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真者理论是当代本体论讨论中的热门主题,但是传统上对使真关系的刻画面临相关性难题.为解决这一困难,许多哲学家试图用关涉性限制使真关系.这是使真者理论中最主流的路径之一,但它面临一个显著问题,即所有真理都需要使真者,但并非所有真理都具有存在的主题.本文尝试讨论三种对这一问题的可能回应,并论证这三种方案都无法使关涉性使真者...  相似文献   

2.
高阶表征理论认为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需要被另一个高阶心理表征。简单性论证和现象学论证是它的两个主要论证,它们的策略是先把意识看作高阶心理对低阶心理的觉知,然后用表征来定义觉知,最后把意识状态解释为高阶心理以低阶心理为表征对象的再表征。简单性论证的问题是没有进一步澄清表征的过程,现象学论证则没有充分说明自我表征命题如何从经验判断过渡到必然性判断。高阶表征对意识解释的实质是把意识状态看作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表征关系,但对其中的表征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缺乏详尽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解释中,一旦数学完全被用于表征物理世界,它便不能同时扮演解释角色,因为扮演解释角色的将是它表征的物理事实。这种排斥关系挑战了数学扮演解释角色的可能性,因为哲学家指出,在很多数学在其中被认为发挥了解释作用的科学解释中,数学扮演的完全是表征角色,因此不可能同时发挥解释作用。本文对数学的解释角色进行了辩护,指出至少在北美蝉案例中,数学并未完全被用于表征,扮演表征角色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数学,另一部分则没有表征物理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此是可能扮演解释角色的。更进一步,按照有关数学解释的反事实解释理论,本文认为没有起到表征作用的那一部分数学极可能发挥了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梳理了科学表征概念的历史发展,介绍了模型的出现与语义观的兴盛,再到语用观的兴起及代表理论。卡林德和科恩基于广义格莱斯主义认为,所有形式的表征都可以还原为一般的表征,表征是一种规定。图恩批评了这个观点,进而基于沃尔顿的佯装理论,提出科学表征是一个通过使用和理解科学模型实现"想象指令"的过程。本文批评和改进图恩的理论,将其模型中理论描述和运动方程进一步分析,提出理论预备描述、运动方程,以及想象的虚构陈述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美发转灯"。并通过将干预和想象参与的观点引入理论中,在想象虚构的表征理论中构建了从想象虚构陈述到被表征对象的知识这一路径,给出了解决虚构表征的认识论问题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吉尔伯特·赖尔通过无穷后退论证反驳理智论者。为了捍卫理智论,斯坦利与威廉姆森对这一论证进行了重构,突出了行为的意向性特征。然而,他们的辩护存在诸多困难。其实可以借助相关条件,构造一种温和版本的理智论,来调和它与反理智论之间的冲突,它一方面不会导致无穷后退,另一方面刻画了两种知识的必然联系。它将如是之知作为如何之知的证据来源,提出了判断行为是否理智的标准,为解决理智行为与知识之间关系的难题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虚构名称与虚构对象问题的讨论中,虽然作为实在论的抽象对象理论与作为反实在论的假装理论在本体论承诺上不同,但扎尔塔主张这两个理论可以融合。他引进了性质模式的方案用以论证沃尔顿承认虚构对象是抽象实体,假装理论的相关概念可以在对象理论的框架内被系统化定义。然而假装理论的核心是:虚构对象并不存在,我们仅仅假想虚构对象存在。这在本体论上与扎尔塔所主张的虚构对象是抽象对象的观点相悖,扎尔塔融合方案的论证存在缺陷。然而这并不代表对象理论与假装理论完全背道而驰。通过对两个理论哲学背景的探究得出,二者融合的本体论共识是:虚构对象是具有虚构性质的非实存对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一般物理事物,心理状态通常被认为表征某物或某事态。对于心理现象的表征特征,塞拉斯认为,我们可以依据言语行为的语义学概念来解释。然而,在解释非语言动物的表征现象时,塞拉斯的观点会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将提出一种行动的表征概念——身体行动是一种基本的表征类型。确切地说,身体行动具有命题式表征内容,并能够与其他类型的表征状态处于推理关联中。基于行动的表征概念,我初步地为一般生物表征现象建构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冲击着我们的道德观念与法律制度安排,在生命伦理学和法学等领域都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们最常诉诸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基因编辑会侵害或违背社会公平.这一反对意见具有循环论证性,且没能认真对待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关涉的核心问题,即何为社会公平,从而缺乏一种对社会正义的实质性理解.社会正义理论存在多元版本.基...  相似文献   

9.
通过质疑基于模型推理的认知论题,尝试对在自然化认识论纲领下的认知-历史分析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类比建模是基于模型(Model-based)推理的主要形式之一,类比建模的基本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模型来源的泛化抽象,二是基于目标域的特征对模型来源进行限制或修正。这两步反复操作,最终构造出适用于目标对象域的模型。模型与对象域的适切性(fitness)则是对以上机制恰当性的基本评价标准,类型层级理论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为测度适切性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方法。基于类型层级理论,并结合贝叶斯方法可以解释类比建模何以能够提高模型的可信度,以及类比的创造性与科学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工作对基于模型推理的科学认知论题的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驳。  相似文献   

10.
布兰顿反对表征主义将表征关系视为理解语义问题的基础,主张从推论出发理解句子的意义。同时,布兰顿承认句子的表征维度,并试图通过重新解释从言与从物的信念指派方式为句子的表征维度给出一个合适的解释。论证表明,布兰顿对推论与表征之间关系的解释是不恰当的,他对句子表征维度的解释已经预设了语词与对象之间的表征关系。推论与表征之间存在相互融贯的可能性,对于布兰顿来说,放弃强推论主义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