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梅 《科技信息》2013,(2):332-332
留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外国留学生认识和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而受到广大留学生的普遍喜爱。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展了留学生武术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是由于留学生武术教学的特殊性,使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语言交流障碍、教学方法模式单一、教师资格认定无标准、课程设置欠合理等问题。通过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诸如问题分析,使留学生武术教学更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传播和推广,培养武术国际人才。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法,探索兴趣在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功效、培养武术兴趣的方法及途径,可为深化武术教育改革,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鲁志文 《科技信息》2013,(24):301-301
本文结合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实践,分析了影响武术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加强"语言教学法"在武术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不断提高武术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课题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对南宁市中专生参加武术教学兴趣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中专生对武术的兴趣状况,为揭示兴趣在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功效,探索其形成条件和培养方法,促进武术教学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武术的历史传承中尤其注重对"功"的修炼,形成了传统武术理论的核心要义。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功"的传统"二元"论进行探讨,得出武术的"功"包含强健体质、实战防身和自强有为三层次含义。在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以"功"为中心符合武术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体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其应秉承的核心理念,是武术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武术史学中,民间武术秉承"体魄育人、武德育人"的指导思想.在此指导思想的作用下,东乡武术获得了政府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引导,使其以民族特点、乡村特色,走进了中国武术本土化研究的视域.本文通过文献、访谈、分析讨论的研究方法,以安庆东乡武术为视域探讨其民间武术传承与保护的困境.结论认为:东乡武术的技术体系既是东乡武术的主要内容,也是东乡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东乡武术传承缺乏相对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现存的拳谱不完善;传承人年事已高,其动作演练呈后继乏人之势.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人针对武术的健身性、攻防性、表演性,提出了"武术无用论"。笔者认为,仅凭武术的三性来概括武术运动的功能是片面的。武术运动的价值还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于其所提倡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思想,弘扬武术运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开展武术散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散打反映了武术的核心--技击性.20多年来武术散打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现已进入了全运会,亚运会,并以特设项目将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随着国内外散打赛事如火如荼的展开,散打在全世界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但是,在我国校园开展的武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只重视了武术套路运动,而忽视了武术散打运动,武术套路和散打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它们是武术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尤其是武术散打,是武术运动最具魅力而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是武术的精华.因此在我国武术散打走向世界,尤其在学校呼唤终生体育的今天,让武术散打走进中校学校园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博大精深"并不是一种虚幻的东方概述,在自身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性之中,根据武术门派、自发性武术社团和学校武术的社会构成,对武术进行了逻辑分析;武术的社会化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机制、社会矛盾转化和现代传承渗透的社会格局形态,并且由于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对于武术社会化的解读,是通过武术特殊的文化体验模式进行交流与沟通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中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发现:传统武术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主要是靠传统武术特有的活态传承方式;习武者在"术"与"道"之间的追求,是武术修炼过程中通过"体悟"才能领悟的;武德是古代朴素的道德观,是在武术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自觉形成共识,武德对各个时期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世界传统武术大会"的举行,使少林武术独特的资源优势凸现出来,使河南武术产业的发展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文章在此基础上对河南武术产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章容 《海峡科学》2010,(2):95-97
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武术教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是当前武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在理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激发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等方法,从社区治理的视角,以"三社联动"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安徽省非遗"张氏大洪拳"个案的调查,探究当前城市民间武术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城市民间武术由"乡土拳种"到"城市技艺"再到"文化遗产"的谱系化传承,彰显其在传统伦理本位基础上衍生出融日常生活、社会进阶与公共理性为一体的传承特征;在社区治理中,城市民间武术主动进入社区,将大众健康休闲与娱乐教化融入日常生活,并在生活化服务中增强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机制中,城市民间武术的社会化存续,需要将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建制相结合,在社区文化共同体的营造与服务社区居民的平台建设中,提高城市民间武术共同体的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近代社会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史学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相关研究方法对孙中山的习武历程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史实对其所持武术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孙中山早年的习武阅历为其能与武术团体相融合并最终成为领袖夯实了基础,革命成功后从戎不辍更表明其对武术之价值的充分肯定;在其为《精武本纪》所作"序"中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对武术之价值所持的观点:一、在近代社会,武术之技击价值在战场上仍有很大的实用性;二、武术对于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及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三、武术有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舞龙舞狮教学是以舞龙舞狮和武术为主体实施的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舞龙舞狮最终表演结果的好坏与表演者的武术基本功有着直接关系。如若表演者能够具备扎实的武术基本功,那么舞龙舞狮的表演效果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高校舞龙舞狮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武术基本功对于提升舞龙舞狮教学效果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将武术基本功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舞龙舞狮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研究法,就空手道和武术的起源及发展、"道"与"德"、技术特点等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传统的武术整体上优于过去的空手道;而目前,空手道在世界的推广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出空手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紧跟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结合本地"武术之乡"的特色传统.高校武术俱乐部在中原武术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为了研究民办高校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武术教学能否更好的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决定从教师方面认真分析研究.以便找到更加完善的解决办法,使武术俱乐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中医气、血、津和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中医"气血津液"对武术养生的影响,认为养生武术在健身功法上直接吸收了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达到健身和修身养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意会性认识角度,将武术技术归于意会性技术范畴,揭示了武术意会性技术的传承特征及其对传承的影响,提出武术传承需要身教重于言教,躬行胜于言说;"意会"与"言传"相互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辅之西方现代科学;重视自然传承;保护"传承人",进行开放式传承,以期促进武术技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健康已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武术健身将发挥其自己独特的健身保健作用,并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健身武术必将与现代社会在生态意义上的健康意识相结合,形成现代意义的健身体育,真正意义的"防"与"养"与"健"与"寿"的传统健身功能发展.传统武术在人类健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健康意识与传统武术在健身中的优势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武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