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是我省的主要树种。由于它的适应力强,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很好,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也能生长,因此在人工造林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在以往的造林工作中,种子多采自比较低矮的弯、扭松甚至地盘松,加之人为的选择采伐,致使部分人工林质量不高,弯、扭松比例较大,或者出现地盘松。如何提高造林质量,减少弯、扭松,避免地盘松,是当前造林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利用云南松的良种资源,特在一平浪林场选择优树,利用优树种子建立种子园。三年后观察优树子代,发现它们有较强的生长势,有些优树子代性状发生分离,表明这优树是杂合体,有的优树所在的林分边缘有地盘松分布,子代没有分离出地盘松。  相似文献   

2.
赵洋毅  段旭 《科技资讯》2013,(7):246-247,249
云南松是云南特有的造林树种,其分布在云南中心的西南山地带,同时它在云南的社会和环境发展中与其他树种有着重要的地位,且带动着云南的经济发展.众多研究学者对云南松的苗木培育,自身所遗传下来的苗种以及丰收产品所运用的栽培技术和化感作用这些方面上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对苗木生长和综合质量上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都缺乏理论研究,当前国内对这方面幼苗的研究还没有报道连.所以,以后要对云南松在育苗的需要水的特性和生理指标以及采取的措施和综合的质量上的研究联系起来,为云南松的栽培技术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还对云南松在育苗质量上有所提高,同时还对育苗抗性上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划分群落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石屏县牛达林区天然云南松中幼年林林木生物量和蓄积量与林木结构、林木密度、单纯林和阔叶树混交林以及与生境因子(海拔、土壤水分、坡向和坡度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云南松林的生产力指标。试图探索云南松林木高生物量的林分特征及其生境条件,为云南松营林造林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南省132个云南松林样地的调查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计算了云南松林的碳密度,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纬度、海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利用IDW能够很好地进行云南松各器官碳密度空间分布的估算,树干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0.46~42.69 t·hm~2,树枝为0.33~33.35 t·hm~2,树叶为0.12~12.42 t·hm~2,树根为0.27~28.29 t·hm~2,全树的碳密度变化范围为1.18~115.88t·hm~2,表现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各部分(干、枝、叶、根)及全树碳密度与纬度、海拔密切相关;云南松林在26°~29°N上的碳密度最大,随后依次是23°~25°N、25°~26°N.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属松科。松属裸子植物,乔木。又名"飞松"、"青松"、"长毛松",是嵩阳街道辖区内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土壤,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天然更新容易,能飞子成林。在嵩阳街道西山、矣铎、大坡、大村子、东村、大庄等二十五个居委会都有分布,通过多年来我对云南松的观察栽培,本文对云南松的栽培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具有较广的生态适应性和天然更新能力强的特点,但其天然更新效果是受各种自然因素所支配。在保证种源的条件下,自然因素是影响天然更新的主导因素。从大量调查材料整理分析看:海拨1300米以下地段更新困难,海拨升高,更新效果越好,过高也会影响更新;湿度过大不利于更新;阳坡、半阳坡的云南松天然更新效果优于阴坡;草本植物盖度以30—40%有利于天然更新;林冠下只见云南松幼苗,而不是幼树,不能更新成林;采伐跡地上保留一定的母树,天然更新良好,跡地清理比未清理的效果要好。同时,本文也对云南松人工林作了研究,根据立地条件和生长情况,对云南松人工林划了五个类型。此外还对云南松的演替规律作了初步探讨,为今后发展云南松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艳芬 《科技信息》2008,(7):303-303
长白落叶松又名黄花落叶松、黄花松,是东北乡土树种。它性喜寒冷湿润,易栽植,成活率高。生长迅速,成材早,树干通直,自然整枝良好。是东北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本文是笔者整理的一整套人工栽培技术,以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牟定城区面山三种人工林群落比较水文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对牟定县3种人工林群落进行了比较水文生态学研究。研究表明,直干桉-黑荆混交林和云南松人工林群落与无林地对照、直干桉人工林群落相比,具有强的径流调控能力;在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不同树种水文生态作用的差异与其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有关。几种树种冠下降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主要体现在人工林群落使地表径流发生频率降低,径流量减小。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能力是无林地的4倍,但是在高的降雨强度下,这种调控能力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森林的再生作用,当林木达到一定成熟期。立即采伐利用,然后通过人工造林或天然更新,培育下一代森林。通过采育结合,及时更新,每年将成过熟的林木采伐下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可使生态环境维持良好状态,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如何合理的采伐及更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林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特殊的松林类型。其分布范围较局限,分布区以云南高原为分布中心,仅限于云贵高原西部地区。由于云南松的生态适应性宽广,在分布区内形成云南松林的优势复盖和集中连片分布。但分布地区所处生境条件复杂,本文根据不同的水热组合状况,将云南松林划分为云南高原中部和金沙江中游、东南部南盘江中上游、西南部元江上游和怒江中游,以及西北部金沙江上游和澜沧江上游等四个云南松林区。依据生态环境的差异和相似性,将林内的伴生树种和主要森林植被相近似的林分,归纳组合了十个森林亚类型,以利于对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松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的有分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作了报导,附有各期的典型图象,并提供了染色体组型资料。云南松的染色体数目2n=24,具有松属植物一般的染色体组型特征。在云南松的12对染色体中,有3对具次缢痕,分别位于ii、iv和v号染色体的长臂上。 云南松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是我省的主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对它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必要的,本文就细胞学方面提供初步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习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过程中形成的坑道为依据,比较详尽地分析了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内的活动、危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纵坑切梢小蠹对树梢的危害只能造成云南松树势衰弱及梢头局部受害;纵坑切梢小蠹蛀食云南松树干是云南松最终受害致死的主要原因。②在春季,纵坑切梢小蠹出生率约70头,幼虫死亡率为50%。③对坑道散布面积的分析表明,一般情况下,胸径为6—7cm的云南松,其致死阈值约为纵坑切梢小蠹雌虫5头。  相似文献   

13.
云南松林的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其分布区内的森林资源中,均占优势,云南松在林业生产建设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利用400多块测树样地、12块皆伐测树样地、25000株样木和大量森林调查实测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云南松林分结构特点为林木组成单纯、林相整齐,是同龄的单层林。林木高度结构,为最高林木是平均树高的1.4倍,最低树高是平均树高的60%。成熟林分林木平均直径一般为24—28厘米。云南松林分的生长规律为具有生长较快,并采用经验公式求算材积生长与直径、树高生长的相关关系为V=-4.1976D~(1.9760)H~(0.8843)。同时初步提出各种成熟龄,为合理经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林普遍受到紫茎泽兰的入侵干扰,其林下幼苗更新困难.作者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呼马山紫茎泽兰入侵的云南松林种群结构及其土壤种子库特征,以期揭示其天然更新差及种群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0~2 cm土层、凋落物层、2~5 cm及5~10 cm土层种子储量分别为2 723.4、1 567.2、1 365.6、1 107.8粒/m2,分别占总储量的40.26%、23.17%、20.19%、16.38%.种子种类共有52种,分属25科49属.以菊科为优势科,种子储量5 475.0粒/m2,占80.94%;泽兰属为优势属,紫茎泽兰为优势种,种子储量均为5 262.5粒/m2,均占77.80%.以草本为优势生活型,共41种,种子储量6 504.7粒/m2,占总储量的96.17%;灌木种类9种,种子储量256.3粒/m2,占总储量的3.79%;乔木只有2种,种子储量3.1粒/m2,占总储量的0.05%.云南松种群结构类似倒金字塔型,为衰退型种群.紫茎泽兰与云南松种子储量分别为5 262.5粒/m2、1.6粒/m2,比值为3 368∶1.云南松林下存活种子储量极少,是其天然更新差及种群衰退的原因之一;而紫茎泽兰种子储量十分丰富,将是云南松天然更新潜在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红松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又是东北林区的乡土树种,以它为主的温性针阔混交林是东北东部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红松的材质优异,是大径特用材珍贵树种,享誉中外。根、枝、皮、叶、花、果实、种子均可利用并有较高经济价值。但是,由于对森林的集中过量采伐,红松已所剩无几,加强红松资源的增殖保护与合理利用可收到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人工增殖抚育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柏又名建柏,属柏科福建柏属,为我国特有的单型属树种,是国家第一批颁布的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也是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具有树干加圆满通直、少节、心材黄褐色、纹理直、材质软柔、耐腐、不蛀虫、材面不漆而光泽,是建筑、装饰、雕刻的优良用材。同时以其耐旱瘠、耐荫、较抗风、根系发达、穿透土层的能力强,在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山荒地,建柏生长明显超过杉木,在高海拔山地也可超过马尾松和木荷等优势,当前被选为我省杉木二代更新的替代树种[1,2]。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为福建柏中心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杨树造林技术和有害生物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怀军 《科技资讯》2011,(35):143-143
杨树的分布很广,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杨树是全国广泛种植的树种,也是我区主要林木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是“四旁”绿化,水土保持,农田防护的主要树种,杨树育苗是提供绿化或造林的特质基础,按照杨树造林、用苗等级标准的要求,在育苗中掌握怎样的育苗密度,才能生产出良种大苗,并有较高的产苗量,提高杨树的经济效益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9.
项仕法 《科技信息》2011,(21):I0387-I0388
根据几个常见落叶阔叶乔木树种的造林成效调查,造林成功的关键是树种林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组成和谐的生境,加上人为较合理的管护。结合近期营造林主要工作是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植被的恢复。针对迹地的立地条件,根据经营目的,模拟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次生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自然分布,遵循树种林学特性与立地条件和谐统一原则,拟多树种混交造林组合。采用配苗法混交栽植,避免机械混交的不足,构建物种多样、结构复杂、抗灾能力强、生态风险少的森林。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林的经营问题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我国东北林区保护区中占较大比重的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东折棱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经营方式和针阔混交比例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采用Simpsonindex(DS和E)和Shannon-Weinerindex(H)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大阔叶树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其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人工落叶松林的“栽针保阔”经营方式,给出了保阔的树种,可以选择水曲柳、黄檗、色木和春榆与兴安落叶松混交。混交造林时,可以通过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