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无废城市"被当作一把钥匙,打开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大门。2015年,由杜祥琬院士牵头,中国工程院开展了"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的重大课题。2017年,"无废城市"和"无废社会"的概念在我国首次提出。目前,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无废城市"  相似文献   

2.
无废城市     
《科学大观园》2020,(13):12-13
<正>什么是"无废城市"?据统计,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超100亿吨,部分地区垃圾围城、垃圾遍野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如何将这些固体废物进行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去年初,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筛选出"11+5"个城市和地区作为试点。一年来,试点城市和地区建设情况如何?发达国家在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市”最初叫做“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的句子。《史记》也有“政乃市井之人”的记载。为什么叫做“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日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  相似文献   

4.
政策科学是当今社会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具有政策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对“政策科学”的概念进行溯源,以此回溯政策科学的发展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感受质的问题因为其对理解意识本质的重要性而在心灵哲学中被热烈地讨论.然而,与对感受质问题关注的程度相比,哲学家们对“感受质”这个词本身历史的关注似乎不够.普遍认为“感受质”一词主要由刘易斯所引入,然而在刘易斯之前,该词已经出现在历史文献和哲学翻译文献中了,特别是在哲学家皮尔士的著作中.考察该词在早期哲学翻译文献,在皮尔士、刘易斯以及费格尔著作中的使用有助于弄清“感受质”一词的历史含义,对理解当今心灵哲学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也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看来,应该得到研究的只是作为有的存在者,无作为非存在则是应该被排斥的东西,因而不愿与闻无。海德格尔对此予以批判,他认为,科学的这种认识是由于科学对无的误解造成的,科学在无的问题上是无能的。实际上,无就是存在之无化,科学恰恰是以这个无为基础的,在本质上归属于无。为了克服科学本身的缺陷及其带来的危险,必须超越有而进入无,由此把握存在者整体,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行想象的脑机接口具有恢复甚至增强人的行动能力之功能,并形成了脑机接口介导的“以想行事”这一行动新方式,这种行动是否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行动”或“人的行动”,以及究竟如何界定和理解“行动”,成为行动哲学和认识论面临的新问题。可以提出“人工行动”的概念来刻画脑机接口介导的新型行动,以其揭示行动中所发生的“心灵行动”与“身体行动”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变化,展现新的行动方式所蕴含的关于行动的新含义,这也是脑机接口时代为从哲学上理解和阐释行动所拓展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正>西班牙《万象》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零号病人》的文章。文章称,新流行病的第一个感染者被称为"零号病人"。要确认谁是"零号病人"对于科学界来说也是一项挑战。"零号病人"的身份背后是排斥、悲剧和诸多故事。一位伤寒带原者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全国首批"无废城市"试点之一,海南三亚正持续探索"无废城市"的实现路径。减少垃圾填埋,取而代之垃圾焚烧发电;引导垃圾分类,实现从源头上减量;促进公众参与,提高环保意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近年来,垃圾围城、固废难消,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无废城市",则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无废城市",指的是持续  相似文献   

10.
一日本的情况 《舎密開宗》(初篇、天宝八年(1837),宇田川榕蓭)中将硅音译为“悉里叟母”(silicium的氧化物),但在“160章珪土”中,将“SiO2”译为“珪土”。有人误以为这里的“珪土”是日本原有的词语,但事实上这个词是榕蓭新造的。换言之,虽然日本也有人将二氧化硅译为“石英”或“水晶”,但榕蓭却将荷兰语中的Keiaarde(kei是玉石之意,读音与珪(日文读kei)相通,aarde是土之意)直译为“珪土”,由此创造了这个词。其后的元素名“珪素”就源于“珪土”,但《舎密開宗》中并未出现“珪素”一词。  相似文献   

11.
谁最先提出中国"最早炼出生铁"?这个观点是怎样完善,又一步步验证的?中国为什么能"最早炼出生铁"?通过对百年学术史的回顾,初步回答以上问题。劳费尔、丁格兰、瑞德三位欧美学者最先提出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和分析,国内学者最终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科学检测完成了验证,但是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发明生铁的技术原理和工艺过程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对起源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随着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冶铁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在学术界,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可谓人尽皆知的"技术宅"、"优质叔"。而看了2014年4月21日,人人网流传的一张照片李小文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有穿袜子,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许多人都惊叹道,李小文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沉默、不起眼,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而更有意思的是,在他唯一认真经营的科学网博客上,李小文把自己  相似文献   

13.
大力呼吁切实行动缩小“数字鸿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0年世界首脑会议的倡议下,2001年11月联合国安南秘书长宣布,联合国成立了旨在缩小"数字鸿沟"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U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askForce).  相似文献   

14.
李刚 《科学大观园》2010,(18):55-56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指纹被看成是识别身份最准确的方法之一。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有人却根本就没有指纹,当他们的手指按在干净光滑的玻璃上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是什么让他们没有指纹呢?以色列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这些“无指纹人”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从汉语术语城市病的定义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对该词的种种英译,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归纳总结出该词的正确译法。  相似文献   

16.
“震旦”一词源于佛经,东晋帛尸黎密多罗译《佛说灌(贯)顶经》第六卷中有:佛语阿难……阎浮界内有震旦国[1]的记述;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七二玄应音杂阿昆昙心论:振旦,或作震旦,……旧译云汉国[2]。有的佛经上亦有译作“脂那[3]”,总之,“震旦”(Chinisthana)为古代印度人称中国之谓,即以后之“支那”,其源亦为秦国之秦的对音。汉语“震旦”一词既有代表中国之内涵,早期在文化教育界常有使用,诸如1903年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以“震旦”一词为名的独立学院,即称震旦学院,后改为震旦大学[4]。1932年又另设“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甚至在国外也有使用,诸如1942年在巴黎创办有相当影响法国报纸“震旦报”(L’Aurore)是以“震旦”命名。“震旦”一词在中国地质学界的使用更是源远流长,有其特殊科学含意,主要是反映在地层、构造方面,在古生物、矿物术语命名上,也不乏以“震旦”一词命名,诸如震旦角石(Sinocerac),震旦矿等。本文就以“震旦”一词在中国地质发展史的演变,做如下的探讨。1.美国地质学家彭拜来(Pumppelly,Raphael,1837-1923)[5]于1862-1865年在华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山体结构,山脉走向皆呈北北东——南西西,把这一特征命名为震旦上升系统(Sinian system of elevation),以表示华北及西伯利亚东部北东方向的褶皱,后统称“震旦”方向(Sinian trend)[6],从此,“震旦”一词进入地质学的含义之中,作为中国构造地质学的一个特定术语。2.德国探险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 von,1833-1905)[5]在总结他1868-1872年在华考察工作时,于1877年把“震旦”一词引入中国地层系统,他认为凡在中国一切未变质之前寒武系及寒武系岩层,均划归震旦系(Sinian system)[7],由于这段元古代晚期地层最早在中国发现与研究,故以“震旦”命名,表示中国特有。纳入中国地质年代表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从文献记载,虽暂定为元古代晚期,大体从十九亿年开始到五亿七千万年结束,其岩相则主要是浅变质或不变质的沉积物为主。3.美国构造地质学家威理士(Willis,B,1857-1949)[8]于1903-1904年在华进行地质考察时,将李希霍芬创立的震旦系改为下震旦系——寒武系及上震旦系——奥陶系两部分,他认为在中国北部两者是不可分界。把李希霍芬之前寒武、奥陶系屏除于震旦系之外,命名为寒武奥陶系[9]。4.中国地质事业创建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率领地质研究所学员于1914-1916年在北京西山及其周围进行野外地质实习中,做了大量实际剖面测量与分析,在1916年出版的《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10]中,系统地探讨了南口系并修正和补充了李希霍芬关于震旦系的划分,同时也提出了维理士上述方案两系合为一体的弊病,认为两系尚有一平行不整合,并以唐山临城等资料论证寒武系与奥陶系并非一体,而两系早为世界地质学家所贯用,于中国似未见疑义,《修业记》堪称是中国地质学家第一部考察报告。5.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Grabau,A.W.,1870-1916)[11]于1920年受聘来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受托于地质调查所专题研究震旦系,1922年发表了专论《震旦系》(Sinian System),他主张应缩小李希霍芬关于震旦系的范围,认为仅限于寒武纪以前之南口系,或滹沱系,并提出废弃维理士寒武奥陶之一体性之说[12]。6.比利时地质学家马迪幼(Mathieu)1922-1923年担任开滦矿务局地质师时发表了《直隶滦县震旦系地层》[13],文中简明地阐述了震旦系划分的原则及内涵界限。7.中国地质学家高振西早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就对中国震旦系发生浓厚兴趣,1930年发表了《“震旦”一词在中国地质学上的意义之变迁》,毕业后,1931-1933年对河北蓟县震旦纪地层做过专题调查与研究工作,1934年发表了《中国北部震旦纪地层》[14],以实际调查资料论述了划分震旦系的原则,比较系统地建立起中国北方震旦纪地层层序,建立起震旦系剖面,为三群十组,确定了蓟县岩石地层的基本格架。他的开拓性的工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采纳和称赞。8.我国地质事业创建人李四光四十年代建立了中国南方震旦系剖面;在创立地质力学构造体系时;把与震旦方向相当的构造,称之为华夏系(cathaysian system)、中华夏系(Mesocathaysian system)及新华夏体系(Neocathaysian system)[15]。9.章鸿钊1936年创立“震旦”运动(Sinian movement),他认为中生代晚期至始新世后,中国东部地壳运动可分为五期,都与地震方向略近直角,他用地壳波动说和地壳均衡说来说明震旦运动的起源,他提出震旦运动是地下岩浆前后反复活动而引起的,同年,他还发表了《中国中生代初期之地壳运动与震旦运动之异点》,《中国中生代晚期以后地壳运动之动向之新认识》,对震旦方向、震旦运动做了独特的解释,1943年他还发表了《所谓震旦运动及对批评重加一省》。10.我国地层学家赵金科1936年发表了《震旦纪大地槽及其联合古陆中之位置》[17],在汇集世界各地震旦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论证了大陆漂移说。11.我国地质学家马杏垣1960年提出震旦系顶、底界面所代表的时限(震旦阶段)作为一独立的构造旋回,命名为震旦旋回(Sinian cycle)[18];同年把豫西黄山沉降带中震旦纪末的地壳运动,命名为震旦褶皱(Sinian folding)[19],并创立震旦褶皱带(Sinian fold belt)新概念[20]。震旦系岩层大都不整合于五台系,或泰山系之上,在我国北方殊形发育,尤以河北南口,山西滹沱区域为最,后来在湖北宜昌亦有发现,地理分布较广,其主要岩性:下部为石英砂岩、页岩或板岩;上部为硅质灰岩。兹将上述几位外国地质学家关于震旦系划分论点加以对比,以示解放前有关震旦系之划分。这里还应说明的维里士以山东张夏及新泰地区为据,强调不整合关系,当时另有一套划分系统。12.我国北方震旦系,以蓟县北部山区一条中上古界地层为标准剖面,俗称“蓟县剖面”,历经约十一亿年的沉积历史,以岩层齐全、山露连续、保存完好、顶底清晰、构造简单、古生物化石丰富、变质极浅、有上万厚的特点,显示出得天独厚的本色。早为国内外地质学家所共认[21]。1984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蓟县剖面,包括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的中、上元古界的地层剖面列为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填补了我国这类自然保护区的空白,成为国际地质学界探究古老地层的典型剖面[21]。为众人所向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0,(13):28-31
正此次疫情中,医疗废物不仅数量暴增,种类也超出以往,医废处置能力和支撑技术都存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医疗废物处置战线从未停歇。但是面对疫情大考,我国医废处置仍暴露出了一些短板。例如:疫情初期,某些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露天堆放的情况;在各地驰援湖北武汉的过程中,应急设备种类较多,部分设备没有有效发挥产能;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医废处置能力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不足;医废处置收费和税率标准不一,影响行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科学哲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都认为理论有无上的地位,然而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则对其进行批判,并以科学实践为本位,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构。文章在对传统科学哲学视阈下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勾勒及对科学实践哲学对传统理论优位的批判进行剖析之后,着重对科学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构过程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实践应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它们应像双螺旋一样相互纠缠而共同发展变化,以最终促进科学哲学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9,(7):21-21
一名发着高烧的少女被抬进了解决军411医院救治。原来,这名少女意外怀孕后在一家个体小诊所做了无痛人流,结果出现意外。据该院妇产科统计,该院一周来,已抢救4例在别处做无痛人流手术而发生意外来求诊的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8):F0002-F0002,I0001
<正>作为应用软件开发工作者的李志刚,多年来陶醉于华夏文化的收藏,曾经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奠基石——高古玉"所感动。这种有着高深莫测神秘色彩的高古玉深深地吸引了他。有一次,偶遇画家董青源老师,被董老师潜心于东方古老道学、禅学的体悟,以及对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研究深深打动。尤其是在董老师的作品《杯子》系列中,被那种东方禅学智慧与西方人文精神交融而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