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神经生物学家诺曼·温伯格通过研究记忆形成机制,以直接刺激小鼠特殊脑区的方式生成了特定的新记忆。这一成果证明记忆机制中的关键一环,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解决学习障碍与记忆紊乱问题。研究人员称,这是记忆可通过直接操控大脑而形成的首例证据。该研究由神经生物学与行为教授诺曼·温伯格和同事共同领导。此前他们曾发现,  相似文献   

2.
由加拿大罗特曼研究所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们在回想过去经历时,由鲜明记忆引发的脑活动方式和当初直接经历该事件时的脑活动方式极为相似。在神经连接水平上虽不像复制般地吻合,相似程度也达到了91%。该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18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飞往爱尔兰都柏林的爱尔兰航空公司航班上,发生一名男性乘客发狂咬人并随后暴毙的事件。最新的验尸报告指出,他的胃里藏有80颗包覆成小丸子的可卡因。据说,死者是24岁巴西籍男乘客古尔爵,当时他的胃部藏有80颗、总重量约0.8千克的可卡因,价值约4万英镑。两个多小时的航程飞到一半时,他胃中的一颗可卡因爆裂,导致他瞬间"嗑药过量",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14,(17):68-69
<正>为生存而吸毒数百万年前,人类已经开始学会麻醉自己。国外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很早就喜欢寻找某些富含生物碱的植物。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已知的种类有100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对于人体有毒,但有一些可以入药,比如吗啡或可卡因。人类轻易就对毒品上瘾,在当时可能主要是出于进化的需要。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人类学家罗杰·苏利文说:"像尼古丁和可卡因这一类刺激性生物碱,可能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帮助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5.
脑内一个和学习记忆有关的新区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们在大鼠、猫、猴及人脑新纹状体尾侧,围绕苍白球颅外侧边缘,发现一个由纺锤形细胞构成的新区.根据它的位置命名为边缘区(MrD).边缘区内富含多种神经递质.将大鼠脑Nissl切片用计算机三维结构重建技术,证明边缘区为一个位于新纹状体和苍白球之间的一个扁平盘状结构.用化学刺激诱导的c-Fos表达法证明边缘区和海马、杏仁核以及和认知功能有关的Meynert基底核之间存在机能及纤维联系.化学损伤大鼠两侧边缘区,用双盲法Y迷宫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严重受损.活体人脑功能核磁共振检测,证明边缘区和前额叶同时参与了脑的学习记忆活动.我们的结果证明边缘区是哺乳动物脑内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结构,其形态和纤维联系特殊.动物实验和活体功能核磁共振检测,证明边缘区的功能和脑的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理学研究显示生物的智力生活与特殊神经中的细胞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以此为依据,比克尔认为这些实验研究成果直接证明心理状态向分子生物学机制的还原。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比克尔引用的长期记忆向细胞-分子机制的还原只能支持部分还原,并不支持他过强的整体性还原主张,因为实验事实证明分子通道既非长期记忆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一项新研究说,在口腔内引发牙周病的细菌,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而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患者的症状。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痴呆症类型,目前研究认为其原因是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内异常堆积。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鼠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感染病菌5周后,实验鼠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区内,贝塔淀粉样蛋白聚积量是没有感染病菌实验鼠的1.4倍;在记忆测试中,感染病菌的实验鼠认知能力也出现下降,比不上虽患阿尔茨海默病但没有感染病菌的实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2):71-71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卡里林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有两个用来处理怀疑的独立部分,第二部分只在和不信任的人交往时"启动",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一个测谎仪。在研究中志愿者同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相连。结果显示,他们脑中处理恐惧的区域表现得很活跃。随后,另一个用来处理记忆和识别的脑区域开始运作。看来是人类进化成疑心很重的生物了。专门用来处  相似文献   

9.
针刺足三里穴的脑功能成像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实验目的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是四大主穴之首。针刺足三里穴具有治疗胃肠疾病和强身健体作用。但有关针灸治病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脑功能成像方法研究针刺足三里穴的脑功能变化情况,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变化区的生物学基础,从分子水平阐明针刺足三里穴的中枢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老年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快速攀升,对衰老和相关重大慢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前沿热点和国家重大需求.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早期预警、神经退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22,(2):20-21
脑性瘫痪是目前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重要原因,其中痉挛型脑性瘫痪占70%以上,而肢体痉挛是造成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其发病机制复杂,康复治疗难度大,因此对其开展相关神经影像学的基础研究和治疗方法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即神经系统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强度以适应外界环境或自身活动变化的动态特性。可塑性贯穿于神经系统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学习记忆、修复再生以及毒品成瘾等[1—5]。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神经元活动依赖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是形成各种生理和病理可塑性的分子基础[6]。其中,神经元活动依赖的CREB(c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靶基因转录,比如BDNF(脑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等基因的表达对于可塑性的维…  相似文献   

13.
数字记忆是人们通过现代技术将信息转化成存储于脑外的能被计算机运算、提取和传送的数据。依据斯蒂格勒的技术思想,数字记忆是一种第三持留的物质性记录,数字技术本质上是记忆技术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个体的记忆通过寄寓于数据得到了增强甚至永生;但同时,个体的记忆成为工业化的原材料被收集与挖掘,记忆的选择和检索被依附算法的大数据所规训,记忆被迫共享而不再拥有自主控制的私密性。数字记忆不允许遗忘的存在,个体进入了数字全景监狱中。基于数字化第三持留的记忆的工业化,不仅导致了知识的丧失,还造成了欲望与个性化的毁灭,从而引发时代的精神性危机。为了抵抗数字记忆的威胁,当代需要发展数字遗忘来维护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到后工业,从互联网到智能互联网,斯蒂格勒对记忆的研究主要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这与西方哲学史中对人类记忆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第三记忆的研究不仅对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现象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第三记忆出发,我们将斯蒂格勒的记忆分为记忆的形式性、记忆的商品性、记忆的客观性和记忆的政治性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产生的结果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该过程不仅涉及到获益,往往也涉及到损失。以往对跨期选择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获益情境,而损失条件下的神经机制仍属未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通过获益和损失对称设计的两个决策任务,考察了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对获得和损失进行折扣的神经机制并不对称。一般来说,当被试对未来的获得与损失进行选择时,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都发生了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不仅这两个区域的脑激活更强,脑岛、丘脑、背侧纹状体等区域也显著激活。其次,如果被试需要对即刻获得选项进行选择时,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质都会发生激活;而在折扣损失时,前扣带回、脑岛和额上回都会发生激活。这些结果说明,人类的大脑对未来损失比对未来的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诸如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这一研究结果为揭开跨期选择时间折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脑认知科学的情感环路与蛋白质科学中不同蛋白质机器间相互作用形成关系网络的交叉与整合,构成了当今全球脑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领域。抑郁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脑精神疾病,主要罹患青壮年。我国现有5 775万抑郁障碍患者,其中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抑郁障碍已成为全球首位致残性疾病。因此,围绕抑郁障碍全球脑科学研究热点,将系统构建抑郁障碍脑分子数据库及全景展现蛋白质、代谢分子的网络图谱,并基于所获得的大数据集从"Brain and body"抑郁症肠道微生物致病学说和抑郁障碍潜在蛋白质机器的两个角度研究和阐述难治性抑郁、抑郁伴自杀的病理生理过程,最终通过临床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先导化合物的抗抑郁应用及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展,以期构建抑郁障碍临床分子分型诊断体系,实现抑郁障碍个体化诊疗,开拓抑郁障碍治疗全新格局。提出的4个研究内容包括基于蛋白质机器的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构建、"微生物-肠-肝-脑"轴调控抑郁障碍分子网络的脑新型蛋白质机器研究、脑分子网络中自杀和难治性抑郁等关键蛋白质机器的功能机制研究以及抑郁障碍脑分子网络图谱的关键节点蛋白质复合体的筛查及临床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基因     
李慧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35(1):102-106,128,93
生物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生物学机制,成为语言研究的另一种范式.目前分子遗传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研究语言生物学机制的微观层次,鉴定了与语言功能相关的基因,且从基因中找寻到人类语言起源和进化的相关理据.然而语言与基因的联系非常间接,脑功能各层次的系统研究以及多学科合作才能最终揭开语言与基因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18.
正一次手术失误让亨利·古斯塔夫·莫莱森患上了"失忆症"。他可以每天看同一本书而不自知;不记得自己是否吃过饭;每次提到过世的亲人时,都像首次听闻噩耗般难过。然而,也正因人为制造的失忆,他成了科学家争相邀请的实验对象。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医生苏珊·科林说,"他让人们明白了大脑记忆机制的奇妙之处,研究莫莱森如何忘记,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如何记忆"。  相似文献   

19.
脑机接口介导的行为可以被视为超越身体的非具身性质的感知行动过程,该过程因其能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而与普通人相比似乎承担更多的责备与惩罚,而这仅仅出于其无法控制的因素,因而据此引入道德运气理论。研究发现,已有关于脑机接口和道德运气问题的研究更侧重意向性的探讨,忽视了可控性视角下技术隐含的内在出错机制,而控制与意向性作为能动性的双重视角,对于考察脑机接口加持下的“人工身体”所附有的独特道德运气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机器意识研究在近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其在脑智功能技术实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应地,其在意识觉知机制方面却依然没有起色。本文分析了机器意识研究在可行性、判定标准和解释上所遭遇到的困难,并指出了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