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通报》2021,66(15):1802-18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潜伏期是传染病流行病学一个重要的参数,深入研究COVID-19的潜伏期,对了解疾病自然史、追溯传染源、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制定防制措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进展.既往研究通常采用直接计算法或参数估计法对潜伏期进行估计,常用的分布有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等.由于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估计方法的不同,各研究对COVID-19的潜伏期估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既往研究所估计的COVID-19的中位潜伏期约为5.9 d(95%CI:2.98~10.51),平均潜伏期约为5.7 d(95%CI:4.3~8.9).直接计算法的研究中所估计的COVID-19中位潜伏期约为5.2 d(95%CI:3.0~11.9),参数估计法的研究中对中位潜伏期的估计约为5.25 d(95%CI:3.57~8.19).由于COVID-19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可能多次暴露于同一传染源或不同传染源等,常常难以明确患者的准确暴露时间,给潜伏期的准确估计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大流行.在暴发数月后,病毒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已基本得到控制,新发病例数较暴发期间显著减少,以境外输入病例及局部流行为主,我们将此阶段称为SARS-CoV-2的"后暴发"阶段.如何在全球大流行背景下遏制新发病例,防止中国再次出现大规模暴发,对卫生系统的所有人员都是巨大挑战.目前研究公布的R0数据表明, SARS-CoV-2比其他可引起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如SARS-CoV和MERS-CoV,具有更强的传播力.另外,最新的病毒传播动力学预测模型显示, SARS-CoV-2可能会周期性暴发,甚至造成季节或常年性流行,因此医疗系统需持续保持警惕.在疫情暴发时期,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医务工作者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几个高危科室如呼吸科、眼科、产科等的病毒传播特点和风险点,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总结及分析了在"后暴发"阶段医院防控的共同性举措,包括防止病毒在患者和医生之间通过气溶胶传播,研发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建立有效的远程医疗咨询和实践患者风险分层系统以减少交叉传播等.本文旨在强调"后暴发"阶段对SARS-CoV-2病毒传播的认识,并为疫情防控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石耀霖  程惠红  任天翔  黄禄渊 《科学通报》2020,65(22):2314-23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暴发及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传播造成了巨大社会影响.本文采用离散随机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2020年春节后返程人口流动对疫情影响,得出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加强交通疫情防控等措施下产生疫情反弹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然而,由于疫情持续中的数据不断变化,对于疫情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尚无较为科学的计算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估计COVID-19治愈率和病死率的方法,以给定日累计出院人数与给定日累计出院人数和j日前累计死亡人数之和的比值来估计治愈率,此外,病死亡率也可以据此估计.当j=9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的治愈率估计值为95.8%左右,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的病死率估计值为4.2%左右,这比2003年SARS疫情中国大陆的病死率6.6%低;武汉市的治愈率估计值为94.5%左右,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市的病死率估计值则在5.5%左右.这种估计治愈率的方法可用于评价不同医疗方案和不同地区的治疗效果,对疫情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家荣  孙嘉辰  刘迅  孙小强  何群  胡延庆 《科学通报》2020,65(22):2348-2355
采用分阶段滚动SEIR疾病传播模型,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确诊感染人数为基础,测量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基本再生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根据该关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传染趋势进行了预测,给出确诊人数每日的预测曲线.预计疫情结束时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累计感染人数近14000人;除武汉市之外,累计感染人数近32000人.另外,全国非湖北地区,在1月23日武汉封城后,日新增长确诊人数在下降前是线性而非指数增加的,这意味全国大部分地方对春节前夕从武汉流出的感染者的防控从一开始就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引起了学术界对病毒传播机制的广泛关注.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条件(包括太阳辐射、温湿度、风速、气溶胶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对SARS-CoV-2的传播有一定影响.然而,不同的研究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有关大气环境对SARS-CoV-2传播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并分析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从SARS-CoV-2的排放和大气赋存状态、存活特性等几个方面,评述了大气环境条件对病毒传播的直接影响;进而,从宿主细胞易感性的角度,分析了大气环境条件对病毒传播的间接影响.最后指出当前还亟须解决的相关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因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无特效治疗药物,导致其在全球大规模传播.目前疫苗的接种和推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OVID-19大流行,但从临床治疗角度仍需要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抗病毒药物才能阻止这种新型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由于抗病毒新药的研制周期漫长,其研发过程涉及靶点的选择、体外药效筛选、体内药理学及毒理学验证以及临床安全性与治疗效果的确认等不同阶段,才能最终获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药物.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特异性靶点而设计和筛选的少数小分子新型冠状病毒抑制剂药物,目前已进入临床验证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COVID-19暴发以来的抗病毒热点药物,尤其是对SARS-CoV-2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代表性抗病毒化合物的药学分类、作用靶点、药效机制以及相关的临床测试结果.基于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明确了药物研发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能有效抑制病毒感染的新药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科学家们只用了几周时间就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病原体(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30760).目前,疫苗研制和治疗药品的研究也在全速进行.尽管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防控对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性,但人们对传播途径的理解还很有限.主要传播途径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疫情控制措施的选择混乱,包括控制过度和控制不足.为什么传播途径难以确定?什么是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其对未来的室内环境设计有何影响?本文将从气溶胶研究传播机理和目前观察到的新冠病毒主要感染现象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H1N1甲型流感全球航空传播与早期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型流感(H1N1甲型流感)已经全球蔓延. 早期的研究显示, 在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 国际航空旅行可能引发一次严重的全球流感大流行. 在本研究中, H1N1甲型流感早期在墨西哥和美国的爆发被运用于SEIR流行病传播模型, 用以估计该病毒的传染性及疫情初步参数, 构建了一个基于实时航空数据的新的空间传播模型以评估H1N1甲型流感从墨西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风险. 结果显示, H1N1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约为3.4, 有效再生数随防控措施下降明显, 研究还发现西班牙、加拿大、法国、巴拿马和秘鲁是最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流感大流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最近20年来暴发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疫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疫情,说明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活动造成迫切威胁[1].对于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出现之前,采用合适的工程学和社会学控制措施限制疾病的传播,可以控制甚至消灭疾病,或者可以限制疾病的传播速度,为寻找有效的医疗措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手段,有赖于对疾病传播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悄然过半,全球范围内新冠病毒肆虐、疫情蔓延的势头未减。为防止疫情再次暴发,无症状感染者及其传播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卫健委从4月1日起将无症状感染者列入疫情通报内容,采取了加大筛查力度,扩大检测范围等措施。同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介绍,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过去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能否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毒,成为防控的关键。作为最终确诊的关键性技术,核酸检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 SARS-CoV-2)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用于SARS-CoV-2病毒RNA检测的量值溯源.目标基因范围涵盖已公布的SARS-CoV-2病毒检测的3个主要靶标基因:核壳蛋白N基因全长(基因组坐标:28274-29533, GenBank:MT027064.1)、包膜蛋白E基因全长(基因组坐标:26245-26472, GenBank:MT027064.1)、开放阅读框1ab(ORF1ab)基因片段(基因组坐标:13321-15540, GenBank:MT027064.1).通过采用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CR, dPCR)方法进行多实验室联合定值,确定了该标准物质的量值为N、E和ORF1ab基因的拷贝数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该RNA标准物质量值可靠,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可满足运输要求.进一步地,通过在临床检验、多家不同原理的病毒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方法开发实验室等试用,验证了RNA标准物质的普适性.这一RNA标准物质的研制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计量学依据,为防控流行性疾病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正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施虐全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30日,新冠肺炎全球确诊病例已超1635万例,死亡人数超65万,是近百年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威胁之一.这次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感染病人  相似文献   

14.
周毅强 《科学通报》1987,32(8):637-637
对任一环R,令F(R)={A|若0≠,则有使J~R},这里表示I是A的次理想,并诧R~0为环R上的零环。易知Z~0∈F(Z_n~0),Z_p~0∈F(Z_p~0),其中p为素数,n为任意自然数,  相似文献   

15.
正跨越不同物种传播,然后又高度适应新宿主——这一进化过程在像COVID-19这样的大流行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由SARS-Co V病毒引起)疫情始于2002年的11月,持续了8个月,到次年7月基本结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简称新冠病毒)有着和SARS病毒高达80%相似度的基因序列,以及一个类似的故事开头,却走向迥然。后者在盛夏销声匿迹,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相似文献   

16.
杜亦牧  孙昌璞 《科学通报》2020,65(22):2356-2362
应用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病毒在宿主、易感染者和移除者等共存系统中的传播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理论分析.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病毒传播问题中的病死速率、发病速率和治愈速率等实际统计参量映射成可靠性理论中描述个体行为的风险(退化)函数:个体宿主的病死速率和治愈速率对应于可修复系统的失效率和修复率;潜伏期阶段患者发病速率对应于可靠性理论中的失效率.通过最大熵原理,本文研究融合了病死时间、治愈周期和潜伏期等统计量的各阶矩信息,从而推断出最概然的病死速率、发病速率和治愈速率.最后,以包含易感、感染(确诊与潜伏期)和移除四类人群的传播模型(SEIR模型)为例,结合基于最大熵原理的退化函数推断,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传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建中 《科学通报》1988,33(18):1435-1435
对于带非线性等式约束的极值问题minf(二),5.r.c以)~0,其中f:R.一R‘及;c:砂一R,是二次可微函数,。(,,不久前Noeedal与overton(见SIAM J.N,-二r.An。1.,1985)提出了一个双边投影拟牛顿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对列满秩矩阵盛‘(,)使用QR分解:二‘(:)一[y、二),z(,)一{“分)1, t 01数在x*处的Hesse矩阵).无论是理论分析或计算实例都表明,当初始状态并不极其理想时,收敛性不能得到保证. 为此,我们考虑使用线性插值的Flotc-her可微精确罚函数 中。(a夕。)垒f(二。+a夕*d,)一c(x, +a声*d。)丁工(x*+。夕*d。) 口一‘- +于}}c(x*+a夕,d*)1}’, 2…  相似文献   

18.
魏绿  薛愿超 《科学通报》2023,(36):4948-4953
<正>202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所发现的核苷碱基修饰方式,使得开发有效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 RNA疫苗成为可能.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促成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高效m RNA疫苗从基础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并为开发靶向其他类型传染病以及重大疾病的预防性或治疗性RNA药物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9.
王刚  黄锷  乔方利 《科学通报》2020,65(11):1009-1015
传染病的疫情传播过程符合广泛存在的自然增长率,其中疫情增长率根据疫情的发展而动态变化.近期提出的基于数据的疫情自然增长模型可以定量刻画传染病发展过程中动力过程的改变,可用于揭示疫情发展的内在规律、快速准确地监测疫情的发展、定量评估管控的效果并预判疫情发展的态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但管控措施的效果尚无严格的量化分析.采用疫情自然增长模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估管控措施的方法,并估算了无管控措施或管控推迟实施对现存感染者数量的影响.首先根据典型时段的统计数据给出COVID-19在该时段的平均增长率;然后根据平均增长率开展数值试验,比较模型给出的现存感染者总数与实际统计数据的差异,从而对管控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如果政府对本次疫情未采取管控措施,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国现存感染者将达到1698万~7611万人.如果全国严格管控推迟1天,截至2月18日现存感染者数量将比实际统计数据高出2.7万人(其中湖北地区高出1.2万人);若推迟7天则高出78.5万人(其中湖北地区高出49.3万人).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21,66(26):3372-3376
正截至2020年12月24日,全球已有22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逾76858506名确诊病例,其中逾1711498人死亡(https://covid19.who.int/).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疫情,举国家之力,预防与治疗结合,中医与西医并重,各个行业齐心协力,医疗卫生健康通力合作,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成果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