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异步调用机制应用于基于WebService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从而可及时释放闲置的线程资源,以缓解同步调用机制存在的线程阻塞问题。在此基础上,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异步调用GISWeb服务方式可改善系统的线程并发处理能力,提高系统请求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Handler消息传递机制作为Android平台的一种"事件处理"方式,被广泛应用在Android软件多线程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了实现Android平台烟尘自动测控仪人机界面软件实时获取采样数据并更新软件界面,文中使用Android系统的Handler消息传递机制,将采样数据接收进程的数据包装成Bundler类传递给软件的主线程,由主线程解析数据并更新软件界面。实验结果表明,使用Android平台Handler消息传递机制可以准确实现软件中多个线程的通信,实时更新软件界面。  相似文献   

3.
从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出发,考虑到在一次调用中客户提出多个服务请求的情况,提出了多对多异步RPC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调用关系,并进一步阐述了运用线程池和异步Web Services技术实现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协同的问题,通过实例阐述了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同步、异步协同设计的思路.利用DCOM的灵活性与AutoCAD的开放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协同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IOCP的放射源自动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放射源自动监控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的特点,提出了基于IOCP(I/O完成端口)的数据通信模型,该模型只采用较少的线程接收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并采用异步消息处理机制,可以将数据接收和处理过程分解开来,从而快速响应其他客户端的数据请求,因此可以大幅提升数据接收服务器的工作性,有效避免了基于传统Socket设计的数据通信模型占用服务器系统资源多、并发处理能力不足等缺陷.介绍了基于IOCP的放射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WINDOWS95中提供了多线程机制,一个进程可以产和一几个线程,互相可异步执行,因此可在信号检测系统中,使用主线程处理用户界面,使用辅助线程进行信号检测,本文以电视频道播出状态监测系统为例,说明使其多线程的意义及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7.
Java中实现线程同步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ava 语言提供了多线程编程技术,利用 Java 语言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任务并行工作的功能。但是,由于线程会导致程序的异步行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法在需要时实现同步。通常是在被调用的方法前加上 Synchronized 关键字,就可以阻止其他线程竞用,直到一个线程执行完动作为止。从而避免了线程在运行时所产生的混乱状态,使其有序运行,实现线程同步。  相似文献   

8.
管理复杂模型体系的面向对象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面向对象方法基本原理和向面对象编程的技术特征出发,阐明所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模型对象,类及相应类层次结构和类组合结构,使系统具有表现真实世界复杂系统结构的能力,系统通过消息传递在模型程序执行中实现对操作的调用机制,使之在面向用户问题选择和执行求解策略方面和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于强调人机交互和解题协作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至关重要,给出了用C^++实现的模型对象系统及消息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面向对象方法基本原理和向面对象编程的技术特征出发,阐明所建应用软件系统中的模型对象、类及相应类层次结构和类组合结构,使系统具有表现真实世界复杂系统结构的能力。系统通过消息传递在模型程序执行中实现对操作的调用机制,使之在面向用户问题选择和执行求解策略方面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于强调人机交互和解题协作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至关重要。给出了用C++实现的模型对象系统及消息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和DCOM的异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和DCOM的实现机制,在优缺点、跨平台和异种语言集成能力、调用方式、通讯协议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它们的异同,可以对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与DCOM有充分的理解,并能很好地把握CORBA和DCOM技术的应用,为开发基于CORBA与DCOM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短信息平台的教务信息查询系统研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短信息查询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现。本系统利用Java通信事件机制,以PDU模式接收短信并解码,把符合查询条件的短信传递给数据库操作线程,经处理后的结果利用管道流技术传递给短信息发送线程,然后以Text模式发送短信息。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分布对象中间件消息通信机制中不支持时间解耦和服务质量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支持消息异步传递和时间解耦的异步通信模型,通过在客户端引入消息转换层来完成异步消息的提取、包装和转换,将原始的请求转换为一种可路由的消息,然后设计一种软件路由代理来实现异步消息的传递与转发。文章重点论述了分布对象中间件异步通信软件路由代理的工作机制、体系结构,提出了创建持久请求算法及软件路由代理的请求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3种策略挖掘三维Kirchhoff积分法体偏移在众核GPU(图形处理器)上的并行性.首先,使用数据传输线程和GPU计算线程构造流水线并行框架,基于此框架直接实现异步输入输出(I/O)以减少GPU和网络存储之间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间;其次,使用GPU的线程满载策略以使指令吞吐量最大化;最后,应用纹理缓存和常量缓存来减少片外存储器访问,并使用固定功能单元计算超越函数.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IntelXeon E5430CPU上的算法串行版本,在nVidia Tesla C1060GPU上的优化算法实现了约20倍的加速比.比较了算法在3种不同GPU架构上的性能,并给出了CPU与GPU结果在0.5×10-4误差限下仅0.3×10-5的浮点数绝对误差.  相似文献   

14.
徐长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47-5350
重点对IEEE—1394b互连系统的静态等时传输模型和动态传输模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分别得到了上述两个模型下消息的平均等待时间的数学表达式,指出了IEEE—1394b互连系统中影响实时特性的因素,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关键参数消息的平均等待时间是IEEE—1394b光纤总线互联系统实时性研究的重点。介绍了IEEE—1394互连系统实时性的特点,重点推导了等时传输和异步传输模型的消息平均等待时间的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得出等时传输对异步传输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HMPC/XT机异步通信功能,实现实时汉字电子邮件传送方法.汉字邮件直接在屏幕上编辑形成;汉字信息从字符方式下的虚屏缓冲区(VRAM)中读取汉字机内码进行发送;只将一个实时通信联络程序常驻内存,用1CH软中断定时开放通信口,用0CH实行中断接收联络信息.讨论了汉字邮件编辑、传递和实时性等有关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利用异步委托调用技术改进储层模拟系统软件界面的快速响应问题,将耗时操作从用户界面(UI)线程中分离,并转移到辅助线程中执行以提高程序界面响应特性。实践表明,充分利用,NET框架的异步委托功能可使得软件在具有快速界面响应的同时保持结构清晰,编码简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消息回调机制多层C/S框架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3层结构对基于分布式的多个应用服务器、多个数据库的应用还有一些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通用的C/S(Client/Server)框架,该框架采用4层架构——客户端、分发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客户端通过广播的方式动态建立与分发服务器的通信,分发服务器将客户端传过来的消息包动态转发到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从而使程序编制更加灵活;通过在客户端采用守护线程以及在应用服务器端采用回调线程的方式引进了消息回调的机制,使得分布式的各个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之间的同步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在建立大型应用系统时整合多种运行在不同软硬件环境、采用不同实现方式和技术的异构系统。方法 通过将消息队列异步缓存模式的调用特性和Web服务的标准化、跨语言、跨平台的访问特性相结合。结果 通过将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建立了一个灵活而又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分布式系统异步交互的体系架构。以Web senvice技术系统间访问的基础,在系统内部结合消息队列技术进行模块间任务的呼叫和响应,使整个系统间交互具有消息驱动的特点。同时,并不要求系统的两端是用同一种系统平台及同一种消息队列产品。这也使系统架构具有了广泛的适应性,它可以建立在绝大多数系统平台上。结论 在建立一个需要整合Internet上多个不同的服务系统的综合网络应用系统的过程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使这些异构系统以最为简洁通用的协议进行交互,其次是使这些Internet上的系统间交互成功高效的执行。Websenrice技术提供了被广泛支持远程方法调用的途径,而消息队列则提供了异步交互的成熟服务,借此整合了Websenrice和消息队列两种技术建立的分布式系统异步交互的体系架构,可以实现多种灵活的系统交互模式。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SS7业务平台中基于全局控制表的消息处理机制,给出了全局控制表的概念和方法。利用全局控制表可提高消息处理效率,并用来收集有关状态信息,便于实现消息的流量控制。文中还对消息在模块间传递机制以及不同主机上的模块间通信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