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判决性实验"是指能够决定性地判决对立的两个假说或理论中的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的实验。究竟有没有"判决性实验"一直是西方科学哲学界争论的话题,这个问题本身涉及到实践对理论的检验。解决"判决性实验"难题必须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唯有在科学实践中才能使"判决性实验"涉及的理论选择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理论引入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也需要起到平衡和稳定作用的"平衡物",即异类的人、理论、现象等,主张对绝大多数平衡物予以保护和留存,同时,对极少数平衡物也应采取抵制和打击的态度。由此创建和阐释了"中心平衡说",主张"社会平衡"。并指出中心平衡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哲学依据,其也有理论边界。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领导哲学是"反向"哲学,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种哲学体现在领导目标上,一般人求大国众民,他求小国寡民;在途径上,一般人都主张有为、进取,以动取胜,他却主张无为、退守,以静制动;在谋略上,一般人都力促事物向积极的、强的方向转化,他却力促事物向消极、弱柔的方面发展,等等.老子认为,"柔弱"是"道"的根本属性、突出特征和使事物符合"道"的最佳手段,这体现了老子对"柔弱"的价值作用的非凡认识和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领导谋略.  相似文献   

4.
外国有个自然神话学派,他们主张神话和宗教中的神都是自然物的人格化,尤其是较大的星辰的人格化。这个学派有的人认为,一切神话都是太阳神话,其唯一的题材是太阳的出没及其作用;有的则认为,神话的主要题材,是天空的各种形式。还有个  相似文献   

5.
论萨特小说《墙》的人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的学创作中,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诸多的人学命题与思想。本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虑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验证了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黑洞,人类研究了很久、推测了很多。如今,它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北京时间4月10日21时,包括中国上海、美国华盛顿在内的全球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天文学家展示了世界上首张黑洞照片,"主角"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质量的65亿倍。  相似文献   

7.
约翰·洛克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奠基人。在哲学认识论上,他坚决反对惟理论的"天赋观念"说,提出双重经验论:认为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后天的经验,包括感觉和反省两个方面。在经验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德智体相结合的教育内容观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8.
"我思"范畴无论是在笛卡尔哲学还是在康德哲学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通过对"我思"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存在着诸多差异。笛卡尔热情讴歌理性,康德则主张对理性进行正确审视;笛卡尔的"我在"是实体性存在,康德的"我在"是现象的存在;在知识的问题上,笛卡尔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康德则是企图对唯理论和经验论进行调和;笛卡尔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容易的且能认识人的本质,康德则认为认识自我是十分复杂的,我们只能认识现象的自我而不能认识自在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先生一生致力于求索"宇宙之基源""人生之根蒂",他认为哲学若不谈本体论,'呗u将万化之大源,人生之本性,道德之根本都一概否认"①。熊先生的《新唯识论》建立了博大而谨严的本体论体系,他也一再强调"吾学贵在见体"。但是,熊氏与其它哲学家的区别并不仅在对哲学领域的界定上,而更在于他为何以及如何论证与阐述这个本体。对这个本体的独特诠释,使他的哲学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关注,对生命的高扬。熊氏并不把本体论的构建当作一种抽象的玄思,或是是寻找外在的真理;他更主张本体论应以间接而实质的方式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本…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归谬法     
有些虚假的论题,具有一定的迷惑力,不驳斥,容易谬种流传,贻误社会。驳斥的方法是多式多样的,其一就是归谬法。归谬法,顾名思意,就是把他人的论题归入谬误。怎么个归法呢?一般的模式是首先揭示他人的论题,然后顺着他人的设题说下去,或者加以引申,引向极端,推出一个荒谬的结果。把荒谬的结果摆出来给人们看,使人们恍然大悟,从而摈弃虚假的论题。用归谬法驳斥虚假的论题,  相似文献   

11.
名词解释     
一、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同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认为,在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列宁曾经明确地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世界制造中心的变迁、特点及趋势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制造业变迁在说明世界制造业变迁之前,有必要弄清几个概念,即:"世界工厂"制造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恒的看法是:这三个概念是世界制造业在三个发展层次不同的历史阶段上,空间布局形态不同的功能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绝非目前国内外媒体所认为的那样只是空间上的简单国别替代。世界制造业的变迁是在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世界制造中心已经历过三次迁移,目前世界工厂正在向中国转移。综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世界上只有四个国家可以真正称为"世界工厂"或"世界制造中心",即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是交织着美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的一个混合体,它对后世欧洲哲学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浪漫主义哲学精神主张恢复人的精神自由,追求永恒与绝对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哲学精神开辟了现代人性眷注的全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问题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古代哲学是“知识总汇”,近代哲学是“科学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在哲学对象上所引起的革命。哲学对象的历史演变果真是这样进行的吗?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并与持上述观点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出版的逻辑书对归谬法所下的定义还不尽相同,但人们一般都承认归谬法总是先假定某一个判断是真的,由此推出显然荒谬的结果来,再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进而否定原来的假定。那么“推出显然荒谬的结果”究竟是指什么呢?几本逻辑书在提法上似乎并不一致。我们认为,从逻辑上说,归谬法中所谓的“推出荒谬结果”就是推出逻辑矛盾。反之,如果由某假定出发推出的结果不能表现为逻辑矛盾,那么我们便没有逻辑的根据或理由断定这个结果是荒谬的,因而也就不可能逻辑必然地否定原来的假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美国历史上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教育即生长",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要求以生活本身为内容设置课程,主张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与地位,这些对我国现实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05,(12):F0005-F0005
每天都是这个太阳,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永远不知疲倦地照耀着我们的地球,只因有了它,才有了地球上五彩斑斓的生命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毫不奇怪,因为我们生活的一切都与太阳息息相关。因为太阳对人类太重要了,古人毫无例外地都把太阳奉为神明。人们始终关注着太阳,直至今天人们还在不停地对太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只有在海天之间行进的帆船上晒着太阳,才能知道那种抽离了目的地、专注于过程的感觉,也才能真正享受地中海的阳光。地中海的"蓝色海岸",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蓝色海岸"属于法国东南沿海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一部分,为自瓦尔省土伦与意大利接壤的阿尔卑斯省芒通(Menton)之间相连的大片滨海地区,一般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中国哲学就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笔者认为,先秦儒家特别是孔子对成人思想的探讨做了很好的研究,孔子本人也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成人之道。孔子把成人看做是一项"肩负重荷而踏上漫长旅程的艰难事业",是一个践行履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实现的不断进取的过程。他提出的成人与成人之次,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平实近人、循序渐进、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精神提升途径。他主张用实践开辟内在人格世界,行仁道当由己,不由人,切己习之,要在日用伦常中内省,在下学中累积,慢慢体会上学之超经验性,以仁为本成就儒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是任何哲学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一元论。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论或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理论相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