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正"天下美食,尽在三晋"。如果说,到山西而没吃过山西的面条、没尝过山西老陈醋等于没来过的话,那么到了山西,不品尝闻喜煮饼,同样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早在300多年前,闻喜煮饼就作为贡品,进献皇宫贵族。如今,它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山西"饼点之王"和"国式糕点的绝产"的美誉,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大众食品。本期传承,我们跟随非遗传承人胡文玲一起走进闻喜煮饼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单位——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聊历史,话  相似文献   

2.
正从一名煮饼行业的学徒工,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再到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她,以良心为引,诚信为方,始终秉承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和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将企业打造成为了闻喜煮饼行业的领头雁,并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和"守合同重信用"的双称号。本人也在煮饼行业创造了数个行业第一,引领着煮饼行业的发展。她,就是山西永祥和闻喜煮饼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永祥和)总经理、闻喜煮饼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文玲。  相似文献   

3.
山西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幸路经闻喜时,闻喜官绅为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道:"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噪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4.
张国良 《科学之友》2007,(11A):35-35
山西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幸路经闻喜时,闻喜官绅为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皇上见此情状不觉笑道:“就叫煮饼吧。”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闻喜煮饼就此名声大噪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山西闻喜煮饼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皇帝巡幸路经闻喜时,闻喜官绅为接圣驾,遍选名师治宴.席间,皇上觉得其他肴馔都淡而无味,唯有煮饼滋味独特、余味绵长,不禁喜问其名,众官宦搜索枯肠,都想取一个吉利的名称来讨皇上高兴,但因皇上猝然发问,不免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20,(9):16-21
正作为山西传统八大名点之一,闻喜煮饼自古就以"香甜可口,酥沙不腻"而闻名,同其他食物一样,传递着人们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最含蓄、最朴实的祝福。闻喜煮饼,历史悠久,寓意吉祥,有着祥和美满的文化内涵。闻喜煮饼吃起来酥沙香甜,不腻不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形成了每逢婚嫁贺寿、拜祖祭祀都用这种甜食礼待宾朋的习俗。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20,(9):22-23
正闻喜,董父豢龙,风水宝地;左邑桐乡,晋国故都;将相故里,华夏囍根。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外出幸巡,路经此地,闻南越(今广州番禺区)大捷,因获喜讯(左喜),遂赐桐乡为闻喜(右喜),被誉为"中国囍城"。婚蛋,闻喜煮饼的前身,酱褐色,表皮上满披一层白芝麻,内馅由深栗色至浅白,层次分明,富有弹性,蜜丝金黄,气味芳香;起源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这种圆形的糕点其外形似蛋象征"团团圆圆",蜜丝之长寓意"情意缠绵",芝麻之多喻示  相似文献   

8.
正闻喜煮饼形似圆月,呈滚圆状。外皮粘满白芝麻,外观是月白色;内有栗色、绛白二色分明的饼馅。将芝麻团掰开,便显露出外深内浅的栗色皮层和绛白两色分明的馅子,掰成两半后,能够拉出二三寸长的闪亮亮的蜜丝,剖面显露外深内浅、色泽润亮的栗色层和红白分明的馅心,手感松软有弹性,压陷处可恢复原状。咬一口闻喜煮饼,细细品尝,酥沙香甜、不皮不黏不腻,越嚼味越浓,带有芝麻的芬芳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8月初的"河东采风行",我走访了三位省级非遗传承人。他们出身环境不同,人生足迹迥异,受教育程度不一,从事的行业不同,传承的技艺也不一样,但是,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心中有梦,眼里有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树起了一面旗帜,坚定初心,也指引后人。先从她的故事讲起吧,她和老伴都在事业单位上班,退休后养老金足够日常用度。她本可以含饴弄孙、莳花弄草,但是她却没有选择这种安逸的生活方式,而是怀着对家乡美食——闻喜煮饼的深厚情感,付出全部家当,艰难创业。她只是希望这一口甜蜜,能够被更多的人分享。  相似文献   

10.
正缂丝是一种古老的丝织技艺,如同是在丝绸上雕刻出来,有镂雕之象,也被称为"刻丝"。缂丝在汉代从西亚传到中国,再从西域传到了宋代并达到缂丝工艺和技艺的顶峰,成为历代皇家御用之物宫廷之作,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炫耀标识。明清时期缂丝制作中心集于苏州,缂丝成品以其制作繁复、缂织精良、朴素高雅、端庄秀丽、慧中秀外、经久耐用,堪称织中之圣。且作品正反如一,与双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  相似文献   

12.
这些口腔问题,你有吗 牙齿的外部是一层釉质,它具有半透明特性.釉质内层的牙本身颜色并不是白色,而是偏黄色,因此透过釉质,牙会呈现出浅黄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干净,无牙洞,无痛感,牙龈色泽正常,无出血现象.对照这几条标准,我们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口腔是否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面食之根在山西.晋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里,炎鞭百草,稷教稼穑,上古时期出现了华夏第一饼-尧王饼,自此顺流而下,有汉之"煮饼"、晋之"烫饼"、唐之"冷淘"……凡此种种,无不由三晋而生,由三晋而兴,由三晋而演绎流传,惠及四海,泽被五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面食文化.稷是周王朝的祖先后稷,他教给百姓种植粮食的方法,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于是人们把当时的粮食作物黍叫做"稷",后稷也被奉为谷神.传说今天的晋南稷山县就是后稷生长和教民稼穑之地.如今,山西人在节日或嫁娶时,仍用黍(糕米)来做油糕.很多人不知道,历朝历代的黄钟大吕,就是用黍来定音的.现在晋南流行的尧王饼(石头饼),也常把人们带回到远古的石烹时代.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20,(4):72-75
正有人说北京是"美食荒漠,根本没有美食"。这样的说法也被广泛流传,甚至有点人云亦云。虽然远不及一些知名美食城市,不过北京也确实有独属于北京人的京味儿。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这里的美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讲究。单拿焦脆甜口的烤鸭、麻酱搭配炭火铜锅的涮肉来说,出了北京就很难找到那味儿了。还有外人难以体会的豆汁儿、炒肝儿、卤煮,味道浓郁的酱肘子、炸灌肠,甚至是卖到全  相似文献   

15.
炸猪排炸猪排是一道西餐菜点,它制作简单,口味新鲜,并且可以丰富您的节日餐桌。用料;净猪肉(最好为猪通脊)125克,鸡蛋15克,面粉50克,面包渣200克,炸土豆条100克,煮素菜25克,油300克,盐、胡椒面少许。作法:将猪肉用肉拍子(也可用刀平面)拍薄,用刀断其筋,将边收紧做成椭圆形,洒上精盐和胡椒粉,蘸面粉、鸡蛋液、面包渣,然后放入七至八成  相似文献   

16.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上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一个突出现象就是饮食项目纷纷亮相.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一项中,就有"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等近70余项制作技艺.  相似文献   

18.
神秘"怪物" 许多年来,黑洞一直被称为宇宙中的"怪物",因为什么东西都难逃它的手掌心,连宇宙中跑得最快的光都不例外.实际上它并不是什么"大黑窟窿",而是一种天体,只不过引力超强.黑洞到底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黑洞里的光线是跑不出来的,所以还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黑洞,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它神秘的背影而已.  相似文献   

19.
在定下本期"传承"版块作"闻喜花馍"这一非遗项目时,我心里隐隐有一种莫名的激动。这是因为闻喜,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那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而闻喜花馍,对我来说,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那是伴我自小长大的物是,是养我育我的食粮。我的母亲在村里算得上一个巧手,一年中的各个节日,她都会捏制各种含意的花馍来纪念。在策划这个选题时,我心里稍稍也有一种担忧。从大的方面讲,因为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了,不仅在城市甚至在农村,电饭锅、微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南京希乐顿酒店举办的意大利食品节上,一种"彩面"卖得很火爆.原来这是意大利餐饮业引进中国面条后的创新之作.开发者没有"照搬照抄",不搞"依葫芦画瓢",而是依靠自己的创新,一举推陈出新--红面条、绿面条、黄面条,一条一条如花似锦,秀色可餐,令市民和游客大饱了一次"中为洋用"的眼福、口福.其实这个"创新"最简单不过了,简单到谁都能够制作,其中红面条是在面粉中掺了西红柿汁,绿面条是拌了菠菜汁,而黄面条则是多加了几只鸡蛋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