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四字词组是汉语言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语言所没有的,因此给翻译者带来极大的难度。在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中要从内容和形式入手,注重其作为语言工具的交际功能,采取直译或意译的方法,也可以借用英语修辞手段或英语习语。四字词组的英译应是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
景劭鑫 《科技信息》2011,(16):153-153
Chinglish,即"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的语言现象。中式英语如何形成以及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怎样避免和修正中式英语,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翻译是两种语言在信息量相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换。但是只将原文的内容正确地翻译过来还不够,因为译文是要给人看的,尤其是给说本族语的人看的,而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大不一样,所以译文不仅要内容译得正确,还应用自己的本族语将它进行重新组装,这样人们才能接受。所以在做翻译前,应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构词、词法和句法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虽有不少共同点,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汉语可以说是一种“层进式”的语言,汉语中没有连词的复句较多,可把几个逻辑上有关系的独立句子拉到一起,用逗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言翻译的基本单位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搭配时的不同,通过总结语言现象,提出在翻译词的搭配意义时,既要考虑原文语言中词的不同搭配意义,又要考虑译文语言的搭配习惯.在做具体的翻译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同样存在歧义。本文从语音、词汇、句法几方面对这两种语言的歧义现象做了一个对比,揭示出英汉歧义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动词与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包括部分介词短语和副词由动词后演变为动词前,以及状语后移为补语、补语由原来的距离动词较远演变为紧邻谓语动词等几种情况.其演变动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补语的产生是状语语序演变的动力;状语位置的改变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状语、补语语序演变是汉语内部结构的自动调节;补语语序演变是语义表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汉外比较的意义 1.1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因此比较法就成了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研究语言也需要比较。比如,汉语语音里的an和ang,语法上的状语和补语,要区别它们的异同,只有用比较法才能说明白。 从更大的范围来说,要认识汉语及其各种现象的特殊本质,就需要打开我们的眼界,进行汉语外语的比较(以下简称“汉外比较”)。正象恩格斯所说:“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的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九十年前的马建忠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他们能用所学的外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的语文代表和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反过来,特定的文化背景又构成不同的语言形式。语言的差异给外语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拟从分析中西方两种语言的差异入手,找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所犯错误,并提出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措施。 一、词义及词的用法对比 在语言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词汇文化意义或联想意义的不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贬义的词项,在美国文化中中能具有褒义。如“野心”一词在汉语中是贬义的,但其英译ambition在英语中还有“进取心”一说,则是褒义的。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同一事物可引起完全不同的联想。在中国,龙Q:lraanrl是吉祥高贵的象征,皇帝是“龙体”,平民百姓“望子成龙”。而在酉方国家,龙是凶险、邪恶的象征,是吐火伤人的怪物。此外,有些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在另一种文化中并不存在,如汉语中的“节气”,在英语里就没有确切的对应词。 不同语言,词的用法也不尽相同。英语多有其复数形式的变化,在单数词后加“s”或加“es”。还有的名词有不规则...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生成的角度分析和解释英语中的逻辑转喻现象。认为逻辑转喻本质上是一种谓词隐含现象,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表达经济性和利用格式塔认知原则的结果。动词补语形式的多样性要求和隐含事件的强规约性是逻辑转喻的生成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拟声词的句法功能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很不平衡的现象:拟声词作补语的现象基本消失,作状语的功能却大大增加。拟声词从补语到状语地位的转变是由汉民族具象性思维决定的,而在此之前拟声词作补语现象的大量存在,是为了适应诗歌韵律的要求而作出的调整,是汉民族整体思维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活动中 ,参与交流的两种语言文化根据等价或等值交换的原则应该是平等的 ,不分强弱优劣 ;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各自独立的特点与个性。但在英语和汉语的实际翻译过程中却存在着“英语中心论”的倾向 ,这实质上既是一种语言歧视 ,也是一种文化歧视。如果我们对这种“英语中心论”放任自流 ,对汉语语言文化歧视现象不闻不问 ,那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也许就会在日趋大同化的潮流中逐渐消亡 ,丧失其应有的地位 ,因此 ,“英语中心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心论与语言文化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参与交流的两种语言文化根据等价或等值交换的原则应该是平等的,不分强弱优劣;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各自独立的特点与个性.但在英语和汉语的实际翻译过程中却存在着“英语中心论”的倾向,这实质上既是一种语言歧视,也是一种文化歧视.如果我们对这种“英语中心论”放任自流,对汉语语言文化歧视现象不闻不问,那么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许就会在日趋大同化的潮流中逐渐消亡,丧失其应有的地位,因此,“英语中心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越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关系,反映在语言方面,越语与汉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越南语和汉语毕竟是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因此它们也都有着自己的语言特点。有些语法现象和规律是越语所特有而汉语所没有的。所以我们在研究越语句法时,通过汉越句子成份的比较和探讨,对掌握越语句子成份以及进行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大家对越语补语的争议比较大,在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自已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受英语语言发展历史的影响,在现代英语词汇中,存在英语词汇来源于其他国家语言的现象,即英语词汇中包含数量较大的其他语言,该类语言被称为英语词汇借词,在此部分借词中,亦包含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通过就英语词汇中的外来词汇进行调查与考察了解到,尽管部分汉语词汇在英语词典借词范畴内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但是个别借词仍不被英语母语者所熟识。目前,英语语言学领域仍就"中国英语"的地位与含义存在争议,无法确定是否可将"中国英语"视为英语的变体,但是不难发现,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基于语言学的英语词典借词在英语词汇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通过介绍英语词典汉语借词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了借词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借词的模糊性与动态性,从而得出英语语言学者对待借词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汉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谓语,具有较鲜明的状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英语补语的作用对象是主语和宾语,具有鲜明的定语性描写或限制性功能,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就英汉补语的组成成分、基本类型、语义表现及应用转换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两者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张琴 《科技信息》2010,(35):I0138-I0138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均存在大量委婉语,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一共同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翻译不仅是要进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要把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形式。可以说汉语成语的翻译实际上是如何用英语去处理在汉语成语中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文化特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英语缩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汉语语言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现象引起了我国语言学界对英语缩略语的关注。了解英语缩略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对扩大我们的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沟通中外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元刊》中单音节动词与单纯趋向动词的组合搭配占有统领性地位,这与汉语双音节化的特点有密切联系。在与动词组合的过程中,趋向动词本身的活跃程度也决定了与它组合的普通动词数量上的优势。从语法功能上看,《元刊》中的趋向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在句法结构中,作补语的趋向动词"来、去"等的位置比较灵活,可置于宾语前,也可置于宾语后,但"出、入、上、下、起、到、开"等,它们作补语时只能放在宾语前。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所共有的语言现象。但隐喻同时也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烙印。这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着重阐述了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即直译、套译以及意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