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中解放区是国共两党争夺相当激烈的地区。因此,这一地区土地改革的政策和历程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在中央的指示下,华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先后经历了土改、复查和平分等三个阶段。通过土地改革,不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调动了农民参军和入党的积极性,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审干工作,实现农民对新政权与党的认同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珊·桑塔格是西方当代最为重要的女知识分子之一,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和文化批评家,她具有令人钦佩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被誉为"美国最后的知识分子"、"美国公众的良心"。苏珊·桑塔格生前最重要的学术理论就是"新感受力",也是她思想的精髓所在。本文着重就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理论的意涵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去感受这位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的女性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的总路线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着重阐述它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的总路线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着重阐述它的基本内容、形成过程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对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意义重大.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重要论述围绕"谁来领导抗疫""为了谁抗疫、依靠谁抗疫""如何抗疫",提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要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为我国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其造型独特,形式多样,主题鲜明,意义厚重。本文首先追溯其历史及发展进程,随后对其制作工艺及构成进行较为详尽的讨论。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其主题的文化意涵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指出年画与模仿巫术及自我实现预言的内在关联及意义所在,并对其艺术风格的内源性宗教指向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陈巍 《科技信息》2011,(14):I0086-I0087
在"阶级斗争"的思想语境下,众多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者长时间以来认为,建国初期新解放区土改之所以能够暴风骤雨般在广大新解放区展开并迅速完成,关键原因在于改革的思想、路线契合了广大民众传统的社会心理和地权观念,满足了农民对土地和财富的"平均主义"诉求。然而,雨过云收之后,在重新认识中国农村传统的地权配置和社会心态的基础之上,我们发现,新区土地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进和开展,其实是以农民传统地权观念的嬗变为前提的。新区土地改革中,土改工作队通过一系列成熟的政治动员促使农民传统的社会心理和地权观念解体和嬗变,培育起以阶级意识和平均主义为核心的新的地权观念,进而保证新区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近代中国乡村的普遍状态,其根源与土地问题密切相关,解决民生的关键就在于土地问题。中央苏区建立以后,中共为解决乡村贫困及民生问题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在推行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贫雇农阶层的土地问题,这是中共在当时革命的形势下所做出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关于物理“终极探索”与“科学认知极限”的提法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读。本文结合一些常见的认识困惑,探讨这些基本科学哲学命题所蕴含的认识论本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抗日战争之后,我党根据形势需要有步骤地全面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并在不同阶段制定了与革命斗争形势相适应的土地改革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到1948年秋,在拥有1亿人口的解放区,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完成了土地改革,从而大大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对于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加速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个案访谈的基础上,从家庭生活内部的动态因素探讨未婚流动青年女工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认为未婚流动女青年与起源家庭之间表现为一种个体的崛起,并且这种崛起与父权之间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协商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伴随着对起源家庭经济贡献增加,女儿权力的提升;第二,伴随为他人而活与为自己而活的挣扎与冲突,女儿权利意识和主体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赵正平 《世界知识》2008,(12):40-41
马英九履新任务繁重,如何确保八年后国民党仍权柄在握,现在就需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3.
《新月》刊行时期,罗隆基与腐朽专制的国民党政权发生了激烈的政治冲突。他文笔犀利,言辞激烈,直戳国民党政权的痛处,自然引来后者对他进行政治高压。但罗隆基不畏强权,依旧用手中的笔与之斗争,不愧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一切知行活动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始终以意象为内容。它初由观察与记忆的两大支柱丰富意象,再由联想与想象的两大翅膀拓展意象(多),然后由形象与逻辑(二)的两大思维运作意象,最后由综合思维统合意象(一(0)),以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以反映意象系统。而这种结构或系统,可在哲学层面寻其意涵,以作为文学与美学层面之依据,以见其一贯性。  相似文献   

15.
建国之初,农村凋敝,农业生产发展迟滞以至破产,农民生活极端困苦。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制定法令政策,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这是人民民主革命在军事斗争胜利后的又一场重要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它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三农”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但靠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变革,从长远看来,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研究视角仅局限于党或政一元角度,很少把国民党和政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党政两个政治主体的剖析就是对党治政体本身的剖析。党治从1924年就开始了,不过范围狭小。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党治政体在全国正式施行。当对有关研究成果和材料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研究的基础已打定,但局限性极其明显。若用“党政体制”和“党政机制”这两个新概念来剖析党政二元结构,构筑其研究框架,并用政治学一些方法来研究它时,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党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全貌。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为了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对国民党内的各个派别展开了政治诱降活动,以达到分化中国抗日阵营的目的。对阎锡山的诱降是其分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第一个举措。阎锡山为了保住山西,在日、蒋、共之间求得生存,在合作反共问题上与日一拍即合。尽管日阎双方信使往来频繁,谈判不断,并达成了基本协定,但由于双方都是把这种勾结作为一种谋略来实施的,都相利用对方而不被对方利用,在关键问题上很难达成妥协,日方政治诱降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葬礼中唱孝与闲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意涵,唱孝的民族文化意涵为:一是对传统文化的形象概括与有效传承;二是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的完美再现;三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闲白则表示:对神灵的敬畏与期盼、对祖先的崇拜与赞美、对巫鬼的膜拜与祈求。祖先崇拜、巫鬼崇拜、自然崇拜构成了布依族原始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歌与白话充当了这种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随着文化的融合和主流文化的扩展,文化的多元发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天界神傩源自中原驱逐邪崇的理念,是中华远古傩文化在闽台信俗文化圈衍生的表演形态,较为完整地承袭了中华傩文化的核心思想与处事逻辑。它在借鉴传统“大神尪”傩舞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基于两岸民众信仰、情感与审美情趣,从神祇定位、身型扮相与行傩阵法等方面丰富“大神尪”傩仪的符号内容,使其融祭祀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塑造出正义凛然、俊美挺拔、不怒自威、武艺超群的将帅神尪形象,并从娱神娱人转化为两岸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蕴含着镌刻历史、传承艺脉进而根植人心的民俗意涵。两岸傩文化同根同源,台湾天界神傩是两岸信俗理念互渗与仪式互鉴的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现存政治体系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基于特定利益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作为一种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统一,政治认同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和认同主体主观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心理机制和社会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政治认同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有效性资源、制度性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等因素,其形成过程是通过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