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燕  阎慧臻  隆金玲 《科技信息》2010,(10):I0014-I0014
随着工科《线性代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之满足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当前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植入MATLAB为切入点,提出基于"情境创设"的实践教学,思考了该课程的实践性,论述了实践、认识相互补充的教学环节。基于"情境创设"的实践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应用MATLAB语言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大力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涉及到高校多环节、多阶段、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可从"双网络"实践教学基地、"双主线"实践教学体系、"双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双能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构建入手,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整体规划,确保资金、设备、人员和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支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动控制原理是"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建立了"探究式"教学模式。首先论述了"探究式"教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其次,给出了应用教学实验平台,建立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实践环节的方式;接着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本科生提前进行科研工作。实践结果表明,"探究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探究性学习与生物教学、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四个方面来研究探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及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师范类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建议。认为,要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充分发展,能在中等学校、高职院校和其他各类学校进行数学教学和相关教育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优秀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再特色"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形成"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成长教育"的教育合力。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邱小兵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33-134,136
"教学做合一"把学习设置到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对于传统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文从"措施和方法"、"实践验证"、"效果分析"、"教学做合一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财会课中运用"教学做合一"教学,符合财会专业注重技能和实践,面向应用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能力为目标,如何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坐标,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实践教学。强调在实践教学中应基于以"工作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进行情境教学;以工作情境为指导,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的内容以及侧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联系实际,坚持"项目和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与国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来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国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衔接成为合作方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从各个角度对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健全实践教学的科学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最终完成"SPT"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家具与陈设"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教学层次模糊、教学定位不清晰、教材老化、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进行改革与实践,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关键。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存在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等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重大调整,是一场包括课程观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西部教育在课程观念、课程资源开发和西部大开发的潜在优势,对于西部课程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着新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文章在认真解读新纲要的基础上,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课程意识以及培养途径给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以韶关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实践为背景,阐述了课程群建设的总体原则与建设思路,构建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群体系,分析了课程群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课程文化的界定,历来侧重不同、说法不一。课程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多是从课程是文化的载体及课程本身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两方面谈起,所以产生工具论和本体论两种课程文化观。显然,工具论课程文化观具有致命的弊端及局限,而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以其体现的主体性、生命性、反思批判性、民族性与开放性等特征与品质,更适合当下的课程改革及人的生命主体的塑造。在本体论课程文化观下,课程目标文化、课程内容文化、课程实施文化及课程评价文化都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基础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对策。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原则是“加强基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重视交叉学科”,重点是确定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科方向、培养学术梯队、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目标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及知识创新,实现由专科教育模式向本科教育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专科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时安排、课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教育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不足,因此,本文试图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实训实践课等课程的开设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教育课程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相应的专业设置也应随课程的改革而有所变化;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目标是一致的,课程开发技术标准的出台将会使高职“双证书”制度的问题得以根本性解决;在工作任务分析时既要分析工作过程的潜在的迁移性,又要着重分析职业平台的基础对职业迁移能力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将课程设置为德育课程、文化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并尽可能采用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对延庆县地方课程"新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开设背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实施策略和实践效果进行了介绍,对课程的实践建设提出了设想。认为该课程具有一定特色,取得了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科研成果显著提升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环节、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充实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和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家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和课程研究人员关于课程建设的文章,通过对上海范围内的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研究,对于同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校际协作教学实验研究、建立校际协作等各种学习模式进行归纳和比较。同时,通过上海几所高校对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课程群建设现状的了解以及课程建设取得前期成果的进展,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间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手段及实施方案,在了解各高校相关平台研究的同时,为上海理工大学在精品课程共享共建模式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