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症。疼痛出现于腰部、臀部 ,并向股后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 ,沿坐骨神经有压痛。行走或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 ,可使疼痛加剧。临床上按其病变部位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笔者以针灸阳陵泉为主穴治疗此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5例 ,其中男 1 5例 ,女 1 0例。年龄最大57岁 ,最小 2 5岁。病程最长 1 1年 ,最短 7天。根性坐骨神经痛 1 7例 ,干性坐骨神痛 8例。前者病因为腰椎间盘穴出症或腰椎退行性改变 ,后者病因分别为骶髂关节疾患或炎症。2…  相似文献   

2.
鸡眼是足跖或足趾因长期被挤压或摩擦而发生的圆锥形鸡眼状角质增生栓,好发于足跖前中部。因角质增生栓嵌入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引起疼痛,严重者影响行走,生活质量下降。为了寻求一种疗效可靠、简便、安全、无痛苦的治疗鸡眼方法,我们采用90Sr-90Y敷贴器对103例鸡眼患者进行局部照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治疗随访颈椎病患者383例:男205,女178;40岁以上319,39岁以下74;神经根型278,脊髓型29,椎动脉型8,交感型8。混合型15及颈型34例。肩胛区压痛:单侧111例,双侧31例(压痛区173处)占38.4%。合并冻结肩2例,网球肘2例,神经系疾病5例,前纵韧带骨化(OALL)9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1例,项韧带骨化(ONL)5例。在调查中同时发现年青人亦易患颈椎病(颈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占0.8%。本文颈椎病发病率较高占4.8%,并有6例做了手术治疗。提出各种X线客观检查应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才能诊断颈椎病。为了更符合颈椎病复杂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提出“颈椎间盘综合征”(Intercerical disc Syndrome)一词。颈椎病的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以按摩为主,服药、神经阻滞疗法、离子导入及穿戴CVPC—1型塑料围领或颈牵引为铺的治疗方法。结果:治愈与好转者占81.4%。手术治疗有前路手术:椎间盘切除,后骨刺刮除及椎间植骨术(合并OALL及吞咽困难者亦可能行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椎板广泛减压,后纵韧带骨化及项韧带骨化的切除手术,本组15例手术患者,治愈及好转者占93.3%。  相似文献   

4.
1982年4月至1986年11月,我们共诊治750例颈椎病,有150倒在颈椎侧位X线照片中发现颈椎前纵韧带骨化(OALL)占20%,男79例,女71例,其表现状态分为单骨化、双骨化、多骨化、单鸟嘴、双鸟嘴、骨挢、跨跃及混合八个类型;在150例中,132例无吞咽困难,18例产生不同程度之吞咽困难,(占本组总颈椎病数为2.4%)其中8例有严重吞咽困难。同时合并气管刺激,及压迫、上胸部闷胀、胸部不适、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及间歇性呼吸困难,占12%。我们通过钡剂食管造影、CT、及用GIFP_3型食管内窥镜检查,以资确诊。10例进行非手术综合治疗,余8例固症状明显,经足够的保守治疗无效而施术。本文讨论了:(一) “OALL”型颈椎病的命名,我们通过生理解剖、生物力学,典型X线改变、明显临床症状等说明发病原因,并提出“OALL”型颈椎病的命名依据。(二) “OALL”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应与食管癌、骨赘、第二次骨化中心未愈合及颈椎类风湿病作鉴别。(三) “OALL”型颈椎病的治疗,除非手术外,本组手方法有:①单纯骨化块切除术者1例,②“OALL”块切除加病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植骨术者3例,③“OALL”块切除加病椎椎间盘切除加椎后骨刺刮除加椎间植骨术者4例。8例手术皆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溃肠发生者称之为复合性溃疡。我院1989-1995年经手术病理症实为复合性溃疡者26例,仅就其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22-63岁4O岁以上者18例(69%)。从溃疡初发到确诊为9个月-36年,平均15年,十二指肠部溃疡为村发者20例,胃溃疡为初发者3例,3例无溃疡史,均因呕血经急诊手术症实为复合性海疡。临床表现:上腹痛、饥饿痛7例、夜间痛2例,不规则痛8例,背部放射性痛4例,进食进药缓解13例,恶心8例,暧气13例,返酸16例。上腹压痛10例,右上腹压痛1例,左上腹压痛2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急…  相似文献   

6.
郭婕  李金鹏  何志军  刘涛  陈文  李岩 《甘肃科技》2022,(3):84-86+105
探讨体外发散式冲击波配合陇中舒筋活络洗剂治疗跖筋膜炎型足跟痛的疗效分析。将120名跖筋膜炎型足跟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予以类固醇药物痛点封闭,观察组予以陇中舒筋活络洗剂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后足评分(AOFAS)(P<0.05)均比治疗前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对比VAS评分、AOFAS评分,陇中舒筋活络洗剂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组改善优于封闭治疗组(P<0.05);总有效率陇中舒筋活络洗剂热敷联合体外冲击波组优于封闭治疗组(P<0.05)。结论:陇中舒筋活络洗剂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足跟痛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2年10月—1996年10月采用手法、封闭或手术治疗腰臀部脂肪癌引起的腰腿痛524例。效果满意,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女17例,男7例;年龄30—56岁;单侧21例,双侧3例;单纯引起下腰痛者6例,引起腰臀部痛者8例,伴有下肢放射性病者10例;通常有1-4个压痛性给节。直径约为0.5-25cm;病史9天—3年;本组24例中6例用封闭疗法,4例按摩,14例用手术治疗。2。临床表现主要为单侧的腰臀部疼痛和同侧下肢的反射性疼痛。有外伤史,在坐位或俯卧位检查时在一侧或两侧髂后上棘或骶髂关节附近可触及一群压痛明显的皮下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自1975年7月至1984年6月间的21例原发痛风性关节炎病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年龄由18至65岁。患病位置:蹠趾关节16例(76%),跗间关节5例,掌指关节3例,鹰嘴后滑囊3例,跟骨(或跟腱)3例,髌前滑囊1例。可触及痛风石者5例(23%)。高尿酸血症21例(100%)。x线检查现有骨质破坏者8例(37%)。本组病例中5例采用手术治疗(痛风石刮除术4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其余病例采用药物治疗。 1981年7月至1982年2月间。我们对海南成人血清尿酸含量作了初步的调查,受检者为635名没有痛风症状的成年人。调查发现血清尿酸含量>6mg%的有98人(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5.4%)。本文对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内科疗法作了简要的叙述,而着重于讨论与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9.
大骨节病的骨软骨病变化较复杂。由于患者的年龄不同,病变侵犯部位不同,病变性质和轻重程度不同,在不同的骨关节部位产生多种多样X线征象。笔者收集成年人大骨节病踝关节有典型的病理改变引起的特征性的X线征象,分析和讨论如下,使之对本病在成人中的诊断和防治发挥一定的作用。1临床资料5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3岁-56岁,平均为39.8岁。既往踝部有不适感和摩擦音,弹响感,关节局部稍有肿胀,疼痛不明显,关节活动欠灵活,行走不稳。5例患者均进行了踝关节正侧位拍片,其他部位未进行拍片检查。体检身高在154cm-173cm,与同龄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距。2结果5例患者踝部不同骨骼的病理性损害,见表1。根据钱致中等大骨节病累及骨关节进行的七种分型,5例患者大骨节病踝部病理改变属于骨关节型。胫骨下端:5例中关节面硬化,硬化厚度约0.3cm,边缘有唇样骨刺形成,骨端前后缘有游离骨碎块堆积1例;骨性关节面毛糙和不整变钝呈“烟头”状改变1例;关节面呈碟状凹陷,在关节面凹陷骨干侧有硬化边随凹陷延伸3例。表1:性别年龄及累及部位一览表例序性别年龄累及踝部骨骼1女23岁左踝关节、距骨、跟骨2女56岁左踝关节、距骨、跟骨3男41岁双踝关...  相似文献   

10.
<正>外翻是中、老年女性足部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多达百余种,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点。除了Keller和Mcbride手术外,第一跖趾关节硅橡胶假体置换术,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及各种形式的截骨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常用的Keller关节成形术虽适用于第一跖趾关节有退行性改变或(足母)趾僵硬者,但术后数月内无力,并留下永久的(足母)趾短缩。为此我们改进了Keller的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足母)外翻,临床应用11例(17足),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者16例(64.0%),次全切者7例(28%),部分切除者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者.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大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提高了全切率.  相似文献   

12.
对459例经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的分析,发现近年来有扩大手术指征的趋势,本组有4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因B超或普查发现子宫肌瘤而要求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未发现肌瘤或肌瘤仅绿豆大小者占5%,在切除子宫的同时切除卵巢358个,其中正常卵巢组织占48.8%。  相似文献   

13.
郑大金 《甘肃科技》2003,19(4):70-71
目的:探讨胆囊颈结石嵌顿致胆囊积脓的病理变化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自1990年5月—2001年5月甘肃省永登县人民医院46例胆囊颈结石嵌顿致胆囊积脓手术的临床经验。结果:本组46例,合并支气管炎6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2例,消化性溃疡l例,门静脉高压症l例,中度贫血12例。全组胆囊切除42例,胆囊大部分切除l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管引流术l例,胆囊切开取石加胆囊造瘘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胆囊颈结石嵌顿易发展致胆囊积脓,及时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肾脏慢性炎症疾病,临床少见,截止到92年国内文献仅报告40多例(1)。我院遇见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女,56岁,1个月前出现午后及晚上低热同时肩胛部及肩关节疼痛,无盗汗,食欲正常,未治疗,10天前出现腹部疼痛并向下腹部放射同时伴有右腰部隐痛酸胀感,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血尿及脓尿。突发高热达42℃,服扑热息痛无效,内科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既往史:ZO年前曾患肠系膜结核,15岁时做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近5-6年来有反复尿路感染症状。体检:右上腹部压痛明显,叩击痛,右肾区可触及一边缘光滑…  相似文献   

15.
背部疼痛是临症中的多发病,患者常因背部反复发作而就诊。过去对本病重视不够,报导亦少。笔者根据167例背痛病人的初步分析,表明背部纤维质炎和胸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背痛的主要原因。⒈一般资料本组167例中,男性73例,女性94例;35岁以下37例,36~60岁105例,61岁以上25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7年;1年以内者82例,1~5年者73例,5年以上者12例;疼痛在T2-3范围14例,在T4-7范围145例,在T8-10范围8例;位于左侧痛90例,右侧痛71例,二侧痛6例;由外伤引起的急性背痛仅占10例;本组病例伴有1…  相似文献   

16.
<正> 骨疣常见于长骨干骺端,但生长于棘突者则非常少见.作者曾收治一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证实,兹报道于下:男性,32岁,住院号35723,因右背部出现逐渐长大之肿块,伴有疼痛20余年.患者幼年即发现右背部长出一质地坚硬之肿块,偶于劳动后有刺痛感,肿块逐渐长大,并将软组织推向外突.入院前二周体力劳动后痛加剧,因而入院求治.过去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0例(共103足)。男性76例,女性24例,其中单侧97例,双侧3例。年龄18~64岁,平均(33.19±5.97)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62例,IV型10例。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9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应用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6例、良40例、中4例(1例双侧跟骨骨折),优良率93.4%。其中1例出现骨不愈合,再次行距下关节融合术,1例出现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出现腓肠神经症状。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600例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闻奇 《甘肃科技》2001,17(6):52-5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症状常较轻微,且无特异性,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因而往往得不到手术病理结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600例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0例颈椎病患者中,男性356例,女性244例,男女患者比例约为3:2。年龄最大92岁,最小25岁,平均53.6岁。4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64.7%。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60岁之间。其中伏案工作者183例,占总数的30.5% 。病程最短15天,最长38年。主要临床表现:颈、肩疼痛,颈项强直、有压痛,上肢疼痛及感觉障碍,肌力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可吸收螺钉加注入植骨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3月~2011年6月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II型骨折20例(23侧),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手术前后进行跟骨轴位和矢状位CT扫描,拍摄跟骨轴位、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角和Bohler角。结果通过平均约10月的回访观察,本组病例均一期切口愈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未出现排异反应和针孑L感染。术后X片显示跟骨关节面移位〈2mln。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明显改善,跟骨外形恢复基本满意。术后6月后复查跟骨复位无明显丢失,植入注射型硫酸钙全部吸收。根据AOFAS后足功能评价标准:优15侧,良5侧,可3侧,差0侧,优良率86.9%。结论跗骨窦入路可吸收螺钉固定加跟骨内注入植骨可有效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相似文献   

20.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16例(64.0%),次全切7例(28%),部分切除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人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在型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