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成功复台战争是大航海时代中西冲突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从之发生迄今,古今国人对侵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属下的海军船炮技术夸张甚多。今利用中荷一些原始资料以及调研,发现荷夷船队规模一直从4-15艘不等,此与明郑水师五六百艘御侮战船数量相比差距悬殊。荷夷船只大部分载重量100吨左右,仅有4艘达到了五六百吨。在该战争中,因为荷夷人数少,船队规模小,故最终败给了人多势众、船队规模庞大的郑成功明郑船队。  相似文献   

2.
1941年缅甸,日本轰炸珍珠港之后两个星期,开始轰炸仰光码头。英国随后做出的一个决定,终结了航运史上的一个时代。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支内河船队被送进了水下坟墓。下面要讲述的,是伊洛瓦底船队公司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每次航行长达二到三年,人数多达二万七八千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中会不会挨饿?途经国家和地区的各种食物他们是否有福消受?为什么郑和的船队不曾面对哥伦布、麦哲伦船队曾有的败血症的威胁?也许这些问题都曾在你脑海中盘旋。  相似文献   

4.
麻将来历     
麻将是我国独创的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和益智性的休闲娱乐工具。据说,麻将产生于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前的元末明初之际。那么,麻将是怎么来的呢?共有3种版本,现分述如下,以飨读者。第一种说法:麻将是郑和发明的。明朝宣德年间,明成祖怀疑惠帝(即建文帝)流亡海外,特命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海寻找,他先后7次下西洋,经历南洋群岛至东非30余国。船队在大海上航行,水手们感到烦闷无聊,于是,郑和就设计了一种竹牌来游戏,以便充实和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5.
1405年7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中国出发,浩浩荡荡驶向大海,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由此拉开了序幕.此时的大明帝国正处于全面繁盛阶段,而欧洲还弥漫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硝烟中.  相似文献   

6.
距今整整600年以前,一支庞大的船队从中国南京出发开始远洋航行,在随后的28年里,郑和率领的船队七次跨越南中国海和印度洋,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西方的探险家迪亚士(B.Dias)、达·伽马(V.da Gama)、哥伦布(C.Colombus)、麦哲伦(F.de Magalhaes)等人,将足迹从欧洲延伸到世界各地,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伟大时代.伴随而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范围的资本积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著名岬角好望角在南非的两南端,北距开普敦48千米,西濒大两洋,北连开普半岛。这是一条细长的岩石岬角,长约4.8 千米,地处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汇之处。苏伊士运河未开通之前,好望角是欧洲通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1486年,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里斯本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去寻找一条通往"黄金之国"--印度的新航道。当船队驶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会合处的水域时,海面狂风大作,风雨交加。巨浪把船队推到一个无名岬角上,才免遭灭顶之灾。迪亚士将此地名命为"风暴角"。  相似文献   

8.
詹姆斯·库克于1768-1779年间三次奉命带领船队前往太平洋进行航海探险。和以前的航海探险家有所不同,库克的航海探险更加具有科学性,这不仅体现在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的随船科学团队,还有为航海船只所配备的先进的科学考察仪器和设备,更为重要的是库克船队在航海探险过程中运用的科学考察方法。运用布鲁诺·拉图尔的"计算中心"理论,库克科学航海的意义将会得到重新审视,并被解读为一种英国强国统治权的延伸。通过观察、收集和整理等科学研究程序,库克科学航海将太平洋海域的岛屿和大陆信息纳入英帝国的殖民版图和知识框架之内,从而建立并加强英国在太平洋海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英间谍提出"荒谬"计划,造"冰山航母"对付德国潜艇 1942年,二战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欧洲战场上正打得不可开交.大西洋上的盟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损失惨重,仅在1942年11月,盟国就有134艘商船葬身海底.由于大西洋航线上缺少可以供护航战斗机起落的基地,盟军对德国潜艇的猖獗活动一时间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这个海洋大国,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自己的辉煌,也曾是世界历史上头等的海洋强国。600年前,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统率威武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横跨印度洋,遍访亚非三十余国。这一航海壮举,想起来就令人感到鼓舞,感到自豪。可惜自郑和以后,中国的海洋开拓精神消失了。郑和这一壮举,也被执政当局视为弊政,连有关档案资料也被视为废物,遭到  相似文献   

11.
<正>穿越麦哲伦海峡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受麦哲伦影响,想看看那不可思议的探险家开辟的航路,于是到处打探可以横贯麦哲伦海峡的办法,这是因为没有船只愿意从海峡这头跑到那一边的。这可以理解,从麦哲伦海峡开辟之日起不但没有商业价值,而且非常危险。自麦哲伦之后,己有数十支船队在那里遭受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2.
什刹海名称由来 炎热的夏天,身处京城的人们都喜欢去什刹海避暑游玩.据<元史>记载,什刹海这片秀美湖泊在七百年前曾经出现过"舳舻蔽水"的盛况,水面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船队,那么为何当初可以停靠许多大型船只的湖面如今却如此的风平浪静呢?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什刹海由"舳舻蔽水"变成了如今这城中一湖呢?这片看似水量并不充沛的水域又为什么会被称为海呢?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印象中的澳洲就像是一个梦中的童话:碧蓝的海洋,明澈的阳光,金色的沙滩,矗立大漠中央的艾儿斯岩,可爱的考拉,奇异的袋鼠,笨拙的鸭嘴兽,还有那似朵朵白云的羊群,那神秘明朗的色彩在人们的印象中流动飘逸……然而,自从1787年英国的菲利浦带领着流放犯人的船队,经过8个月的长途跋涉,登上了悉尼湾,从此打破了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古老版块的宁静.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以后,英属殖民地牙买加岛东南岸的罗亚尔港成为英国等欧洲海盜船队的最大集中地。这里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城市,海盜抢夺来的金银珠宝在这里堆积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时候都轮不到卸船,只有停泊在港口里等候。17世纪末的一场猛烈的地震和海啸袭击了罗亚尔港,海水像开了锅一样,激浪将港内船只悉数打碎,就这样,在猛烈的震动后,使牙买加的罗亚尔港这个有着"海盜首都"之称的港口城市葬身海底。  相似文献   

15.
现代通行的认识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首次完成环绕非洲的航行,1492年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的加勒比海群岛,1519年-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英国人孟席斯是一位退休的前潜水艇艇长,几年前,在他编写的《1421年,中国发现美洲》中,以审慎的态度总结、列举了中国人早于哥伦布到达了美洲的观点。事情的起因来自他的个人爱好和在职业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孟席斯的个人爱好之一是收集各种海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遵照之前的承诺,已经为一场商业竞赛发出了正式邀请,目的是寻找新的商业载人飞船,负责宇航员在地球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往返运输。NASA希望在竞赛的最后阶段——称为商业载人运输计划,简称为CCtCAP——能找到一个获得认证的商业飞船船队,并在2017年之前开始进行运输业务。NASA比较倾向于与多家提供载人航天的供应商合作,不过这得取决于其可用资金的多少。在发布的征求建议书中,商业飞船计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以后,英属殖民地牙买加岛东南岸的罗亚尔港成为英国等欧洲海盗船队的最大集中地.这里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城市,海盗抢夺来的金银珠宝在这里堆积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时候都轮不到卸船,只有停泊在港山里等候.17世纪末的一场猛烈的地震和海啸袭击了罗亚尔港,海水像开了锅一样,激浪将港内船只悉数打碎,就这样,在猛烈的震动后,使牙买加的罗亚尔港这个有着"海盗首都"之称的港口城市葬身海底.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期间,英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仅1942年11月,盟军就有上百艘共86万吨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的指挥舰,竟两次被德国人击沉,他本人也差点送命。英国这个严重依靠海上补给的国家几乎被封锁,伦敦的生活用品甚至只能维持一个月。战争期间,英国国内钢材奇缺,无法建造更多的反潜驱逐舰与护航航母。用什么对付德国人的水下“狼群”呢?这成了战争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欧洲近代博物学的兴起和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政治经济扩张形成二元"共生"的反馈机制。坎宁安作为大英帝国商贸船队的职业医师兼博物学家,依靠严谨的学术工作和伦敦科学共同体成员的放大性效应,最终成为欧洲范围内广泛采集中国地区特殊植物群的首位博物学家。坎宁安在厦门、舟山地区的植物采集活动和科学信息收集工作,得到英国学术界、商贸公司和政府的认可。大英帝国殖民活动与坎宁安的科学实作相互裨益彼此促进,科学在把知识转化为权力的同时,权力也把利益和愿望转变为科学。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那么,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有人认为,徐福东渡确实到了日本,甚至有人提出,徐福到日本后建立了日本王朝,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对徐福到过日本一说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徐福的船队无法战胜海洋上的狂风恶浪。近来,随着国内学者对当时造船技术和航线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对徐福登陆地点的考证,一个个谜团相继被揭开。谜团一:徐福东渡是否到达日本徐福,也叫徐市,为秦国时一方士,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往渤海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