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之友》2020,(8):24-27
正草木染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20,(8):16-19
正草木染,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语,其实早已存在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长河之中,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珍贵民族技艺之一。终朝采蓝,不盈一襜。这是《诗经·小雅》里对草木染的描写。草木染无需复杂的工序与设备,寻常百姓家即可尝试。古人的草木染有着水墨画般的意境与随性。最简单的染色方法就是直接染色:烧一锅热水,将植物染料丢入,等一两个小时,过滤掉染料留下染液,浸入布料后再煮一段时间,便可得到鲜艳的色彩。在清末合成染料传入我国以前,人们都是从这些天然的材料中萃取色彩。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用自然赋予的草叶花木,还原了五彩斑斓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3.
正在山西省高平市三甲镇邢村,有一座废旧的库房(原五交化集团邢村国库),在保持原有建筑物风貌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华丽变身为底蕴厚重的高平珐华艺术馆。透过明亮的落地玻璃大窗,一件件色釉饱满绚丽的珐华艺术品陈列其中,让我们透过这些精美的作品,来感受"朝元窑"匠师们的慧心巧思。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20,(4):28-29
正段禹光的陶瓷作品,造型简约,不事雕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体现出文人般的内敛气质。对于他来说,做一件陶瓷作品,每道工序,每个动作,都是修行。为了达到最为原始的效果,段禹光特意跑到窑口采泥,并重复进行破碎、配制釉料、烧制等一道道工序,经过20余年的潜心摸索,他烧造一件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令每一个观者为之震撼。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山西琉璃在历史上多用于宫殿、陵园、寺庙、宝塔等建筑上,故宫、天安门屋顶上的黄瓦是琉璃做的,大同的九龙壁是琉璃做的,著名的唐三彩也是琉璃制品。近年来,苏氏琉璃大胆转型,由专门生产琉璃建筑材料转向制作琉璃牌匾、琉璃文房用品等文化产品。在苏永军的琉璃工作室,随处可以见他和师傅葛原生研发的孔雀蓝、宫廷黄以及各色清新典雅的琉璃牌匾作品。  相似文献   

6.
解莹 《科学之友》2022,(3):28-29
梁平竹帘色泽典雅,工艺精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韵。在竹帘上作画,可绘山水、人物,亦可绘花草、动物,凡世间百态,皆可随画匠之笔呈现于竹帘之上。梁平竹帘传承人多年来苦心钻研,创作出一幅幅或大气磅礴,或小家碧玉的竹帘作品,为我们呈现竹帘上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20,(7):28-29
正真正有思想有灵魂的工艺品,一定凝聚了精神的含量、文化的质量、人格的力量、技术上的能量和视觉上的分量。嵩山木雕便是融合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典范,千百年来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代代传承,以技纳南北之精华,内涵匠师之灵气而闻名于世,形成了独有的图案和技艺特点,自成体系,独放异彩。胸中藏万象,木里有乾坤。嵩山木雕亦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细描精雕,只有将完美的构图设计、天然的秀木、匠师的精湛技艺和心神凝聚在一起,方能雕琢成形,为后世流传。  相似文献   

8.
正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石雕匠人是万千手工艺人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传统手工业者的代表。从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就继承了千百年来石工的灵魂。手工雕刻,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基因。或许在匠人本身看来,雕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也是不自知的艺术行为,围绕多种工具,信手拈来,如  相似文献   

9.
笔刀起舞,化枯木为艺术,匠心独运,指尖见证百年传承。郭氏匠人集南北方木雕之特长,传 600 余年技艺之雄浑。从构思、选材、绘图、雕刻到作品完成,郭宗磊的每件作品都融入着对艺术、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也蕴含着无尽的热情与活力。其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赋予了普通木头以灵动和生命。人物立体形象,肌理参差分明,事物栩栩如...  相似文献   

10.
正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它演奏的是抑扬顿挫、波澜壮阔的音乐,传播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乐书》中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它的声音如秋天之凄美,似时光般悠远。赵遥制作出来的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精心烧制后的埙轻巧坚固,精致脱俗,集工艺品、民族乐器、纪念品于一体,凝聚着厚重大气、深沉悠远的古老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1.
苏扇品类丰富,造型各异,承载着手艺人的匠心及雅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苏扇已摆脱从前的实用功能,成为浓缩东方文化之美、展现东方古典雅韵的艺术珍品。下面,让我们通过制扇大师邢伟中的作品感受苏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10,(2):13-13
<正>范炳南,著名画家,笔名老陕,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曾拜赵望云、何海霞为师,1989年定居美国洛杉矶,职业画家、古玩鉴赏家。于1990年创办美国陕西同乡会,任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工商理事会、美国兰亭笔会会长,北美书画研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在钟鸣鼎食之宅张扬闪耀,还是于寻常巷陌素颜低眉,每一件金银饰物,几乎都是向本时代致敬的作品。刘兴东制作的金银器种类繁多,样式独特,工艺考究,是典型的晋中地区金银器的代表,每一件作品上都有其灵魂与生命,除了富足和吉祥的象征意义,也勾勒出山西这片土地上所上演的美好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之友》2010,(2):12-12
<正>徐康,字广隶。195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自幼喜欢绘画,跟随兄长拜师学艺于花鸟画大家王雪涛、董寿平等先生。后于1989年定居香港,认香港著名文物鉴定家及收藏家徐伯郊先生为义父,徐伯郊同张大千乃为至交好友,从而了解到张大千  相似文献   

18.
佚名 《科学之友》2007,(1):38-39
对于永乐宫。我们已经说得太多。甚至破坏了她遗世独立的姿态。那么。让色彩暗淡一些。让笔调平和一些。让我们静静体悟吧。  相似文献   

19.
戴世强 《自然杂志》2011,33(4):239-241
本文侧重分析居里夫人的成功之道,评述她挚爱科学、自信坚韧、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高风亮节,从而说明她的青史留名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20.
缂丝凭借着精美的图案、犹如雕琢镂刻的效果以及繁复的工艺,成为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作为王氏家族第六代缂丝传承人,王建江将每幅缂丝作品融入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使作品鲜活而灵动,其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都是他人远不能及的。幽幽机杼声和深藏在岁月里的匠心时光都需要观者一点一滴去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