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咚 《科学之友》2022,(6):40-41
人类想要与大灾大疫较量,科学技术是最有力的武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科研团队纷纷加入科学抗疫的队伍,积极研发科技类防疫产品,为打赢疫情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下面,跟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些防疫“黑科技”是如何抗疫的吧!  相似文献   

2.
正核,有人趋之若鹜,有人避之不及,但它是祸是福,其实还是由人类决定的。哪怕是它的废料,只要我们愿意,也可点石成金。核技术的出现,既代表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飞跃,也揭开了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疮疤。人类最初的愿景,是想让"原子能造福千万人"。在欧洲大陆的高卢山区,耸立着近百座核电站,它们提供了法国所有电力的76%,让法国成了欧洲电力最便宜的  相似文献   

3.
微观妙论     
正防控疫情搞形式主义,要责问更要问责疫情当前,务须实干。任何形式的形式主义不仅要不得,而且还会要人命。明明说了减少人员流动,不出门、不走动,可是聚众开会比平时都勤、现场督导比往常更频。能不能做到靠前指挥、守土有责,是当前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刹住这种"传染病",必须拿出战"疫"的决心和魄力。我们不能止于责问,更要抓住典型案例严厉  相似文献   

4.
正"平常,不稀奇",现代汉语词典对"平凡"这个词作出如是解释。平凡,一个朴素到尘埃的词语,最近两年却频频"出圈",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自2020年以来,极不平凡:有新冠疫情,有脱贫攻坚,有洪水险情,有飞天梦圆。回看我们走过的路,我们面对过太多诀别,有过太多悲伤,而与此同时,也有太多感动的瞬间,让我们泪光涟涟,内心坚定,且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5.
正"90后"女生刘露蕊,两年前辞掉了高薪工作,带着5个相识多年的好友、4只狗,跑到北京郊区的山谷里,徒手建造了一个名为"HOBO"的农场。农场位于密云区的唐家寨村,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山谷里。现在,6人全部辞掉了北京的全职工作,搬到农场生活。每个人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有人做饭,有人翻地,有人负责运营……  相似文献   

6.
语诺 《科学之友》2020,(4):76-79
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冲锋在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令人动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各行各业的人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成为了疫情防控路上的"逆行者"——快递员、外卖骑手、公交司机、保洁员……因为有他们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得以正常运转。保洁员:放弃与家人团聚守卫医院清洁有这样一群人,虽不是医务人员,却同样在抗疫  相似文献   

7.
1997年,国际绿色和平组织专程驱船前往南极洲进行了一番科学考察,得到了大量确凿的最新信息,令人十分担忧。一位考察队员在航海日记中写道:"1月26日下午,我们的破冰船开始靠近拉尔森地带。这个地带曾是由一块巨大的冰块组成,这巨大的冰块实际上就是漂荡在海洋里的冰川。但是由于气温升高,冰块已裂成南北两块。北边这块面积为1300平方公里的冰块已全部沉没了。"日记接着描述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小海湾,是由于冰块破裂和下沉而形成的,其景色壮观无比。然而,当我们想到仅仅两年前冰块还完好无损,而且还有人在上面散步时;当我们想到这块巨大的冰块,当时还显得那样坚不可摧时,我们不禁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另一位考察队员在他的日记中还透露,在不到两年中,连接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20,(5):40-41
正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刻骨铭心。从最开始的彷徨无措,到现在的有序面对,个中经历恐怕也只有亲历的人才明白,同时这段时间也有一大堆高、精、尖"武器"被应用到抗疫一线。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看一下,抗疫过程中那些不为人所知的"中国黑科技"。——可检测体温的头盔这种头盔集成了红外摄像头和AR眼镜,原理与机场、火车站使用的那种红外线测温仪很像,只不过体积要小巧很多,可以对3~5米视线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3):34-35
正一个"敌人",突如其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暂无特效药,全国已有上万人确诊。一个声音,让人踏实。"病毒人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必须要有坚强的斗志。"说这些话的人是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非常时期,他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武汉、北京、广州……他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忧、他的真、他的泪如尖锐的雕刀,在战"疫"的时光里刻下印记。  相似文献   

10.
正过去想要种树还得亲自动手,现在有了"蚂蚁森林",只要动动手指偷偷能量就有人替你把树种好,科技正在让环保变得更容易,"懒人"也可以为植树造林贡献力量了。新的一年到来,你会在"蚂蚁森林"种下哪些新的树种呢?湿地松——高大"男神"湿地松树如其名,具有耐水湿的特点。它原产于北美,在原产地能长到30米,胸径90厘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大"男神"。  相似文献   

11.
夏花绚烂     
<正>送走夏至,迎来小暑,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到来。同时,令人愉快的假期也即将到来。假期里我们除了学习,还能做点什么呢?有人说,养植物可以舒缓压力;有人说,养植物可以戒除惰性;还有人说,养植物可以让人不再消极……这个夏天,我们不妨为自己开辟一片植物天地,让可爱的"它"为我们加油续航吧!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科学领域几十年来将"人脑如计算机"视为重要的隐喻。但这一想法是否让我们在脑研究领域中迷失了呢?这一时代见证着人们尝试攻克有史以来科学界最重要的难题之一:如何理解宇宙中最复杂的存在——脑。科学家们不断积累着大量脑结构和功能的数据,涉及各种生物从大到小的脑。成千上万的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尝试破解脑是如何运作的,同时发展出了惊人的技术以描述和操纵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animal动物笑翠鸟是澳大利亚的一种鸟类,其叫声很特别,很像人类癫狂的笑声,类似于"呵呵呵嚯嚯嚯嚯哈哈哈哈哈",听上去十分狂放。除叫声外,笑翠鸟还有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特点:两只笑翠鸟在争夺食物时能一动不动地僵持很久,即使受到外界干扰或有人给它们更多的食物,它们也不松口,可谓"最倔强"的鸟儿。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发现,一只捕鱼蜘蛛将一只小龙虾捆绑得牢牢实实,正趴在小龙虾身上大快朵颐。这一幕发生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小水湾。目击者说":当我们偶遇这一幕时,真是惊呆了。之前从未有人报告过在野外目击这样的行为,甚至圈养记录都非常之少。"当时,巨大的雌性捕鱼条纹蜘蛛已经用蛛丝把小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2日晚,计算机鼠标的发明者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在美国逝世.1964年,恩格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工作时制造出第一只鼠标.在后来的近50年中,他的发明帮助人类更便捷地操作计算机,也让人类更好地了解了世界. 相比计算机键盘,鼠标"年轻"得多.键盘由打字机演变而来,鼠标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初现雏形,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慢慢定型.鼠标的发展正好伴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成长、微芯片的发展进步、人体工程学的逐步运用和设备厂商的百花齐放,是见证整个时代发展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抗疫利器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而疫苗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新冠疫苗犹如助力全球抗疫的"春雨",无声润泽世界,为全球协同抗疫带来信心和力量.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寻求摆脱瘟疫和疾病的方法,但通过接种疫苗来抵抗疾病的历史其实很短暂——从爱德华?詹纳医生给人群接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只不过200多年.说起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的"诞生"过程,充满了戏剧色彩.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的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听说农场的挤奶女工从来不会得天花.当时他就猜测,也许是挤奶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做了个实验.他从一位挤奶女工手上取出痘脓,接种到一个男孩的胳膊上.后来,这个男孩身上长出了几个小脓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症状.6周后,他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男孩没有发病.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心脏居然也会发风疹块.然而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这种奇痒无比,来势汹汹的怪病发生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8.
<正>从修昔底德到加缪,无数憧憬未来的文学作品提醒着我们,随新冠病毒疫情而来的严格封锁措施并非我们首创——并且,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终究会结束。伦敦封城之前不久,我在水石书店的一块鲜有人问津的书架上找到了薄伽丘的《十日谈》(The Decameron)和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瘟疫年纪事》(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不过,阿尔贝·加缪的《鼠疫》(The Plague)已经像超市里  相似文献   

19.
正新冠肺炎疫情至今还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抗击新冠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新冠病毒"和"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耳熟的词语。"新冠病毒"是引发此次疫情的元凶,"流行病学调查"是疾控部门查清病人发病前后的活动范围,寻找病人感染病毒的来源和过程,从而分析可能感染的范围,进而确定潜在的感染人群范围,使得防疫部门可以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更好地控制疫情发展。类似新冠病毒这种病毒,植物界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恒星和星系实际上是相互静止不动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中的万物都在静悄悄地呼吸着."后来,这一观点被否定。目前已搞清,太阳及其附近的恒星都在围绕着我们银河系的中心——银心运行着,它们绕银心旋转一周约需2亿地球年。与此同时,我们整个太阳系又在以约20千米/秒的速度在银河系中运行着。几十万年来,我们周围的银河系空间实际上是空荡荡的,可现在情况却大不一样,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我们正在进入一块巨大无比的星际分子云中.据计算,这块星际分子云的平均密度是我们周圈宇宙空间介质密度的100万倍。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弗里什博士,在不久前举行的美国天文学协会代表大会上宣布,太阳正在和自己的行星"家族"成员共同进入这块星际分子云中。该星际分子云正在急剧变薄,暂且看来,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不会给我们造成不良影响.弗里什博士认为,我们只刚刚接触到半人马座斯阔尔彼尤斯恒星区中的球泡物的连缘。这种球泡物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