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2.
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易卜生、契诃夫两位世界戏剧大师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之对于中国“五四”问题剧、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之对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认为易卜生促成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初潮 ,而契诃夫则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化。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道路 ,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 ,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贵州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将戏剧作为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戏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文化大改造的戏剧运动,戏剧大众化、重视戏剧剧本、舞台实践改革等是贵州戏剧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表现.蓬勃发展的贵州戏剧运动及时融入到了战时大后方抗战文化中,为抗战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在戏剧探索大潮中涌现出一批写实型探索戏剧,它们既秉承“写实剧”特征,又兼具“探索剧”特点。前者仍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基石、现实主义手法为主要创作方法,坚持以人物为中心,注意揭示底层人物的命运、生存价值、内心冲突,追求人物关系生活化;后者不拘泥于传统旧有模式,适度进行创新试验,注入一些现代意识,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手法、技巧,或从传统戏曲中汲取营养,采用非幻觉武审美形式,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开放性和拓展。  相似文献   

5.
戏剧中"假定"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家为了把生活中的场面提炼到动人心魄和趣意盎然的程度,并着力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就必须致力于解决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的有限性的矛盾。“假定”是意外、巧合、偶然、震惊等手段的概括,是艺术家们解决这个矛盾并乐意运用的方法。纵观颈剧这一艺术形式有发生发展史,不仅是剧情,也包括剧场、演员和观众都是一种特殊的假定”。可认为没有“假定”就没有戏剧,一部成功的戏剧,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一段巧妙的“假定”。  相似文献   

6.
“空间”是一个与戏剧的本质存在方式尤其是现代戏剧的特质极其相关,且可以兼顾具体作品的形式与内涵的美学范畴,笔者提议用“空间”一词建构现代戏剧批评理论。从戏剧的剧场空间、外部文化空间、内在结构空间三个层面,可建构三种批评策略的方法和前景。首先,从剧场的角度出发进行戏剧的空间批评,关注剧场空间实验的成效及其可能的拓展范围,必然为戏剧阐释带来一种有效的解读视角。其次,有鉴于文化空间理论的蓬勃发展,戏剧批评亦应努力突破传统的空间概念,结合现代文化地理学等空间批评理论,多多关注戏剧作品中地理、历史、权力关系、民族身份等文化空间问题。最后,现代戏剧创作出于体类自觉,发生了空间化叙事转向,针对这一现象的理论关注与阐述,便是直指戏剧作品本体内在之基本结构的“元空间批评”。“元空间批评”通过内部形式分析,解读作品中因空间结构错置而产生的隐喻,进而关切本原性的社会文化问题,并借助空间结构样式的分类为戏剧史研究积累材料。  相似文献   

7.
大后方戏剧现象广阔复杂,可按“具体时空现象”分“超具体时空现象或成果”为标准进行分类。前一类现象包括“戏剧运动”、“戏剧组织”、“戏剧演出”;后一类现象包括“剧本”、“戏剧理论与评论”、“导、演、舞美艺术研究”、“戏剧建筑”;本文按此顺序对上述现象作了明确的分类与简明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不仅介绍了鲁迅在提倡和发扬现代戏剧艺术方面曾作过的大量工作,同时阐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特见解,涉及到戏剧的许多根本问题,如戏剧的社会功用,戏剧和生活的关系,表演和欣赏等,至今仍可以给人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史料进行首次发掘、梳理、辨析和评说,描绘这一时期贵州戏剧批评学萌生发展的基本状况和贵州戏剧活动的历史面貌,指出明代已出现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戏曲有益风化”的理论主张。清代的戏剧批评学在继承明代“剧评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戏剧美学等诸多理论问题也有所涉及。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贵州戏剧批评学是颇有实绩的。  相似文献   

10.
"战争政治"即是对战争作政治化理解,强调战争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战争给政治的其他层面带来的影响。抗战戏剧是20世纪中国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寓含着丰富复杂的战争政治因素,从"战争政治"视角对其进行整体考察和系统研究意义重大,可以更为丰富地还原战争时代的政治环境,呈现抗战戏剧与战争、时代环境之间复杂的联系,有利于对抗战戏剧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战争政治"视角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使用这一视角时应尽量避免对抗战戏剧进行祛蔽与正名的同时,出现新的遮蔽与误读。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戏剧改革措施,主要有推行戏剧教育、整理征集剧本以及审查制度改革三项。推行戏剧教育与整理征集剧本对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审查制度改革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戏剧业审查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国民政府舆论钳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我党提出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内在动因主要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各方抗战力量的投入和战争形态持久性的显现,为我党开辟五指山根据地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开辟五指山根据地过程中,中共琼崖党组织始终注意把握好统战政策的尺度,与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又适当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原则方针,为深入白沙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黎苗族人民发动的白沙起义,使得黎苗族人民从开始单纯地进行反顽斗争,到在琼崖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自觉地加入全民族的解放斗争行列,有力地促进了白沙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和五指山根据地的开辟。  相似文献   

14.
妇女是抗日战争时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妇女满怀抗日热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全民族抗战潮流中,为山东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山东妇运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我国初创期话剧语言具有讨论化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语言在话剧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释了话剧语言在白话文运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运用学科分类理论,将抗日战争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分为教育学家、语文学家、心理学家与美术教育家等四类。对刘季平、叶圣陶、朱智贤、张安治及徐悲鸿于1938至1944间在广西桂林所从事的抗日教育活动作了比较细致论述及客观积极评价。最后,从抗日统一战争军事理论、军阀矛盾理论、地方自治理论、地理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抗日期间旅桂江苏籍学者在广西能够为广西各方面事业作出贡献的两点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厘清中国近代生物学期刊在抗日战争前的发生和发展状况,为中国科学史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文献分析与考证法。结果中国近代生物学期刊从最早创办的《生物学杂志》(前身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博物学会杂志》)至抗日战争爆发,共创办了近60种期刊,以西文发表的原始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为主,并出现了《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丛刊》《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中国生理学杂志》等世界名刊。结论中国生物学期刊的成型期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日战争。在此期间,生物学能够产生世界名刊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依托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立足本土,并采用当时世界科学界主流语言———西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