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日本邮政部的咨询机构)拟就了“使用电波时人体的防护指南”这一安全标准。该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为基础,考虑了频率范围为10千赫~300千兆赫之间的无线电波~微波对人体的影响,其水平与欧美各国同类标准相当。近年来伴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可产生强大电磁场的装置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之间遭受直流强磁场、交流磁场、脉动磁场等各种强磁场以及强电场的机会不断增多。例如:在高电压附近长时间地劳动,铁道上的直线马达机车、配备超导装置的医疗用核磁共振CT(MRI)和分析用核磁共振(MRS)以及核聚变装置等的影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最新的MRS设备计划配置具有700兆赫的极高频率的超导磁铁。 相似文献
2.
细胞是生命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 ,人类已有可能鉴定出完成细胞功能所需的全部基因。但有关的基因是如何作用以产生细胞组织的 ?细胞内的所有基因是按什么规则协同作用的 ?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问题 ,将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细胞 ,从而充分了解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3.
低频脉冲电磁场能够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 但其机理还有待研究. 使用15 Hz, 4 mT矩形电磁场照射新生鼠颅骨细胞, MTT方法测量细胞的增殖率, 通过电磁屏蔽与光隔离方法研究细胞间的通讯. 结果表明, 电磁场照射后的细胞能够辐射一种光信号, 受电磁场照射的成骨细胞可以通过这种光辐射的通讯方式促进未受电磁场照射的正常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 相似文献
4.
5.
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极低频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极低频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物理原理及实验研究 ,并综述了极低频磁场对中枢神经的影响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核查与控制分子机器需要调控 ,才能顺利运行。我们对细胞周期调控系统的理解来自两个概念。首先是核查点(checkpoint)观念。开始的想法是 ,细胞周期是一系列的依赖性步骤 ,后来事件之启动 ,依赖于先前事件的完成。核查点的观念是在萌芽酵母菌的研究中形成的。该研究揭示细胞如何在一些特定“点”上“核查”在其周期中先前事件是否已准确完成。如果没有 ,细胞就发出阻止后来事件的信号。例如 ,没完成的S -期 ,导致发送阻止有丝分裂的信号。这使细胞免于在DNA只部分地复制了的情况下进行潜在致死的有丝分裂。其他核查点… 相似文献
7.
8.
一.引言 低频散射特性在目标识别及反隐身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但在现有的主要低频处理方法中,Stevenson的级数展开法很复杂且局限性大。而在Lin的由已知静电问题的解求相应的电动力学的解的方法和Bladel用积分方程导出的E波散射特性的方法中,结果分别缺少低频近似主要项的贡献和极化电流的贡献。为克服文献[2,4]各自的缺陷,本文应用保角变换方法导出H波及E波的散射场及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更为完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表皮生长因子对辐射转化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多种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它对细胞周期以及真核生物细胞周期中起核心作用的P34~(cdc2)激酶(简称CD_2K),有何影响,目前报道不多.我室近期报道EGF可使小鼠成纤维细胞C3H/10 T_(1/2)Cl 8(简称NC3H10)的S期提前,细胞周期缩短,并可活化其CD_2K,使CD_2K在周期中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提前.EGF对成纤维细胞有此作用,对生长失控的恶性转化细胞是否亦有类似影响?这是很有兴趣的问题.为此,我们曾以~3H-脱氧胸苷(TdR)转化的C_3H/10T_(1/2)Cl 8(简称TC3H10)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EGF亦可使其CD_2K活性高峰提前出现.但EGF对其细胞周期有何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研究了EGF对TC3H10细胞周期的影响,表明EGF对辐射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也有类似作用.这或可说明EGF对两种细胞的生长调节作用机理相似,CD_2K的激活都是其调节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测反义转染引起的细胞着丝粒蛋白CENP-B表达的变化情况,用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GST-CENP-B免疫Balb/c小鼠,制得抗CENP-B的鼠抗血清(MaCenpB)。转染了含有反义CENP-B表达载体pBI-EGFP-as-CenpB的HeLa-Tet-off细胞(HaCb),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研究了转染后细胞内源CENP-B基因表达的抑制情况,生长曲线表明,反义CENP-B抑制HeLa(Tet-off)细胞增殖,使倍增时间延长了32.8h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表明,较之HeLa(Tet-off)细胞,HaCb的G1期比例增加(△G=9%),S期比例减少(△S=11%)。同时,有丝分裂指数(MI)大大降低;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HaCb的着丝粒组装受到抑制。这说明,CENP-B的正常表达对于细胞的增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12.
200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3位细胞生物学家——美国学者利兰·哈特韦尔、英国学者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周期关键分子的调节机制。 细胞周期是单个真核细胞生长以及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是自酵母菌至人类普遍适用的模式。细胞周期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①G1期即合成前期,细胞开始生长。约经历10~12小时;②S期即合成期,DNA 相似文献
13.
用电镜观测超低频脉冲磁场对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宿主的控制和癌细胞的反控制都和生物电磁现象有关,因此国内外不少人做过磁场抑制、杀伤癌细胞的实验.但是,磁场的生物效应和机制都很复杂,影响的因素较多,磁场抑制癌细胞的实验规律和机制研究,有待于深入探索.本文报道了用电镜观察到适当参数组合的超低频脉冲磁场抑制鼠S-180肉瘤和加强免疫细胞溶癌的现象,分析和讨论了S-180肉瘤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其超微结构形态的改变,认为超低频脉冲磁场不仅能直接抑制肉瘤细胞,而且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加强免疫细胞的溶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极低频磁场(ELFMF)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是当前生物电磁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索ELFMF的特异反应基因及这些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受ELFMF辐照与假辐照的Daudi细胞内的mRNA进行了检测,筛选到一个受ELFMF诱牵DD片段,反向Northern及Northern鉴定进一步证实系磁场导所致,经克隆测序及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片段(MF-CA)是人细 相似文献
15.
蛋白磷酸酶4 (protein phosphatase 4, PP4)在果蝇、线虫及哺乳动物细胞中都可定位于中心体上, 且在果蝇和线虫中参与了中心体成熟. 为探讨PP4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功能, 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得到PP4基因全长序列, 构建pEGFP-C1-PP4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将该质粒转染MCF7细胞, 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确认PP4在MCF7细胞中的中心体定位. 将PP4蛋白中非磷酸酶保守区序列作为反义抑制作用的靶序列, 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J41-as-PP4并转染MCF7细胞, G418筛选获得稳定的PP4表达受抑制的细胞株MCF7pXJ41-as-PP4. 对此细胞株进行细胞形态、骨架结构、生长特性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分析, 发现其生长速率明显减慢, 血清依赖性增强, TdR双阻断进行周期同步化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有丝分裂指数分析发现细胞进入M期受阻.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 细胞中微管组织紊乱, 细胞核物质增加, 细胞群体中多核细胞比例增加, 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异常, 出现较多多极分裂现象. 这些结果表明,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PP4的正常表达对中心体正常行使微管组织功能是必要的, 抑制PP4表达将导致细胞增殖及周期进程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6.
17.
高等真核细胞受极低频磁场作用后特异反应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频磁场(ELF MF)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是当前生物电磁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索 ELF MF的特异反应基因及这些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用 mRNA差异显示技术(differentialdisplay, DD)对受ELF MF辐照与假辐照的Daudi细胞内的mRNA进行了检测,筛选到一个受ELF MF诱导表达的DD片段(>1kb),反向Northern及Northern鉴定进一步证实系磁场诱导所致.经克隆测序及与GeneBank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片段(MF-CA)是人细胞中新发现的受磁场诱导的反应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频电技术在产后催乳与子宫复旧方面的应用。方法:对30例产后3天无乳汁或泌乳不足的研究组病例应用SOKO900型多处方治疗仪,对照组不应用仪器观察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子宫底下降速度等。结论:采用低频电脉冲技术原理的SOKO900型多处方治疗仪适用于产后催乳治疗、促进子宫复旧,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旁栅偏压条件下MESFET输出特性时经常发现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 通过测试不同旁栅电压条件下的GaAs MESFET输出特性, 研究了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与旁栅偏压的关系, 发现旁栅偏压对沟道电流的低频振荡现象具有调制作用, 无论旁栅偏压朝正向还是负向变化都存在一个阈值可以消除此低频振荡. 理论分析认为这种调制作用与沟道-衬底(C-S)结的特性和高场下衬底深能级EL2的碰撞电离有关. 这一结论对于设计低噪声GaAs IC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功能成像技术研究了刺激条件下SD大鼠体感区低频自发振荡信号的时空规律, 发现了左、右脑体感区的低频振荡信号在刺激后具有幅度增强、相位发生改变、趋于同步的现象, 并据此讨论了低频自发振荡的产生机理, 认为细小动脉的舒缩对绿光((546±10) nm)下皮层中的自发振荡贡献很大. 此外, 还研究了动脉、静脉与皮层三处的低频振荡信号的相对相位关系, 发现红光((605±10) nm)下静脉和皮层的低频振荡信号有明显的相位差别, 皮层领先静脉0.6~1.0 s; 绿光下, 动脉、静脉和皮层三处的相位差别不明显, 三者基本同步. 分析认为, 绿光下在血管处采集的振荡信号与皮层处采集的振荡信号的形成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