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抽象原则与类包含原则,黑尔、莱特等新弗雷格主义者为凯撒难题给出了范畴求解方案。但其对范畴或范畴类的划分一方面排除了不同类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不能提供如何将不同对象落入不同范畴的应用标准。为此,佩德森提出基于类上等价关系的无范畴修正方案。而其对"等价类"的划分、S=标准的合法性以及同一性的统一标准实质上仍依赖对范畴类的预设,因此面临与黑尔、莱特相同的困境。在这个意义上,新弗雷格主义者为逻辑主义辩护的预期并未达成。  相似文献   

2.
试论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弗雷格在贯彻逻辑主义纲领的同时,率先擎起反心理主义大旗,坚决驱除逻辑学中的心理因素.这对逻辑学的现代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逻辑学的客观化潮流.但是在他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中,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代逻辑学与心理学、认知科学交叉发展,促使我们重新思考逻辑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按照弗雷格的精确性要求,含混表达式没有指称,由此导致包含含混表达式的语句没有真值。弗雷格的这种观点在当代语境中通常被解读为关于含混性的一种虚无主义立场。然而,这种解读没有注意到弗雷格对精确性要求所附加的限定条件,也即从逻辑的观点看。这就意味着存在另外的非逻辑观点,从这种观点看,日常语言的含混语词或表达式有指称并且含混语句也有真值。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与社会文化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问题集 ,任何拆解它的解答都是不合理的。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 ,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关于科学观、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解答应该从广阔的中西社会文化语境的比较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5.
《道德难题与程序正义》一书于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版,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曹刚博士。全书共分八章,关涉的问题有:应用伦理学的定位及主要研究对象,道德推理方法,伦理委员会,程序正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即道德难题。该著作思路清晰缜密,问题环环相扣。作者认为,应用伦理学意味着伦理学。理由是:应用伦理学既包含规范伦理学的内容,也涵盖元伦理  相似文献   

6.
奎因重构科学哲学的策略体现着对语言与经验的双重关注。“经验论批判”确立起了整体论论题,并把批判指向了传统的意义论和还原论;“语义上溯”把我们对科学的接受与科学的客观性问题转换为语言问题。这两个策略打破了先验主义,否定了超科学因素对认识论的介入,从而使奎因在科学哲学上超越了规范主义而走向了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是分析现象学的首要任务,这一区分基于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一种直观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的是前肢与后肢的谓词之间(它们的主词相同)的关系,那么,该直观是本质直观;如果其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是前肢与后肢的主词之间(它们的谓词相同)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形式直观。具有蕴涵关系的两个本质之间具有本质必然性关系,而有本质的形式中的诸元素与该本质之间具有普遍必然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达米特通过对直觉主义数学和逻辑方法的重新改造和推进,发展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辩护主义意义理论,本文正是由此详细分析和论证了其反实在论思想的形成基础,并指出达米特反实在论策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The notion of feedback has been exploited with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 as well as in the sciences of man and society. Its use in philosophic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texts, however, is still rather meagre, even if some notable attempts can b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feedback concept can help learn and understand some classical philosophical theories. In particular, attention focuses on Fichte’s doctrine of science, usually presented in obscure terms following its inventor’s style, and on the vulgate version of Hegel’s dialectic. Also a classic problem of linguistics concerning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 in partially unknown languages is interpreted with the aid of feedback diagrams. Even if the analysis is only qualitative, it is believed that it may serve as a useful tool for thought for both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初的“语言学转向”实质上也就是“语形学转向”。这是因为,20世纪的“语言学转向”主要是把形式句法的规范性同经验性联系起来,将科学哲学研究引向经验基底的句法层面,因此,从“语形学转向”的形成、本质特征及其意义等方面对语形学进行详尽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预示其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西方逻辑悖论研究最具活力的表现是一系列“语境敏感”方案的提出,典型者当推“情景语义学”方案。它认为,把“P而非P”改变成“P1而P2”,悖论便无从产生。但是,该方案只是对一些例子而言“非常自然”,对另一些例子,如“强化谎者”悖论的解决,便很有“特设性”了。  相似文献   

12.
外在主义关于心理内容由对象和环境所决定、是存在的反映的观点尽管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解释行为时却碰到了所谓的"因果作用的外在主义难题"。化解这一难题已成了心灵哲学中的前沿研究课题。德雷斯基以信息语义学为基础的关于心理内容因果作用的理论是多种竞争理论中的一种。由于它既有对心理内容发挥因果作用的可能性根据、条件以及具体行使方式的探讨,有对外在主义的副现象论威胁的化解,同时又有对内容因果相关性的方式的形而上学分析,因此既有心灵哲学的意义,有深化意识能动作用研究的价值,同时具有推进形而上学因果学说向深度发展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典型“语义悖论”之多义句本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由悖论非存在定理之引理推得一个重要推论-所谓“悖论”既有可能是非真非假的意义句也有可能是多义句,并进行而论证了所有典型“语义悖论”均属后一种情况,根本就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悖论,从而彻底修正了克里普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基本观念有多种哲学源头。作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之里程碑之一的试验者倒退难题与维特根斯坦遵循规则的难题在哲学论证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遵循规则难题的存在及其哲学意义可以为试验者倒退的存在性及其科学知识观奠定某种哲学基础。但这并不能为走向一种全面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观念提供充足辩护。  相似文献   

15.
统一体是指由其部分组成的结构性实体,如句子、命题、事实等;由于布拉德雷倒退,这样的结构性实体面临着是如何可能的这一严峻的挑战。从20世纪之交开始,哲学家们为回应布拉德雷倒退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他们大致提出了两种回应策略:其一是否认这一倒退是恶性倒退,其二,如弗雷格所做的,通过区分概念与对象,并把概念看作是不饱和的,从而将统一体的源泉归结到概念上。通过对两种策略的详细梳理,本文试图论证,它们都不成功。但是,一种保持第二种策略之精神的新的回应策略是可能的,而且这种策略可以得到弗雷格语境原则的支持。简单而言,该策略认为,无论是概念还是对象都是不饱和的,而这是解决统一体问题的关键。最后,通过借助于薄的个体与厚的个体之区分,尝试从本体论上解释对象(也即个体)为什么是不饱和的。  相似文献   

16.
真理概念处于人类文明的核心。但阐明真理概念的本性的工作 ,虽经历代哲学家们殚精竭虑的努力 ,迄今仍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显示了真理概念的深度和复杂性。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 ,真理概念可分为常识真理和科学真理 ,常识真理又可细分为一般真理和实指条件下的真理。实指条件下的真理概念是本义的真理概念 ,它仅是符合论适用而其他真理理论并不适用的领域。本文力图通过对实指条件下真理概念之基本语义作用的深入系统的分析 ,阐明构成本义真理概念关键环节的“符合”直觉之实质内容 ,以此对其他真理概念的语义分析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意识“难问题”的本质及其深层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难问题"充分说明了现象意识,即我们心理生活主观的、定性的维度。它要求我们解释带有主观性和定性的状态为什么以及如何存在。一般来说,尽管认知神经科学在意识问题的解释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却不能充当意识"难问题"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查尔莫斯正是立足于这一认识论困境,提出了以信息为基础的意识的非还原解释方案,以此为迎合"难问题"的解释性挑战提供了适当理由;同时着眼于此,我们可以揭示出意识"难问题"的深层次问题。然而,要想阐释这样一个更大的难题,其间必然会面临现象概念策略与表征主义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