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宇航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揭开了一项天文学中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们的谜团,那就是恒星质量的黑洞是如何产生其最高能级水平的辐射的。这项研究工作的参与者之一,来自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杰里米·施尼特曼表示"我们在研究中对位于黑洞边缘地带温度高达10亿摄氏度气体中的粒子运动,相互作用以及复杂的磁场状态进行了观测。黑洞是宇宙中最极端的物理环境。"通过计算机对黑洞吞噬气体的过程模拟,研究组发现他们可以重现一些活跃的黑洞发出的一些重要的X射线特征。当气体被黑洞吞噬时,首先这些气体会围绕黑洞高速转动,随后逐渐吸积,在其周围形成一个气体物质盘,在这个物质盘  相似文献   

3.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17):32-32
近日,天体物理学家们首次探测到一颗恒星在坠入超大质量黑洞之前最后发出的"死亡尖叫"。这个原本已经处于休眠状态的黑洞似乎已经复活。这个研究组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们领衔。他们使用在轨运行的日本"朱雀"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1,(2):71-72
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5.
<正>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假如有一名物理学家发表文章宣称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至少按照我们平常的定义下是不存在的,那么他一定会被认为是疯了。但如果这个人是史蒂芬·霍金,那么人们大概就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了。作为现代黑洞理论的创建人之一,这位著名物理学家在线发表论文,探讨有关黑洞"事件边界"的问题,即黑洞看不见的实际边界,物质一旦越过这一边界就将无法逃脱,即便是光线也不行。但霍金提出了一个更加"温和"的"视边界"新理论,这  相似文献   

6.
丁丁 《科学大观园》2010,(12):72-72
<正>宇宙间也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那就是超大黑洞与周围恒星究竟谁产生了谁?现在科学家们似乎已触到其中端倪,据美国《连线》报道称,天文学家戴维·埃尔伯兹发现距地50亿光年的一个黑洞,正在积极"筑窝垒巢",为自己建造一个栖身之所。该黑洞向临近星系喷射高能粒子,触发了比此星系平均速度快100倍的恒星生成过程。奇异的类星体这一发现源于标号HE0450-2958的类星体。类星体的奇特现象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们看起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黑洞。这些研究人员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卡什林斯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黑洞至少贡献了宇宙红外背景的20%,这显示在早期宇宙中黑洞曾经非常活跃地吞噬气体物质。"宇宙红外背景(CIB)是来自早期宇宙的残余光线,当时宇宙中最早的结构正在成形。天文学家们认为其源自宇宙中第一批大质量恒星以及黑洞组成的集群结构,随着它们不断聚集气体物质,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能量。即便是最强大的望远镜也无法分辨最遥远的单个恒星和黑洞。然而它们的整体效应却能穿越数十亿光年的空间,这让天文学家们得以区分在极早期宇宙中恒星和黑洞在这一机制中分别所占到的比例。当  相似文献   

8.
炎龙 《科学大观园》2012,(16):67-67
一个巨型气体云将于2013年撞向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速度达到每小时804万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最猛烈的太空撞击事件之一。实际上,这个气体云并不会真正与人马座A黑洞相撞,在距离黑洞386亿公里时(相当于光线36小时的穿行距离),这个气体云将被黑洞潮汐力撕裂。德国慕尼黑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史蒂芬·格里森在过去20年时间里,一直对人马座A黑洞进行观测。他还将继续进行观测。格里森表示:"迄今为止,只有两颗恒星与人马座A黑洞进行如此近距离接触,最后毫发无  相似文献   

9.
<正>超大质量黑洞的活动超大质量黑洞产生的活动,首先是吸积周围的物质。由于它们的引力巨大并蛰居于星系的中心,在它的周围物质密度极高,聚集着大量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这个无敌者以不可抗拒的态势,贪婪地拖拽物质,掉入它的万劫不复的陷阱。超大质量黑洞周围之所以发亮(从射电波直至γ射线的辐射),是因为物质在掉落黑洞之前,受到压缩和吸引时产生极高的温度发出的。天文学家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在  相似文献   

10.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黑洞最有可能是"轰击"行星的神秘超高能宇宙射线的"制造厂".世界上最大的宇宙射线探测器的观测结果显示,宇宙射线是由位于附近星系心脏地带的巨大黑洞放射的.这项刊登于<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可能揭开了长期以来令科学家困惑的谜团.自1912年发现以来,能量最高的宇宙射线的发源地便成为天文学界的一大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最新图片显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蚕食着一个星系。这个距离地球1.5亿光年星系名为“NGC 4696”。星系的中心区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状。图片显示“NGC 4696”星系周围飘舞着许多美丽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是由尘埃和电离氢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形态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这个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蚕食着这个星系。翻腾的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们认为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央隐匿着一个巨型黑洞,然而迄今我们却从未能获得这个黑洞的直接观测图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将拥有可以对这个黑洞进行直接成像的技术,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对于届时进行这种观测时可能将会目睹的情景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当我们实际对其开展  相似文献   

13.
"突破聆听"项目去年发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疑似外星文明候选信号,但近期,两篇发表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详尽介绍了发现信号过程和先进的信号分析手段,最终,科学家们将这个信号从外星文明候选名单中剔除了."突破聆听"项目发起人、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称:"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已进入到成熟严谨的实验科学阶段." 比邻星距我们约4.2光年,是一颗红矮星,目前人们已发现两颗行星围绕它运行."突破聆听"团队在700~4000兆赫的频段,以3.81赫兹的分辨力持续观测目标.  相似文献   

14.
"突破聆听"项目去年发现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疑似外星文明候选信号,但近期,两篇发表在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详尽介绍了发现信号过程和先进的信号分析手段,最终,科学家们将这个信号从外星文明候选名单中剔除了."突破聆听"项目发起人、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称:"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寻找地外文明已进入到成熟严谨的实验科学阶段." 比邻星距我们约4.2光年,是一颗红矮星,目前人们已发现两颗行星围绕它运行."突破聆听"团队在700~4000兆赫的频段,以3.81赫兹的分辨力持续观测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许多宇宙现象都能影响生命的存在,但有些影响会更明显一些,黑洞就是其中之一。宇宙中还没有其他天体可以如此高效地把物质转化成能量,也没有别的天体能像黑洞这样,使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率运行数万光年。另外,黑洞还能诱捕附近的物质,它们是宇宙中具有终极竞争力的"食客"。而落向黑洞的物质不会悄无声息地匿去。物质会随着越来越接近视界(黑洞表面)以极高的速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披露,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2,(15):32-32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新的黑洞类型——中等质量黑洞。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使用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和雨燕探测器,对一个距离地球近3亿光年的超亮天体进行长达3年的研究之后,他们宣布发现了首个代表一  相似文献   

18.
<正>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对来自黑洞内部的强风进行了温度测量,揭示出黑洞风会在数小时内发生剧烈的温度变化。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和欧洲空间局的XMM-牛顿卫星对一个邻近的超大质量黑洞进行了观测。他们发现,随着黑洞大量吞噬宇宙物质,其内部的强风会经历极为快速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位于星系的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密度极大,所具有的质量是太阳的数十亿倍。它们是强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有黑洞的存在,而大部分黑洞的质量与其宿主星系比起来却现的无足轻重。然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质量巨大的黑洞,其成长速度显然超过了本身所处的星系。这一现象让天文学家开始质疑以往有关星系与其中心黑洞共同演化的理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天文学研究所的科学家Benny Trakhtenbrot和一个天体物理学国际团队利用位于夏威夷的10米口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6,(5):32-34
黑洞是个未解之谜,但也会有人对这个带有许多神秘色彩的黑洞提出疑问:如果人掉入黑洞后是会被立即撕成碎片,还是会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没人能知道正确的答案。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也许掉入黑洞并不一定意味着死亡,命运或许会变得比想象中的更加神奇、怪异,因为在一个场景里已化为灰烬,而在另一个场景里却活得非常好。这是个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神奇理论吧?爱因斯坦曾说过重力会导致时空扭曲,当一颗超大质量恒星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