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敏 《榆林科技》2007,(6):63-6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文中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于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独特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   

2.
林勤 《海峡科学》2006,(9):124-124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实现多元感悟的阅读目标。因此,有效的多元解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蔡乾云 《科技信息》2009,(21):I0236-I0236
阅读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活动之一,阅读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不要忽视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的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2001年新课标的颁布使得“个性化阅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焦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个性化阅读”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造成这些误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深刻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其精神实质,才能正确地实施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美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就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以使学生有独特的阅读和思考、独特的体验和表述、独创的见解和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个性化也多有涉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问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阅读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自我领悟和体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只有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文本体验的思维意识。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是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刘国辉 《科技信息》2012,(36):I0175-I0175
高效课堂背蒿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真正展示个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这种阅读必然有生命的激情,有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这种阅读必然张扬学生的个性,显示学生的灵性。而“六模块3+X”建构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的又一渠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走出“三个误区”,明确“五个目标”,做到“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数据挖掘的文献个性化推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据挖掘的Web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技术,通过使用FP-tree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用户文献阅读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进而为用户进行个性化的文献推荐,从而提高网站对用户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充分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是一门复杂的、综合的艺术,它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和思考,实践和完善。鲁迅先生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个体,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用真心、耐心、诚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才能在阅读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体悟文本的精妙。  相似文献   

15.
公共图书馆基于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及阅读习惯,提供了形式多样又切实可行的个性化阅读服务。介绍了青少年个性化阅读的内涵及现状,以临沂市兰山区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青少年个性化阅读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丰富馆藏内容、提供多元化资源、加强网络阅读个性化服务,并定期为青少年举办专题讲座及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16.
英诗解读在培养大学生阅读能力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本质的阐述,并结合英诗的特点,分析影响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提出英语诗歌解读能促进大学生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提高,并有助于培养其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8.
文学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对作品语言文字的阅读与解释活动。解读是文学接受的特殊方式,也是读者在内心营构文学意象的唯一途径。解读活动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文学活动的特殊本质与特殊规律,因而受到当代文学理论家的普遍关注。文学解读活动与文学作品本身同样古老。早在人类远古文明时期就已存在如何理解古代神话、寓言的意义问题。西方的“解释学”一词起源于希腊神话的信使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诸神的信使,他将神的意旨传达到人世间,将神的心意译成凡人能懂的语言。从词源角度可以看出,人类最早的阅读与解释活动与原始巫术…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设备,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读者的阅读倾向,阐述了阅读书目在传递图书信息、解读经典、阅读名著等方面的导读功能,并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阅读引导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