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在校大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现状,加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及正确对待乙型肝炎携带者,为加强高校进行乙肝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名大学生进行乙肝知识认知行为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该校大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对乙肝预防方面的认知薄弱,对新生儿接种疫苗的时间这一条目回答的正确率仅39.93%;对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与行为方面,有64.93%的学生同意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组间比较,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籍贯的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获取乙肝相关知识的途径方面,大学生期望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信息、知识讲座以及报纸。学校应该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了解,正确对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姚幼芬  林梅 《科技资讯》2010,(14):217-217
本文针对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为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陆桦  林梅 《科技资讯》2011,(14):222-222
本文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现存的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悲观过度、情绪异常等,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对策,旨在教育广大民众能正视乙肝病毒并提高乙肝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了解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对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26名,分别在科普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科普教育前后,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7.87%和81.78%;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3%和85.73%;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积极态度分别为45.18%和6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科普教育前,32.51%的大学生做过乙肝相关检查,67.30%的大学生接种了乙肝疫苗,科普教育后,做过乙肝相关检查及接种了乙肝疫苗人数比例为81.20%和92.48%。大学生乙肝防控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广播、网络,希望获得的途径为医务人员和专题讲座。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乙肝防控知识水平,促使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形成积极的态度,提高大学生乙肝筛查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对预防控制乙肝在校园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问卷的形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大学生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爱情观、学习心理、消费观、心理困扰等方面认识,了解在校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于1997年9月对410名教职工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肝功能及胎甲球检测.3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8.3%,属于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30人抗HBs阳性,属于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的人.19人抗HBe或抗HBc阳性.属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没有成为病毒携带者,也没有产生抗体.228人全阴性,即没有抗体,也不带病毒.410人肝功能及谷丙转氨酶全部正常.胎甲球全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组为:乙肝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A组)、HBe Ag阴性HBV DNA阴性携带者(B组)、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C组).使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评估3组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HBV DNA阳性的携带者无论HBe Ag是否阳性其肝脏硬度值均比HBV DNA阴性的携带者增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普通大学2009级部分新生抑郁状况的追踪测查,分析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新生在入学后不同阶段抑郁的差异,了解大学一年级新生抑郁的总体状况及发展趋势,以便为有关人员采取针对性教育干预措施及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行政管理人员的主动干预,提高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学校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等内容的认识.通过行政管理人员的正面干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大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学校行政管理体系及规章制度等内容的认识,这对提高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周围"效应在大学生之间的存在状况和对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与分析,着重在关系到学生培养和素质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通过提高认识,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融入对学生群体心理的教育和把握,充分利用有社会影响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正确的分析自己价值取向。注重群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进行体验式教育与引导,从而让我们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和稳定,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供保障。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了解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有效识别和判断心理危机的各种线索,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是避免校园重大危机事件、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构和谐稳定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某高校1914名大学生进行心理筛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其中3.87%学生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处于心理困境中;16.66%学生可能有一定心理困扰。通过资料研判和心理咨询干预分析,大学生心理困境具有明显的压力源,家庭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心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中央民族大学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状况的基本感受,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态度与认识的抽样调查、成因分析,探讨了进一步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伍莉 《科技信息》2008,(36):68-68
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需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心理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笔者试从提供精神支持、给予宣泄的机会、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有选择的倾听、直接建议和限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干预策略的建立,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5.
和谐校园建设中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艳  徐铭 《科技资讯》2009,(18):219-220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危机干颡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分析了造成这些心理危机的成因,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干预措施,切实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咨询、亲子沟通、朋辈互助、个体咨询等方式,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以探索改善并提高此类人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发现:对该类人群做心理全方位的干预比不作干预效果改善显著;短时间的心理干预明显不及较长时间的心理干预效果,短时间的心理干预在学习生活事件中反弹快、症状反复多;长时期的干预可通过调动同辈同质、异质人群参与,对节省教师资源、更快捷跟踪、全面了解情况变化、必要时及时给与针对性强的专业指导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了解当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通识教育、生命观教育、积极心理学教育、死亡观教育、心理求助教育等,使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的内涵,促进积极心理的形成,学会自我辨识和调控心理问题,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建制,确定心理危机诊断指标和类型,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借助移动互联网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平台;加强领导管理,健全人才、经费和制度保障,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使他们走向健康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得不承受各种危机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压力的释放,呼唤心理危机干预。我国的危机干预还处在起步阶段。就危机干预的理论、方法,以及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提出一些认识,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心理危机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对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和支持系统的有效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弹性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或威胁的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会面临许多压力与挫折,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对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贵州省5所高校726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调查,了解贵州省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