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鎏  刘栓  印遇龙  万丹 《科学通报》2022,67(6):481-496
微量元素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素,也是植物-动物-土壤循环中的关键因子.畜禽饲料微量元素营养与动物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由于饲料源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较低,为提高畜禽养殖的生产效率和畜禽产品营养价值,饲料源微量元素可能存在过量添加.一方面,畜禽产品的营养价值随微量元素沉积增加而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未被动物利用的...  相似文献   

2.
王秋 《自然杂志》2000,22(6):344-346
生态系统研究是现代生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水产养殖实际上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养殖水域生物群个体数量最大限度地增加时,大尺度海流和岸流到达养殖区域的营养盐不能满足生物生活的需要.因此,能否控制住营养盐便成了养殖成败的关键.固定化营养剂是一种理想的肥料,它可以用于局部施肥,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由固定化营养剂制成的人工生态灶可为植物提供营养,也可为动物提供饵料,且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而调整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3.
谢雁鸣 《现代化》1991,13(10):52-53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病毒病原的发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由于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其养殖业迅速发展,产量直线上升.但随着养鳖业的发展,鳖的疾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虽然已观察到了穿孔病(也称疖疮病、空穴病)、红脖子病(也称红斑病)、腐皮病、水泡病、白斑病、白点病、水霉病等病症,但由于病原研究的滞后状况,一病多症、一症多病原的情况迄今尚无法正确判断,造成防治工作的被动.特别是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病,往往是多病并发,很难治愈,经济损失十分严重.最近,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就遇到了多症并发、暴发流行的情况.我们采集了表现有典型症状、濒于死亡的病鳖样品,进行了病毒病原的分离,结合电镜观察、病毒结构多肽分析,以及对多种培养细胞的感染性测定等多方面研究,初步查明引起鳖病发生的病毒性病原.这一发现不但揭示了鳖病暴发性流行难以根治的病因和病原,也为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致病机理、研究防病治病措施找到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少女时期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素,除强健自己身体外,其余都作为热能形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如果从食物中摄入营养过多,而又缺少运动和体育锻炼,那么多余的部分就会变成体脂积存起来,造成身体肥胖。反之,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不足,人体就会瘦弱。要保持自己身体健美,就要注意保持营养和消耗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我国1/2以上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神经衰弱、哮喘、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炎、高血脂、、慢性肝炎等,这些慢性病痛程长、病因复杂,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引起慢性疾病因素有年龄、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等,而慢性疾病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依靠提高自身康复能力实现健康.文章从运动与营养两方面提出了防治肥胖、糖尿病、神经衰弱这些慢性疾病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这类群体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岳志杰 《科学之友》2009,(11):154-155
据调查,我国1/2以上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慢性病,如肥胖、糖尿病、关节炎、神经衰弱、哮喘、习惯性便秘、慢性胃炎、高血脂、、慢性肝炎等,这些慢性病病程长、病因复杂,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引起慢性疾病因素有年龄、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等,而慢性疾病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法还是依靠提高自身康复能力实现健康。文章从运动与营养两方面提出了防治肥胖、糖尿病、神经衰弱这些慢性疾病的一些建议,希望对这类群体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11.
提升免疫力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几丁聚糖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调节作用,且能增强免疫功能。比如,几丁聚糖能增强实验动物部分免疫淋巴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分裂增殖,使机体自身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抗体和细胞因子增多。故服用几丁聚糖可以使人增强抗感染能力,远离感染性  相似文献   

12.
毕玉晶  杨瑞馥 《科学通报》2019,64(3):260-271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消化道系统中栖息的微生物总称.这些微生物与人体长期共进化,形成了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系统.人体微生物群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被视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该器官具有调节功能,通过改变微生物群的构成、种类与比例实现维护和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因此,人体微生物群及其与机体互作平衡网络研究,将为精准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革命性变化.肠道微生物群与摄入食物营养密切互作,不仅有助于降解食物营养素,还能够合成多种营养素供人体利用.研究者逐步认识到人体、微生物群、营养和免疫存在密切互作关系,因此,解析这一互作网络将为精准营养学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本文在总结目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营养与健康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综述了此交叉领域日新月异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7,39(4):290-292
在灵长动物的研究史中,取食行为的研究始终占有中心的位置。灵长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几大类。前三类通常被称为大营养物(macronutrient),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对其需求比较大,而矿物质和维生素通常被称为微量营养物(micronutrient),其本身不用于产生能量,却参与不计其数的生理过程。除了少数例外,灵长动物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大部分来自于植物。  相似文献   

14.
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近10年来神经科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并因其诱人的临床前景而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细胞有特异性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内源蛋白,它们不仅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维持成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可望用子早老性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新兴本科专业之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烹饪工艺相结合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烹饪工艺是该专业的特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贯彻这一思想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发展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谭正林  曹流 《科学之友》2009,(12):142-144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新兴本科专业之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烹饪工艺相结合以继承和发扬中国的烹饪工艺是该专业的特点,如何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贯彻这一思想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发展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肌营养蛋白的一个功能核心部位及其与DMD/BMD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建华 《科学通报》1993,38(18):1698-1698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在临床上有两种不同类型,即杜氏型(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和贝克型(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BM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肌肉系统 X 性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发生在男性.DMD 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1/3500,患者一般3—5岁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萎缩和腓肠肌假性肥大,通常在20岁左右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BMD 发病率约为1/30000,发病晚,病情相似但较轻。智力可正常。可结婚生  相似文献   

18.
白云 《科学之友》2000,(12):9-9
中国"酱油铁强化计划",即"铁酱油工程"于今年9月开始实行。铁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对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制造红血球最主要的元素。成人体内约含4克~5克铁。人体缺铁,会导致多种疾病,其中危害最大最广的是缺铁性贫血。近20年来,尽管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可是缺铁性贫血患者却居高不下,特别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尤其是女中学生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自从19世纪末现代营养学建立以来,营养学家们就发现人体缺铁现象非常普遍。到20世纪末,虽然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但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仍然表明,当今世界人体缺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缺铁当然可以采用"药物补铁",即服用各种"补铁剂"。以前,有不少学者以为,只要世界各地的医院与药店里存有大量价廉物美的补铁剂,那么人体的缺铁现象就能彻底改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联合国的有关部门甚至还在亚非一些贫困国家免费发放补铁剂,并且指导人们如何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随机抽取350例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围产门诊进行尿碘检测的孕妇,探讨妊娠期妇女碘营养状况,为本地区缺碘孕妇孕期补碘的剂量、时间的掌握提供依据,以指导围产期妇女的保健。方法:采用尿碘半定量目测法测定孕妇尿碘含量,研究孕妇妊娠早、中、晚期及不同年龄阶段尿碘含量的变化。结果:孕妇在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阶段碘营养状况有差异。结论:妊娠初期及中期应注意碘元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李建达 《科学之友》2008,(9):153-154
以30名身体超重的肥胖病志愿者参加为期50天的运动减肥实验为例.通过对实验过程中的食物摄入的控制,结果表明,减肥过程中的营养控制对被试者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是运动减肥的有效辅助手段,能改善肥胖病患者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对减肥后的体重反弹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