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美育。语文教学,处处是在进行审美教育。即以语文学科为载体,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满足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宁新昌著《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宋明新儒学就是通常所说的宋明理学,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不用来明理学而要用西方人发明的新儒学一词呢?主要的原因是,在宋明理学内部还有理学和心学之分,因而理学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使概念明晰起见,本书用了被西方人发明而又为我们接受的新儒学一词。新儒学到底要干什么?笔者从境界方面给予了说明,由于新儒学所说的本体属于境界范畴,也就是说,它的本体属于境界本体,故笔者便从本体──境界立论探讨了宋明新儒学的精神。宋明新儒学…  相似文献   

3.
"诗家之中道"说由皎然在《诗议》中首次提出。在研究唐代诗格作品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只有破"我执",不要"迷",不要被"物转",要有所悟,才能做到"明",从而达到诗家中道之境界。可见佛学中道说对唐代诗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文,因人文性强,教材包容的美育因素极其丰盈而魅力独特。那些生动感人的故事、感情充沛的诗歌、引人深思的寓言、启迪心扉的童话、优美动人的散文,都充满了自然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教师以精湛的技艺去引领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感悟美、创造美,那么文本之美的融情也就提升了学生人本的个性特质、心灵境界、价值观念,从而也就形成语文独特的魅力功能。  相似文献   

5.
性格不仅是文学艺术表现的对象,也是包括语文教学在内的各学科教育等研究的内容。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把语文教学分为三种境界:传授知识为第一境界;培养能力为第二境界;塑造性格为第三境界。并指出语文教学只有肩负塑造良好性格这一中心任务,才是高层次的教学。的确,人之所以能获得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归根结底是人进行学习和训练,也就是进行智力活动,获得智力成就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在关资料报道: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间词话》“境界”说析评李新灿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的开篇首句即已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并以五代北宋之词为例来证实这一命题.“境界”说并非王国维首创,在王国维笔...  相似文献   

7.
意境理论虽然不是王国维首先提出的,但毕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境界理论。王国维的“境界论”包含三层不同含义:一是作为对艺术审美本体的概括,用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二是用来指示诗词中描绘的景物、景象;三是用来描绘人的心理体验。作为审美本体的“境界”又可分为三对范畴:常人之境界与诗人之境界;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一般认为同属于艺术本体论的“隔”与“不隔”,实际上是从风格的角度入手来判断诗词优劣的标准,而不是艺术审美本体论。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换而言之,一种文学形式在某个时代就会打上某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因而,不论明杂剧如何赛不过元杂剧比不过明传奇,它依旧拥有着自己特有的特色。因而,明中后期的杂剧在思想方面自然有着自己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对境界之美的求真究诘王宝琳王国维美学的核心范畴和最高原则是境界。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在如何看待境界的生成方面,学者们的见地就不那么一致了。笔者注意到,人们往往比较偏重于从审美原则这一个方面去说明境界。这就可能会给人以误导,境界仿佛仅仅是审美原...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境     
峃美 《青年科学》2009,(6):28-29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在每个人苦辣酸甜的一生中,会因时因地因人形成不同的境界,而不管是何种境界,都是要通过心灵来默默地体验的。  相似文献   

11.
庄子逍遥的旨趣有两层涵义:一是庄子认为如能够泯除物我,达到物我合一之境界,就会体验到自我之愉悦。二是"万物为一体"乃是庄子对逍遥的本质规定,而此与庄子对死亡的思考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认为如能认识到人之存在与万物为一体,则可以超越生死,达到真正逍遥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张军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79-179
语文教育的境界束缚严重,语文应以自由的言语境界作为自己的目标,需要对话作为途径来繁荣语文世界。语文期盼充满教与学意义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融进爱国主义教育,而不是刻意的表现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之一,本文结合历史、英雄人物、课外活动等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领略境界之美,首先是领略作品所描绘的境界如何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其次是领略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之美。领略境界之美,想像和联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会意 《科技信息》2007,(14):180-180
语文教学,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充满语文的韵味,这是语文课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上出有语文韵味的课,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成长,让更多的生命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6.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艺术具有惊人的魅力!它让多少人如痴如迷,魂萦梦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对阅读主体(学生)接受意识的研究、阅读心理机制的部析.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张扬个性、融入自我、读活作品,品出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课堂永远是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体现教育意义与价值的天地,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猎猎火把.教师只有抓住语文的学科特点,着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实现有效教学,语文才会充满生气和灵性!  相似文献   

19.
朱艳琳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66-167
领略境界之美,首先是领略作品所描绘的境界如何形神兼备,以形传神;其次是领略作品中所表现的感情之美.领略境界之美,想像和联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 ,关注个体的发展 ,这是一种终极关怀 ,一种对生命个体的真正关爱。秉承着这种理念的教师行为也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教师要用心灵去呼唤孩子们的灵性 ,要通过创新使自己的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