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学荣 《广东科技》2009,(16):128-128,147
网球运动正朝着力量大、耐力强、速度快、落点精准、判断准确、对抗激烈、攻防技战术全面的方向发展,这对网球运动员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网球训练课中普遍会出现疲劳的现象,影响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如何在网球训练课中使运动员的机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避免或推迟疲劳的到来,是目前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值得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运动生物化学的原理,结合网球训练的实践,着重对网球训练课疲劳的产生与消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网球运动的供能特点、网球运动员疲劳的消除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研究表明网球运动员在进行大强度训练时服用有针对性的营养品能够使运动员及时恢复体力,可以迅速投入到下一场比赛或训练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理生化指标来定量地描述与评定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在"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推荐标准"指导下,以网球运动的项目本质特征为导向,围绕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协同效应过程,选择高度关联性生理生化指标.并通过应用分析,提出了监控网球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参考标准和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评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雷少华  郭斌  宋锋 《科技信息》2011,(36):I0136-I0137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发现高校师生普遍喜爱网球运动,很多师生渴望加入到网球运动当中,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网球场地、师资严重缺乏,使这项运动没有办法在高校普及。结合当前网球运动发展的动态,针对甘肃省高校网球运动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在网球运动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推动科技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满足了网球运动发展需要,网球运动为科技发展提供平台,网球运动商业化、产业化加快了科技的应用,现代媒体技术为科技与网球运动结合创造条件.基于此,研究认为应促进网球运动价值认识的回归和合理的应用科技.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我国网球运动迅速普及,高校大学生对网球的热情极高。网球运动集竞技、娱乐、健身为一体,适合各个年龄段、阶层的人群参与。短式网球是网球运动的一种变体,其结合了网球运动的优点,对于场地、器材、环境等的要求较低。本文从短式网球的运动特点入手,论证其在高校普及的可行性和优势,以促进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球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作为网球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与人类行为、社会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历史发展等密切相关,更与网球运动的时代内涵息息相连.不同时期的网球服装的结构与形式有着不同的功能,也传承着网球运动不同的时代特征:传统期服装的贵族性表达了网球运动的阶级性、娱乐性的需求,专业化服装的开放性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大众性、竞技性的发展,个性化期服装的个性化承载了网球运动的商业性、职业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连云港市各大中专院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调查者发现连云港广大师生普遍喜爱网球运动,但是大部分学校的网球场地、师资严重缺乏,使这项运动无法在学校顺利普及。论文结合当前网球运动发展的动态,针对各校网球运动的现状,提出了解决制约网球运动发展问题的对策,以供各级各类学校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球比赛中能量代谢特点与疲劳消除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量连续统一体原理分析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特点,通过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易产生疲劳的部位、运动员在比赛中疲劳产生机理分析,提出网球运动员比赛后疲劳的消除措施。  相似文献   

10.
调查江门市不同年龄的女性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分析了各动机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江门市促进女子网球运动的举措,对江门市进一步发展女子网球运动、创建网球城市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E 1045中碳钢和40CrNiMo合金钢的疲劳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单轴和多轴疲劳应变-寿命模型,寻求了两种模型的关系,发现:就所研究的两种材料而言,如果假设单轴疲劳应变-寿命模型(Manson-Coffin方程)中的疲劳强度指数和疲劳延性指数不变,而对疲劳强度系数乘以1.093 7、疲劳延性系数乘以0.751 2,以von Mises等效应变幅取代单轴拉压应变幅,则修正后的单轴模型等价于多轴模型。修正后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中,弹性线上移,塑性线下移的事实表明:对于同样大小的应变幅,单轴疲劳中的弹性应变分量大于多轴疲劳中的弹性应变分量,而单轴疲劳中的塑性应变分量小于多轴疲劳中的塑性应变分量。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可以预测多轴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
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镁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高周疲劳行为、腐蚀环境下的疲劳行为以及镁合金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并归纳了镁合金疲劳性能强化的主要方法,包括添加稀土元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在此基础上,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镁合金疲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躯体性疲劳机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躯体性疲劳的概念、研究历史及现状,介绍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可能机制,简要探讨了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的关系。目前,疲劳研究采用了生物化学、生物电、微透析、基因表达等技术,已经深入到亚细胞、分子、质子和基因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疲劳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未必妥当,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之间有复杂的关系。为了阐明疲劳机理、实现抗疲劳、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目标,未来的研究既要从微观水平对运动疲劳进行评定,也要从整体生物电的角度深入研究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的疲劳试验研究采用低频、中频和高频加载,疲劳寿命是否会有差别,或者怎样的差别?一直是试验者希望找到答案的问题。作者以结构钢及其焊接件为对象,对低频(30Hz以内)与中高频(100Hz左右)加载的疲劳试验数据(包括本文作者和其他学者)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低频与中高频加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疲劳试验涉及高强度Q460钢板及其对焊节点、普通强度Q345钢板对焊节点。研究发现低频与中高频加载的疲劳寿命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钢材还是对焊节点,低频加载比中高频加载的疲劳寿命长或疲劳强度高。对这种现象的机理也作了解释。建议对承受低频的疲劳荷载的工程钢结构,其疲劳试验应切合实际地应采用低频疲劳试验机加载。若采用高于低频的疲劳试验机加载,则会显著地低估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老路面沥青层在加铺前后的不同受力状态,提出了两级荷载疲劳试验研究加铺后老路面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思路.通过小梁试件的室内两级荷载疲劳试验,获得了几种常用沥青混合料的二次疲劳方程,并在考虑室内与野外疲劳寿命差异的基础上,建议方程修正系数取1200.推荐了老路沥青层混合料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供加铺设计参考.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二次疲劳方程与常规一级荷载疲劳方程具有相同的型式,且两者疲劳曲线的斜率没有变化,但由于一级荷载损伤的不同,二次疲劳曲线的位置有不同程度的下移;推荐的老路沥青层混合料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克服了现有规范中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不能用于老路沥青层底拉应力验算的缺陷,可直接用于加铺层设计或验算.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100高频疲劳试验机,研究了高强韧低碳中锰钢的三点弯曲疲劳性能,绘制出S-N曲线并分析了疲劳断口特征,探讨了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对试验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条件疲劳极限为1006MPa,疲劳比为1.20;试验钢的疲劳裂纹源萌生于试样下表面靠近棱角的位置,疲劳裂纹扩展区存在大量的二次裂纹可有效降低主裂纹的扩展速率,提高试验钢的疲劳强度;瞬断区包含等轴韧窝和拉长的韧窝,是典型的韧性断裂.疲劳裂纹前沿微小塑性变形区内的残余奥氏体发生TRIP效应,吸收大量应变能,钝化裂纹,减缓裂纹的扩展速率,是试验钢疲劳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已经在对接焊缝疲劳损伤检测方面有了诸多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接焊缝的拉压疲劳,与实际结构中焊缝的弯拉疲劳过程之间存在差异.为此,本研究开展了含对接焊缝的工字钢梁疲劳试验,旨在真实地模拟实际工程中对接焊缝的疲劳开裂过程,揭示疲劳过程中磁信号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焊缝的初始焊接状态对于磁信号分布曲线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同一焊缝,当其初始磁信号曲线分布趋势相似时,其峰值及谷值随疲劳周次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发现,磁信号分布曲线的突变可以表征宏观疲劳裂纹出现,但是在疲劳稳定阶段,磁信号法向分量对于疲劳损伤的累计更加敏感;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矢量合成磁场平均值特征曲线可以表征焊缝疲劳的变化过程,捕捉到疲劳裂纹萌生的广义时间节点,从而对宏观疲劳裂纹的出现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防振橡胶因其具有很大的弹性和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隔水隔气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国防、建筑等领域。防振橡胶材料的疲劳寿命理论与技术研究对于提高防振橡胶产品耐久性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防振橡胶产品的工作特点,指出防振橡胶材料疲劳特性分析的技术难点。从橡胶的疲劳裂纹萌生法、疲劳裂纹扩展法和疲劳损伤法三个角度综述目前橡胶材料疲劳特性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外橡胶疲劳特性研究现状,提出在橡胶疲劳特性研究中应考虑橡胶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特有的Mullins效应、永久变形、循环应力软化等非线性特性,并指明基于连续损伤力学的疲劳损伤法更便于解决复杂疲劳载荷下橡胶材料和结构的疲劳损伤和寿命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机械零件疲劳破坏的基本性质所建立起来的疲劳强度频率分布与疲劳寿命频率分布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提出了一种疲劳试验方法,测定在给定疲劳寿命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分布类型,从而便于进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可靠性分析。而且这种试验方法具有试验周期短、成功率高的特点。通过对弹簧的疲劳试验,证明了这种可靠性疲劳试验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角度看运动性疲劳和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其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从中医角度看,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等范畴。中医在此方面最大的优点在于从整体出发,能系统地阐述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这就为生命学科搞清楚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带来了启示:充分考虑到人体是1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重视引起疲劳各因素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在此进行系统研究,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还原途径即从组织器官到细胞,再到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