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杂剧创作的代表,已进入了世界经典悲剧的范畴,产生了经典悲剧所具有的文化和美学价值。剧本以悲剧的视野传达出了伦理文化对个体生存的决定意义,展示了悲剧创作的特殊品格,表现了关汉卿对中国古代悲剧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的《单刀会》是元代历史剧的优秀代表,其思想内容中蕴含着强烈的大汉情结,这种大汉情结主要是通过主配角人物的唱词、大汉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对历史史实的篡改和超越来表达的,联系元代社会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汉代统治的强烈向往。  相似文献   

3.
从语意上讲,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窦娥所发出的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言,不是单纯的三种现象,它体现着浓郁的传统信仰民俗。血飞白练,昭示着窦娥的清白;六月飞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回归”意识的一种体现;亢旱三年,是祈求上天惩罚人间贪官污吏的理想。三桩誓言体现了“天人感应”的传统信仰民俗。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5.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与《藻海无边》中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梅森。但人物的塑造是截然不同的。《简爱》中的伯沙·梅森是一位精神畸形者 ,怪物。《藻海无边》中的安托妮特·梅森的故事却是一曲殖民主义的悲歌  相似文献   

6.
陆机《文赋》研究在《文选》钱氏学中占重要位置,特别精彩处有四:一、揭文胆;二、辨“警策”与“警句”;三、释工拙相参;四、证灵感。对李善注肯定少否定多,且有嘲讽口吻。《管锥编》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经典,是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的第一声春雷,在中国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影响难以估量;不可“臆说”。  相似文献   

7.
联书是《宋史》本纪中常用的笔法,它给人们了解事件的具体时间带来不便,对联书进行考察很有必要.高纪春先生的《对《《宋史·高宗纪》补正》一文的正补》提出的观点失之偏颇,对《宋史·高宗纪》的史实的考订、对《补正》作者原意的理解、对本纪联书问题的看法均有未妥,应予辨正.  相似文献   

8.
逍遥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达到逍遥必定要突破现实时空的束缚,在《庄子》中,庄子构筑了四个逻辑上对立的时空,并通过修辞让逍遥成为统摄一切时空的最高理想。仙境远离于现实,庄子通过蝴蝶梦境与游刃的艺境来弥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叶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2-53,57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可简称为《蝴蝶梦》,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有关于公案戏的杂剧,是以王婆为主唱的一部旦本戏。本文主要从这部杂剧所塑造的两个理想的人物形象入手,接着分析关汉卿在剧本中所写到的梦境的作用以及剧本的艺术特色,从而达到认识这部剧的价值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城隍》一文是《聊斋志异》的首篇,蒲松龄将它置于篇首有多种用意:第一,开宗明义,宣扬仁孝;第二,有所寄托,纪念叔父;第三,假借冥司,批判科举。蒲松龄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手段方面对前人多有继承创新,通过对《考城隍》的释解可以看出蒲松龄放言常有用意,为文多有寄托。  相似文献   

11.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出具体篇名。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有限,而且屈原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二十五篇之篇目迄今尚未论定。有几个争议较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篇目的确定:《九歌》的篇数问题;《远游》的作者问题;《大招》和《招魂》的作者问题。在综合文献考证和前辈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篇目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等人都认为元杂剧创制于关汉卿,而关汉卿作品中的有关内容及关汉卿同曲家、杂剧作家与演员的交往等事实.证明关汉卿的创作活动在1350-1300年之间而不会早于124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的创制也不会早于1240年。同时,杜善夫《庄稼不识勾栏》套曲、杂剧家石君宝的创作活动、《元典章》中有关禁戏的法令以及新绛县吴岭庄墓戏剧砖雕等材料,说明元杂剧在13世纪70年代就已流行,再考虑到它同关汉卿初创杂剧时的时间距离,就可以推断出元杂剧的创制不晚于1260年。由此即可知:元杂剧必创制于1240年至1260年的20年间。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表总括的范围副词,学界对限定性范围副词的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先秦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论语》、《左传》和《孟子》及成书于西汉的《史记》四部文献,对其限定性范围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数量方面,这一时期限定性范围副词呈增长态势,但不稳定,更替频繁,有些只在专书中出现;单音词占优势,复音词也已出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17.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典型的抒情环境、繁复的抒情意象、多样化的抒情手法等抒情特征,把握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作家要表述的思想情愫。  相似文献   

19.
6月15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表明,分属两个不同物种的蝴蝶通过杂交产生了一个蝴蝶新物种(Nature,vol441,p868)。这是生物学家首次发现动物的新物种可由异种杂交的方式产生,此前只发现过植物的新物种可由异种杂交而来。按照通常的理解,不同的物种就意味着生殖隔  相似文献   

20.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