恒星及其塌缩后产生的残骸——中子星和白矮星等  相似文献   

20.
中小质量恒星在主星序后要经过AGB和行星状星云阶段走向白矮星而死亡,因此恒星在AGB阶段的演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AGB阶段处在H-R图的右上方。恒星在AGB阶段的前半段没有脉动,但有恒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