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4月~2010年3月共治疗70岁以上(70—96岁)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00例,其中男39例,女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其中手术治疗92例,保守治疗8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20例,保守治疗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股骨颈骨折7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全髋置换38例。本组患者同时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本组1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8月,平均14.2月。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内固定物松动、滑脱5例、断裂2例,人工股骨头下沉致疼痛5例,脱位2例,精神症状2例。本组病例无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5.4±10.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5±7.2)分,术后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t=21.1674,P〈0.05。x线片检查示内植物位置良好。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与髋部骨密度(BMD)和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关系。方法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47例为骨折组,无骨折50例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及股骨颈轴长(FNAL)、颈干角(NSA)(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降低,FNAL长于对照组,NSA较对照组大。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和FNAL及NSA可以提高对老年髋部骨质疏松骨折危险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几何结构参数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在骨盆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转子处测量BMD值(髋部骨折组对其健侧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BMD值低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骨皮质厚度与股骨颈BMD值有相关性(r=0.54,P〈0.05);股骨距内侧皮质厚度、转子处BMD值、颈干角和Ward’s三角BMD值相结合在预测髋部骨折中价值较大(r=0.78,r2=0.57,P〈0.05)。结论股骨近端骨密度结合其几何结构参数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诊治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下的肺康复训练在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后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肺功能评分、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到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前的FEV1、FVC以及FEV1/FVC水平比较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FVC以及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MDT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率,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踝泵运动联合足底静脉泵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一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凝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及早踝泵运动、加用足底静脉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术后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围手术期间无肺栓塞发生,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2%。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及早踝泵运动、运用足底静脉泵可安全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老年患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提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老年退化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防止高龄病人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50例高龄病人髋部骨折术前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内生电+气压治疗,配合下肢足踝泵、股四头肌运动,同时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结果:本组50例病人,有2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效果良好,未发生肺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述治疗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周帅 《科技信息》2009,(26):I0310-I0311
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多,不易恢复,且致残率较高,因此预防老年人骨折显得尤为重。本文从分析老年骨折的部位、骨折原因等方面,提出老年骨折的预防措施,旨在对老年骨折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在解放军第457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45例应用LCP+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试验组),45例应用单纯LCP治疗(对照组)。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位骨密度值(BMD)和关节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9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10.5±1.4)周,低于对照组(14.3±2.1)周;按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试验组优良率为93.3%,对照组88.8%,其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MD术前(0.618±0.105)g/cm~2,术后药物治疗3个月后为(0.680±0.092)g/cm~2,BMD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MD术前(0.621±0.085)g/cm2,术后3个月为(0.627±0.089)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LCP治疗相比,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的优点,结合适时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较为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腰椎与髋部T值对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151例绝经期或近1年出现过月经紊乱的女性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定患者的腰椎与双髋骨密度值(T值),通过对比2种检测部位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T值差异来分析骨质疏松的检出率.结果 每个年龄组测定髋部T值时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13.
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三种治疗方案对骨密度影响。选择68例OVCF患者按患者意愿分别选择保守治疗(保守组,27例)、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2例)及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19例),各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测量L2-4椎体的骨密度并行统计学比较。PVP组、PKP组骨密度治疗前后的改变并不明显,但保守组骨密度在治疗后3、6个月[(74.6±6.9)、(76.0±8.4)mg/cm3]均治疗前[(86.9±7.3)mg/cm3]下降明显(P0.05);且PVP组、PKP组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85.5±8.2)、(85.8±7.1)mg/cm3]、[(85.0±6.5)、(86.5±7.2)mg/cm3]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但三组治疗后12个月的骨密度差别不大(P0.05)。PVP、PKP能使骨量的丢失减少,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防止脆性骨折加重,可作为治疗OVCF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王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206-207
了解社区中不同性别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为切实有效开展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对所辖社区老年居民进行随机群体抽样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调查问豢500份。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且存在一定的误区。健康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个别交谈辅导居需求首位。针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认知和对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不同,采取相应健康教育方法,合理利用和改善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达到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建立良好生活模式,有效控制疾病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中,采用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手术治疗22例,优良率为90.9%,并发症为4.5%;非手术治疗34例,优良率为41.2%,并发症为41.2%,比较表明切开复位钉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析可以降低并症和减少肢体畸形,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对得到随访的21例做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7~36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评价优6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1%.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3):88-88
[新华社]日本东北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饮食中偏重素食的老年人骨折的风险比其他老年人高。研究人员在2002年至2006年间跟踪研究了仙台市877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调查期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正常人与骨折患者颈干角角度与骨密度的差异。方法:统计分析正常人与骨折患者颈干角、骨密度的参数特征。结果:骨折患者颈干角均小于正常人,股骨近端各区域骨密度均低于正常人,正常人群ward’s三角区部位骨密度显著高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新的治疗及预防理念,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寻求新的手段,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方法:6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入室时与腰麻起效时,麻醉阻滞完善时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腰麻起效时患者SBP,DBP,MBP,HR,RP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处理后均恢复.ECG,RR,SpO2,CVP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恶心、呕吐2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安全应用.但要注意液体补充,控制麻醉平面,观察循环呼吸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