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知名神经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近日发表了《天堂的证据》的文章,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刊登为封面文章。亚历山大医生在文中详细精确地描述了自己的濒死体验,并表示天堂真的存在。什么是濒死体验?濒死体验(NDE)就是濒临死亡的体验,指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恢复的人,以及处于潜在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  相似文献   

2.
程刚 《科学大观园》2011,(18):56-57
对于神奇的濒死体验,美国著名脑科专家、肯塔基州大学神经学教授凯文·纳尔逊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新理论。他认为自己能够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所有濒死体验现象。毫无疑问,纳尔逊的研究发现让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感到震惊。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经历,而不是一种幻觉。濒死体验对他们  相似文献   

3.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濒死时触发的生理机制会让人的感触更加敏锐,不仅是对个人经历中过去事件的想象,对真实事件的情况也同样如此。看到眼前出现亮光,感觉自己正穿越隧道,或者感觉自己正脱离自己的身躯,这些感受都是一种所谓"濒死体验"的现象中典型的感受。这是当人即将死亡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这是人脑的原因?还是一种生理防御机制?或者是幻觉?这些现象早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也由此引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22,(2):54-57
<正>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的医疗机构设有缓和医疗的门诊或病房,但多数"隐藏"在肿瘤内科、姑息治疗科、老年医学科等里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缓和医疗特别考虑人在"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魂"方面的需求,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只是在人的生命末期,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5,(9):25-26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说道:“他忠实、勇敢地再现了他所处时代的艰辛和危难”。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海明威及其作品。如果你比较了解海明威的话,那么在观察他的时候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呢?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一个以最简洁明了、干脆利索的方式使用英语的人?一个“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硬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是我们今天要选择一个特殊的角度——我们要观察的是一个作为“患者”的海明威。1961年7月,海明威因对自己才…  相似文献   

6.
赵杰 《科学大观园》2006,(14):52-53
真正死亡的人在临死时会看见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有过死亡经验,又活过来的人的感受却很独特。他们通常会用“灵魂出壳、时空交错、奇异光芒……”等等词语来描述。也曾经有很多人为了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面不惜冒着死亡的危险亲身体验这种奇妙的感觉,也有很多科学家致领头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肯塔基大学神经生理学家凯文·纳尔逊在听过一名患者讲述自己的濒死体验后,开始了对这种现象的了解和研究。在近日的《神经学》杂志上,纳尔逊医生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伽罗瓦带着致命的枪伤,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弟弟坐在一旁恸哭着。突然,伽罗瓦吃力地睁开眼睛,这双昔日充满自负和愤怒的激情的眼睛,闪着柔和的濒死的光。他低沉地说:“不要哭,我在二十岁的年纪死去,需要我的全部勇气。”在拒绝神父为他祈祷之后,伽罗瓦死去了。这一天,是公元1832年5月31日。在数学发展史上,这是一个令人诅咒的日  相似文献   

8.
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的萨姆-帕尼亚医生认为让"死去"的人起死回生并非不可能。他在自己的新书《战胜死亡:改写生死界限的科学》中指出,一个人即使在被判定为临床死亡后很久也能复活。帕尼亚是一名重症护理学医生和复活研究部门负责人,他表示:"过去10年的研究发现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在变成尸体之后,一个人的脑细胞才开始死亡。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过程只有四五分钟,但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发现,脑细胞死亡过程可长达8个小时。如果我们能够操纵这个过  相似文献   

9.
罗屿 《科学大观园》2009,(22):59-59
热爱冒险的美国“硬汉小说家”海明威,生前死后,疑团无数。近来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间谍:克格勃在美国的兴衰》一书中,首度曝光海明威曾于1941年被招募为前苏联情报机关克格勃的间谍,可惜的是,他从未得过任何情报。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曾出现濒死经历。他们在此过程中自称看到来世景象,或者是飘在上空的灵魂看着医护人员抢救他们的生命。尽管听着不可思议,但根据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濒死经历背后的真相并不复杂。研究指出这种经历由濒死大脑内的活动激增导致。科学家在一项老鼠实验中发现,老鼠大脑的活动在心脏停止跳动后与它们完全清醒时类似,但信号强度提高8倍。因而研究人员表示大脑在心脏停止跳动几秒后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说明濒死经历中出现的幻觉实际上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一种精神现象。一些人一直认为濒死大脑不可能产生如此复杂的活动,因此濒死  相似文献   

11.
王雷 《科学大观园》2014,(11):60-61
正(一)一位年轻男子,在风景区遇见一位漂亮有气质的美女,就一直跟在她后面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最后这位女郎忍不住转身问他说:"你为什么一直老跟着我?"他很诚恳地对她表白说:"因为你是我所见过最美丽最有气质的女人,请你答应我,当我的女朋友!"女郎回答说:"现在只要你回  相似文献   

12.
父亲     
我刚出生,不会哭,他欣喜之余焦虑万分。医生使劲拍我的脚心,他在一边心疼:"大夫,轻点行吗,妞儿会痛的。"我六岁,被送去姥姥家上育红班。临走前,他问我,妞儿,会想我吗?我只顾着兴奋,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想,学校多好呀。"他无语,一脸的失落。  相似文献   

13.
柳絮 《科学大观园》2012,(23):57-57
瞎子打灯笼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1912年4月14日那个恐怖的夜晚,泰坦尼克号上共有705人得救,1502人罹难。38岁的查尔斯·莱特勒是泰坦尼克号的二副,他是最后一个从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的生还者。事后,他写下17页回忆录,详述了沉船灾难的细节。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只要我还活着,那一夜将永远无法忘记。当船尾开始沉入水下,我听到,在生死离别的最后一刻,人们彼此呼喊的是:"我爱你!我爱你!"  相似文献   

15.
从身体现象学的视角看,体验者在虚拟现实空间中的临场感并不单单依靠外在的技术手段得以实现,影响体验者临场感的关键在于"身体场"的运作。这一运作过程涉及身体空间、身体意向性与身体的习惯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共同作用,才使体验者能够将虚拟现实空间感知成一种为他而存在的"生存境域"。这一"生存境域"既保证了体验者在其中所获得的体验具有第一人称被给予性,同时具有生存的情境性,由此,使体验者获得了一种活生生的临场感。临场即意味着身处在某种生存性的境域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所谓的"灵魂出窍"体验感到迷惑不解,不清楚它们是否只是心智对人的恶作剧,还是它们确实有某种精神意义。现在,科学家通过对一位自称灵魂能够随意出窍的加拿大学生的大脑活动研究,更加清晰地阐明了这种所谓的"灵魂出窍体验"的奥秘。科学家认为,与动觉表象有关的大脑左侧几个区域,是导致人们产生灵魂脱离躯体,并有飘浮感觉的原因,拥有类似体验的人可能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多。据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7.
你是否也跟我一样曾在内心深处思考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他的手指比我的长""为什么她长得比我高"为什么我不喜欢吃蘑菇而他喜欢""为什么她的想法总是跟我的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差异呢?《有趣的人体:什么组成我?》一书将在充满乐趣的故事中同我们一起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自行车第一镇"王庆坨,从车行员工到小卖部老板,对共享单车都有着复杂各异的体验,但对于今年该有的旺季,王勇和他的同事却一致感受到了荒凉。"你现在让我转行,我能干什么去呢?"王勇(化名)最近很焦虑,他在天津市王庆坨镇的自行车厂今年生意十分惨淡,按照当地自行车行业往年的行情,现在的7月  相似文献   

19.
正之前有报道称足球比赛中频繁头球有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对于这个情况,前英格兰国家队队长阿兰·希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现在的记忆力不太好,他担心曾经过多的头球会使他得老年痴呆。阿兰·希勒说:"在比赛中我每打进一粒头球,我都需要在训练中练上上千次,如果说老年痴呆同头球有关系的话,那么我处于危险中。"希勒曾在英超打进260球,  相似文献   

20.
正在拓扑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让吴文俊跻身顶级数学家的行列。吴老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就,这也让他的名字在宇宙星空中闪耀:第7683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吴文俊星"。赵孟养是吴文俊的大学同学。读书期间,吴文俊经常去赵家玩,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在赵家下棋、看棋、吃饭。尽管吴文俊常常终日不发一言,但赵孟养似乎总能看穿他的心思。吴文俊回忆说,"我经常到他家里去。在他家里,我从来不说话,可是他总对我脑子里想什么,什么都知道。"对于吴文俊的数学特长,赵孟养也是刮目相看,从此一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