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水纪子女士在《茅盾研究会会报》1988年第7期上撰文,将茅盾发表于1925年的《论无产阶级艺术》与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加以对照,意在说明茅盾的文章是根据波格丹诺夫的文章译作的。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研究茅盾的《论无产阶级艺术》的写作背景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茅盾1925年前后的文艺思想与波格丹诺夫有某种联系。本文无意对上述具体文章作微观的校勘,只想从总体上论述茅盾在“五卅”前后的文艺思想和波格丹诺夫的文学观是相去甚远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文论史上,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曾经历了“雕虫”到“雕龙”的转变。 春秋时代的《诗》、《乐》,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学艺术成就,但先秦的一般认识以为,“《诗》以道志”,“《乐》以道和”,(《庄子·天下篇》)可见当时的文学还未从政治与教化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自然还缺乏独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茅盾没有写过《拿来主义》,但他却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提倡和实行“拿来主义”了。他在《我走过的道路(上)》里写道:“一九一九年尾,我已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那个时候是一个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代,受新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吞咽外国传来的各种新东西,纷纷介绍外国的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大家的想法是:中国的封建主义是彻底要打倒了,替代的东西只有到外国找,‘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所以当时‘拿来主义’十分盛行。”少年时代就有志于文学的茅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他的文学“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1999年8月下旬评出了“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家、“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00家、“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86家。《上饶师专学报》以过硬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荣获“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成为江西高校?..  相似文献   

5.
《蚀》三部曲一举成就了茅盾的小说家之名,且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文学影响.从创作心理上看,茅盾通过《蚀》三部曲营造了一面“镜子”,追求主体的统一,想象更加成熟的理想自我.通过对照“时代女性”形象,茅盾终于摆脱了“迷狂”状态,走出了心理上的低谷,这也昭示着“《子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郭艳 《科技信息》2008,(34):266-266
茅盾和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坛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由于二人的早期教育和人生经历不同,在文学创作中,虽同为现实主义作家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却大不相同。茅盾的经典作品《蚀》、《子夜》、《虹》、《林家铺子》表现出他“为人生”主张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等;老舍的代表作《二马》、《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则透漏出老舍的“批判”性和偏重对市民社会心理重传统观念剖析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在《回忆录(六)》,即《文学与政治的交错》一文中,回忆了他跟瞿秋白同志初次见面的情况:“一九二三年春,邓中夏到上海大学任总务长,随后瞿秋白也来了,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一次教务会议上,我遇见瞿秋白。这是我第一次遇见瞿秋白。虽属初见,却对他早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从郑振铎那里听来的(“五四”时期,郑  相似文献   

8.
鸟瞰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小说史这个大屏幕上所看到的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特点:一、茅盾批判继承了古典小说传统对于“真实”的理解,在六十余年的文学道路上始终信守“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二、志怪、传奇、讲史 话本中宽阔的题材。《红楼梦》以婚姻家庭纠葛折射社会风貌的方法,茅盾都深知其中三味,从而坚定了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大时代重大事件的创作思路。茅盾这一风格的形成与他所接受的中外文学有关,与他集革命家、思想家、小说家于一身也有关。三、中国小说史上的小说都具有功利性,茅盾批判了封建文学的功利性,明确表示“我们是功利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在茅盾所创建的光辉的文学业绩中,他的散文创作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以说,在茅盾的一生中,始终都在运用散文这种文学样式进行不懈的战斗。他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宿莽》(散文小说合集)、《茅盾散文集》、《话匣子》、《速写与随笔》、《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茅盾随笔》、《归途杂拾》、《生活之一页》、《脱险杂记》、《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解放后有《跃进的东北》等。尚未结集而散发在当时各地报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迎接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时交流总结办刊经验,不断提高社科学报的质量,繁荣学术期刊出版事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1999年8月下旬评出了“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20家、“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00家、“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86家。《上饶师专学报》以过硬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荣获“首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称号,成为江西高校文科学报唯一进入“双十佳”的代表,也是全国师专(高专)类文科学报唯一进入“双十佳…  相似文献   

12.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时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出版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陆续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略加注释和考证,重新发表出来,供茅盾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我的注释和考证如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而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茅盾书简》第一七五页)由此可知,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但当时没有结集出版,解放后出版的《茅盾文集》也没有收入,现在《茅盾全集》正在陆续出版,收入的也不多。因此,我把这些文章收集起来,并在各篇的文后作一些必要的注释和有关署名的考证,重新发表出来,供茅盾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我的注释和考证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自新时期以来就是文学天地中一块富有生机和意趣的田园,不断出现的新人新作使这个文学领域一直引人注目.与“五四”时期对照,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阵容和实绩已经在文坛上占领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之初,女作家和男作家一样带着对“四人帮”虐政的愤怒控诉步入了文坛.劫难之后的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政治问题,对“四人帮”的批判和对极左思潮的追究,吸引了当时文坛的全部注意力.宗璞的《三生石》、茹志鹃的《剪辑错了故事》、刘真的《黑旗》、韦君宜的《洗礼》、戴厚英的《人啊,人!》等小说,都是文坛上的厚重之作.这些女作家的作品紧扣着当时的社会脉搏,抨击极左政治、呼唤人格尊严.人道主义精神在思想解放的时代情绪中唤醒了人们许多久遭禁锢的情感,沉沦己久的女性意识也应和着“人的解放”的思想潮流继“五四”新文学之后,再度浮现出历史地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新文学史上,茅盾首先开拓了并反复致力于描写民族资本家题材;他是怎样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的”?这里又显示着他哪些艺术个性? (一) 构成作家创作独特性一个外在标志是,他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怎样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从某个社会阶层的命运,去感受、发现、揭示社会问题。一部现代文学史已经证明,民族资本家题材是茅盾“独创的完全特殊的世界”,是茅盾最最偏爱、敏感的题材领域。 《子夜》、《多角关系》等作品不用说明显地证明了上述论点。也许《动摇》、《第一阶段的故事》、《清明前后》更能有力地说明茅盾对这个题材特殊的兴趣。《动摇》侧重于  相似文献   

16.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茅盾书简》第一七五页)由此可见,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  相似文献   

17.
茅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大师。茅盾的小说创作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他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学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对中外文学传统作过“穷本溯源”的研究,他认为“如此才能取精用宏,吸取他人的精萃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样才能创造划时代的新文学。”(《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生活之二》,《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二期)茅盾正是在批判继承中外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与政治的纠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点,这个时期的作家的政治意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表现得自觉、强烈和鲜明。1931年频繁发生的政治事件给当时的左翼作家在政治情绪和政治心理上以巨大影响,并对他们创作的转变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1931年的茅盾经历了实际的政治实践,也从政治心理上重新调整了自己作为政治工作者和文学工作者的身份及价值观念的定位,这对其以后的政治活动和文学活动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