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庞加莱猜想     
胡作玄 《科学》2006,58(4):1-4
2006年6月初.世界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宣布:经过美国、俄国和中国数学家30多年的共同努力.两位中国科学家朱熹平和曹怀东最终证明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  相似文献   

2.
Hodge猜想     
作为七大千禧问题之一,Hodge猜想旨在建立光滑射影代数簇的拓扑与其代数子簇之间的一个联系.这个猜想自1950年提出以来,几乎没有大的突破.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个猜想以及一些代数几何中与之相关的结果与猜测.  相似文献   

3.
舒放 《自然杂志》2006,28(3):172-176
对于中国数学界而言,2006年无疑是值得纪念的。两位中国数学家最终证明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霍奇猜想等一样,并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这一成就是几何拓扑研究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边,美国宣布全球首个癌症疫苗即将上市,这对于人类最终攻克癌症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39年,P.Erds提出猜想:当x>m>1,n>2时,丢番图方程没有正整数解(x,y). 1961年,他证明了[1]:当m>3时茹猜想正确  相似文献   

5.
图可重构的充要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堵丁柱  师海忠 《科学通报》1997,42(16):1719-1721
众所周知,Ulam在1929年提出了重构猜想,后来收集在文献[1]中、在文献[2]中,Bondy等人列出了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重构猜想位居第一。Kelly证明了重构猜想对树是  相似文献   

6.
唐立忠 《科学通报》1994,39(5):401-401
在文献[1]中讨论了几何码的主猜想,证明了当基域的元素个数足够大时,对亏格小于3的曲线上的码,主猜想为真.本文将讨论超椭圆曲线上的主猜想问题.1 一些概念在此,我们回忆一下代数几何的有关概念,F_q表示q-元有限域,X是定义在F_q上的代数曲线,X(F_q)是X在F_q上的有理点集,F_q(X)表示X在F_q上的函数域.Div(X)是X的除子群.对X在F_q上的有理除子D,Supp(D)表示D的支点集,L(D)={f∈F_q(X)~*|div(f) D≥0}∪{0}是F_q向量空间,1(D)=dimL(D).对两个除子D和D’,D~D’表示它们线性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Zassenhaus猜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燕鸣 《科学通报》1991,36(6):474-474
文献[1]利用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及有限群局部理论中关于广义Fitting子群的一些深刻结论,推广了Zassenbaus的一个猜想.证明了陈重穆教授提出的如下定理.  相似文献   

8.
Kelly提出:正则竞赛图T是否能分解为1/2(|T|-1)个弧不重的Hamilton回路(|T|表示T的顶点个数).此猜想是图论中至今未解决的难题之一.近年来,国外关于Kelly猜想的工作有:Alspach证明了9个顶点以下的  相似文献   

9.
肖政初 《科学通报》1983,28(8):510-510
设,其逆函数为G.Springer猜想(1)G.Springer、Y.Kubota、G.Schober、任福尧、姚璧芸、黄新民证明了N≤11时,(1)式成立。  相似文献   

10.
陈文立 《科学通报》1992,37(11):964-964
设f(n)是自然数n(>1)的乘法分拆数,且令f(1)=1。其上界的估值是一个引起人们重视的课题。1983年,Hughes与Shallit证明了并提出两个猜想:1.f(n)≤n;2.f(n)≤n/logn,n≠144。当年,Canfield、Erds与Pomerance证明了f(n)的最大阶为n·L(n)~(-1+0(1),其中L(n)=exp{logn·log_3n/log_2n}(log_kn表示n的k重对数),实际上证明了当n充分大时猜想2~*成立。1986年,Mattics与Dodd以相当简洁的  相似文献   

11.
模的稳定性的一些保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捍贫 《科学通报》1997,42(11):1149-1152
在模型论中,Zil’ber证明了:非平凡的(?)-范畴理论的模型都是类似于模或域的;于是人们希望证明著名的Vaught猜想对于超稳定的模理论是成立的。Buechler后来证明了:Vaught猜想对于Morley秩为1的模理论是成立的,但以后,Vaught猜想的证明一直进展不大,即使对超稳定的模理论的Vaught猜想的证明也是如此。为对超稳定的模理论Vaught猜想进行化约,Prest曾建议讨论环变化时模理论的稳定性性质的保持性。Ziegler在文献[4]中讨论了一些初等性质的保持性定理。本文讨论下列两种环变化情形下,模的稳定性的保持性:(ⅰ)将R-模M_R看作R的一个理想上的模;(ⅱ)将R的一个分式环S~(-1)R上的模看作R上的,其中S是R的一个乘法子集。此外,还讨论了分式模S~(-1)M与模M的稳定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1978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R.Ap(?)ry给出了ζ(3)sum from n=1 to ∞1/n~3是无理数的证明.为此,R.Ap(?)ry 定义了一个迭代数列a_n:a_n=1,a_1=5,n~3a_n-(34n~3-51n~2+27n-5)a(n-1)+(n-1)~3a_n-2=0,它满足a_n=sum k=0 to n (n/k)~2 (n+k/k)~2.这以后,很多人对Ap(?)ry 数a_n 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猜想.姚琦证明了Chowla提出的关于a_n 的一个猜想:对一切素数p≥5,有a_p=5(modp~3).本文则证明了定理对于正整数l 及素数p≥5,有  相似文献   

13.
李翥 《世界科学》2004,(5):26-26
很多数学家都会说,他们正在致力于解决的课题是当今最重要的数学问题。但在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中,有一个却显得卓尔不群,那就是著名的黎曼猜想。黎曼猜想自1859年由德国数学家弗里德里克·黎曼(FriedrichB.Riemann )提出以来,一直困惑着数学家。最近,随着数学家们开始以物理学的观点来思考这个问题,证明黎曼猜想的努力达到了新的高潮。黎曼猜想是黎曼在数论领域(数论是研究整数的数学分支)的唯一涉足。它阐述了一些关于素数的深刻理论。像2 ,3 ,5和7那样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再没有别的因子的数,似乎在数轴上毫无规律地出现。欧几里德证明了…  相似文献   

14.
关于Zassenhaus猜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文俊 《科学通报》1989,34(4):244-24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文献[1]中,Thompson用Glauberman关于特征K-函子的结论解决了Zassenhaus提出的一个著名的猜想,即证明了如下定理: 设G为有限群,对G之每一Sylow子群P,有N_G(P)=P,那么|G|为一素数的幂(文献[1]X.8.15)。  相似文献   

15.
刁远安 《科学通报》1984,29(15):958-958
考虑如下Liénard型系统:A. Lins, dc w. Melo和C. C. Pugh曾经研究过此系统并猜测它至多有一极限环。曾宪武部分地证明了此猜想。我们知道,当ac≥0,(*)式没有极限  相似文献   

16.
陈彭年 《科学通报》1996,41(14):1265-1268
设f∈C~1(R~2,R~2),f(o)=0.考虑平面微分方程x=f(x) (1)很久以来人们猜测:如果(?)x∈R~2,f的Jacobi矩阵Df(x)的特征值都具有负实部,则微分方程(1)的零解全局渐近稳定.在文献中,此猜想被称为Jacobi猜想或平面Markus-Yamabe猜想.1963年,Olech证明此猜想等价于f的全局单射性.1988年,Meisters和Olech证明,当f是多项式映射时,Jacobi猜想成立.1991年Gassull,Llibre和Sotomayor证明,当f是Khovansky函数(一类解析函数)时,Jacobi猜想成立.本文对一般情况证明了Jacobi猜想成立.1 预备知识设S~k(R~2,R~2)={f∈C~k(R~2,R~2)|(?)_x∈R~2,Df(x)是稳定矩阵},k=1,2,…, ∞ .设f∈S~∞(R~2,R~2),则(?)_x∈R~2,Lyapunov矩阵方程Df(x)G(x)十G(x)(Df(x))~T=-I_2 (2)有唯一正定解G(x),其中I_2为2×2单位阵.显然G∈C~∞(R~2,R~(2×2)).定义微分方程(?)y=G(y)ν,ν∈R~2, (3)y(0)=x,  相似文献   

17.
杜星福 《科学通报》1982,27(16):1020-1020
作者在秦元勋教授的指导下,研究了Hilbert第16问题中的一个猜想“三阶细焦点外围无环”,我们将这个猜想分为积分后含有(A)指数函数、(B)对数函数、(C)幂函数等三类。本文证明了在(B)类情况下猜想是正确的,至于(A)、(C)两类也得出了一些结果,我们将另文整理发表。 具有三阶细焦点的二次系统的另一种等价形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Alexander的一个猜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路 《科学通报》1982,27(1):1-1
一、引言Alexander在他的《度量嵌入技巧应用于几何不等式》一文结束时曾提出如下猜想:“设两个单形的顶点分别为p1,p2,…,Pn 1和p′1,p′2,…,p′n 1;构作第三个单形p″1,p″2,…,p″n 1,使得  相似文献   

19.
展涛 《科学通报》1987,32(16):1275-1275
设k≥2是一固定整数。自然数n称为k-full整数,如果对n的所有素因子p,都有p~k|n。我们用A_k(x)表示不超过x的kfull整数的个数。在Lindelf猜想假设下,A. Ivi证明了:  相似文献   

20.
设T>0,N(T)表示黎曼ζ函数ζ(s)(s=σ it)在区域0≤σ≤1,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