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之友》2020,(5):25-27
正汝阳刘毛笔之所以能够历经2 000多年而不衰,和其精湛的制作技艺密切相关。在60余代人的传承中,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不断精进,产品种类逐步增多。一代代汝阳刘制笔匠人用心钻研制笔流程,不断拓展、丰富制笔技艺,使得汝阳刘毛笔长期以来在中原大地上一枝独秀。汝阳刘毛笔做工精细,具有"三义""四德"的重要特点。"三义"指精、纯、美。"精"指百余道工序的操作一丝不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20,(5):16-20
正在项城市孙店镇西南一隅,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庄——汝阳刘村,这里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汝阳刘毛笔的发源地。据《项城县志》记载,汝阳刘毛笔由秦朝大将蒙恬所创,后经汝阳刘先人刘寅传承下来。自此,汝阳刘人便以笔业为生,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做毛笔,出现了许多制笔世家。传承至今,汝阳刘毛笔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20,(5):28-29
正汝阳刘毛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从古至今被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佳品。项城市汝阳刘笔业有限公司以生产学生用笔、书画用笔、高中低档礼品套笔为主,囊括16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韩国、新加坡、日本、法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汝阳刘笔业不断开拓创新,在毛笔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以及收藏纪念价值上下功夫,用匠心巧思做好笔,努力打造一张  相似文献   

4.
正出于对琉璃技艺传承的责任以及看到琉璃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苏永军忍痛割爱,放下他从事了十几年且做得顺风顺水的运输事业,向葛原生学习静寂了多年的苏氏琉璃制作技艺,短短几年,他的手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今,对于琉璃的制作技艺,苏永军可谓是驾轻就熟。破解神秘孔雀蓝釉苏永军是个不做则已,一做非得一鸣惊人的人。几年时间里,他针对琉璃瓦在使用中掉釉的问  相似文献   

5.
“风筝魏历经百余年几代人的传承,不断地发展创新,每一代人都为这门手艺付出了很多。到我这一代,国家越来越重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作为非遗人,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从民间手艺人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国秋深感自己应该更加努力,把风筝魏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把这一百年老字号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正>山西式样的家具,行话曰"晋作"。晋作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其制作技艺起源于秦汉,宋元时渐趋成熟,明代中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晋作古典家具用料精纯,制作考究,形式、内容的完美结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日用家具上的艺术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使其极具地域特色和工艺价值。本期传承,我们将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具制作技艺(晋作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曹运建的带领下,感受晋作文化传承的血脉之情,领略古典家具重获新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剔犀技艺传承人何俊明有30多年的从艺经历,他的剔犀技艺在不断创新和提高。1993年,他创办了新绛县黄河云雕工艺厂,目前厂里拥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剔犀雕刻师傅15人,生漆熬制师傅2人,大漆髹漆师傅5人,漆胎制作5人,设计师3人,其中专门负责研究和传承工作的有15人。新绛县黄河云雕厂成立了绛州漆器研究所,专业从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剔犀髹饰技艺(云雕)"的保护传承工作,与此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与各大美术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  相似文献   

8.
正宫灯艺术始于汉代,盛于隋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作为我国特有的工艺品,宫灯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及住宅里仍能发现造型各异的宫灯。在山西省新绛县,有一位宫灯制作技艺传承人——冯怀林。几十年来,他在祖传的几张宫灯设计图片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将宫灯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如今,冯氏宫灯制作技艺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本人荣获"山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宫灯艺术则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绛的又一张闪亮名片,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9.
正这些年,任振斌一边做着木版年画和木活字印刷技艺的保护传承工作,一边坚持篆刻艺术创作,一路走来,用手中的笔刀与平和的心态倾诉着自己的心声。兴趣使然不间断1991年刚参加工作时,任振斌在中国建筑三局一公司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期间进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不断有篆刻、绘画作品在建筑行业报刊上发表。其实在木版年画、木活字印刷和篆刻几项技艺当中,任振斌说他最钟情的也是篆刻。  相似文献   

10.
正交城云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米鸿德16岁随父米承祖学习传统云香、线香手工制作技艺,经过几十年努力学习,在严父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下,掌握了云香制作技艺的精髓,灯火相传,子承父业,并创建了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在生产实践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提高工艺质量,逐渐脱离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努力。在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征途中,米鸿德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似文献   

11.
手艺人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用生命灌注技艺,代代传承,只为留住乡土记忆。手艺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它让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艺术灵魂。在高密剪纸传承人李金波的心里,剪纸艺术就是他一生所予以倾诉的情感寄托,也是他一生愿意传承守护的乡土记...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伴随着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木材为原料,以榫卯结构搭建,经过画草图、选料、烤干、下料、制作基台、树立柱、成柱网、建梁架、造屋顶、装修直至油饰彩绘等多道工序而形成的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古建筑模型营造技艺随制品的复杂程度而定,整个制作过程均为纯手工,精准度要求极高,全面传承了中国古建筑采用的多种复杂结构及升起、侧脚、榫卯等独特技艺。  相似文献   

13.
邱昌明男,1950年10月生,1966年2月进善琏湖笔厂,师从姚关清学习羊毫择笔技艺,后专门从事高档及大货羊毫择笔工作,获"湖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及工艺美术师职称.2007年被选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先后授徒8名.  相似文献   

14.
清徐砖雕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两汉后,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清徐砖雕制作是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上主要通过家族传承与师徒传承。随着晋商的崛起,清徐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处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次递出现,于是,清徐便被周边人群美称为"砖瓦圪洞"。20世纪中后期,随着社会变革,传统民居建筑发生了深刻变化。坛、庙、寺、观基本停建,随之"一颗印"式的四合院晋居建筑也越来越少。20世纪初,清徐境内庙宇不断拆除,砖雕市场日见疲软,加上清朝时期砖雕市场需求量小,从事本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少,相伴着清徐砖雕传统手工技艺也越来越濒临危机。直到近代,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砖雕业才慢慢升温。但清徐砖雕传统的手工技艺因其本身的深度、广度、综合性与群集性,必然为合理传承造成极大难度,而由于现代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器雕刻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砖雕日益缺乏丰富的人文积淀和艺术审美。清徐砖雕正在逐渐丢失古老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正"天下美食,尽在三晋"。如果说,到山西而没吃过山西的面条、没尝过山西老陈醋等于没来过的话,那么到了山西,不品尝闻喜煮饼,同样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早在300多年前,闻喜煮饼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贵族。如今,它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山西"饼点之王"和"国式糕点的绝产"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本期传承,我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胡文玲一起走进闻喜煮饼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聊历史,话  相似文献   

16.
老字号面食绝活传承之路 为了展示“郭杜林”国饼的魅力,4位老人支起摊子,戴着清朝小帽,现场为消费者上演了独家绝活.从和面、配料、制皮,再到码盘、装饰、烤制,十余道月饼制作工序以及先辈口传心授的工艺绝技在观众面前展露无疑. 看着满脸皱褶的老人,再看看他们精湛的技艺,我们在惊叹之余陷入沉思:太原像这样曾让我们骄傲的传统面食技艺还有多少?在几年或者几十年后,这样的技艺又会剩下多少?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14,(3):44
<正>石湾陶塑艺术——俗称"石湾公仔",是广东佛山的传统陶艺。过去数百年来,石湾陶塑一直保持着捕捉机遇的乖觉和敏锐,泥胎之中,昔日融入的是国画精髓,如今则添上了卡通意趣。这一技艺来源于生活,其传神的造型、朴实的釉彩,蕴含着浓郁的人文因素和岭南特色艺术风格。石湾的大师、陶艺家、陶艺工作者以及陶艺爱好者,群星熠熠,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展和创造石湾文化,使陶艺的制作技艺一代代地传承和发扬光大,使"石湾公仔"这株源远流长的中华岭南民间艺术的奇葩,开得更加璀璨瑰丽!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太原面食制作是典型的民间餐饮手工艺与手工艺加表演技艺,传统上一由民间家常便饭类别的民间各家庭传承;二由婚丧喜庆、传统节庆、庙会庆典、村社祭祀等民俗类别的各自然村庄以群体言传身教方式传承;三由带有商业行为的饭店、街头集市餐饮摊点以师徒授艺方式传承。第一、二种传承方式概率比较普遍,只说历来饭店与街头集市餐饮摊点的师徒传承。  相似文献   

19.
笔刀起舞,化枯木为艺术,匠心独运,指尖见证百年传承。郭氏匠人集南北方木雕之特长,传 600 余年技艺之雄浑。从构思、选材、绘图、雕刻到作品完成,郭宗磊的每件作品都融入着对艺术、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也蕴含着无尽的热情与活力。其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赋予了普通木头以灵动和生命。人物立体形象,肌理参差分明,事物栩栩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饮食项目纷纷亮相.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一项中,就有"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近70余项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