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由DCG记录的透射式体全息窄带带阻滤光器的光谱特性,分析其滤波特性。测量结果分析表明,滤光器有较窄的带宽,其半宽度小于13nm,1/10宽度小于19nm。在400—800nm可见光区域,对其主谱线的相对透过率小于2%,其它谱线的相对透过率大于85%。对半导体泵浦激光器主谱线532、0nm有优良的滤光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一种改进后的U型管圆锥泡声致发光装置,研究了乙二醇溶液中圆锥泡声致发光的发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光谱为从紫外到可见光波长范围的连续谱,在589 nm附近叠加有钠的3p-3s原子发射谱线.在钠的原子发射谱线左侧测量得到了Na-Ar分子激发态跃迁形成的蓝卫星带,并首次在声致发光实验中测得了Na-Ar的红卫星带以及钠的3d-3p原子发射谱线.最后,讨论了钠的原子发射谱线以及卫星带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工作在Rb原子D2线(5S1/2→5P3/2)780nm单透射峰的法拉第反常色散原子滤光器(Faraday Anomalous Dispersion Optical Filter,FADOF)中检偏器角度变化对单透射峰的影响,在室温时,发现检偏器角度每增加1°,峰值透射率平均增加0.21%,从相对值来说,从90°-89°时,等效透射率增加一倍.同时测量了检偏器角度变化对传统多透射峰FADOF的影响,以及铷泡温度、长度变化对透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前半部分介绍穆斯堡尔谱学的基本理论和仪器;后半部分介绍其在核物理、固体物理、化学、金属物理、选矿、磁性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一引言我们知道,钠原子放出的D线(黄光),通过钠蒸汽时,用光子探测器容易观测到被钠蒸汽吸收而强度减弱,也容易观测到侧方的共振散射光.而原子核的共振吸收及共振散射,则不像原子光谱那样,其观测要困难得多.从1929年库赫(W·Kuhn)开始试图观测r射线的共振吸收到1957年R.L.Mōssbauer实现这一观测,不少工作者在这  相似文献   

5.
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会伴有闪光现象.通过构建光谱和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对超高速碰撞产生的闪光频域信号和时域信号进行测量.实验得到了200~1 100 nm波段的光谱.通过对比原子发射光谱数据库确定谱线元素,并分析了铝的特征谱线ALI 394.40 nm和ALI 396.15 nm.对不同碰撞速度下的光谱进行比较,得出碰撞速度与闪光强度的关系.并结合光学高温计得到的光强随时间变化规律,对超高速碰撞闪光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原有的双波长高空探测激光雷达基础上,通过采用钠原子Faraday滤光器技术以及配合其他相关技术措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高空钠层的24h连续观测,从而为开展对高空钠层及相关高层大气特性的连续性观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近50h的初步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高空钠层白天的柱密度较夜间略有增加,观测到一个白天钠层突发现象,并初步比较了它与已观测到的大量夜间钠层突发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的双波长高空探测激光雷达基础上,通过采用钠原子Faraday滤光器技术以及配合其他相关技术措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对高空钠层的24h连续观测,从而为开展对高空钠层及相关高层大气特性的连续性观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近50h的初步连续观测结果表明,高空钠层白天的柱密度较夜间略有增加,观测到一个白天钠层突发现象,并初步比较了它与已观测到的大量夜间钠层突发现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多通道双折射滤光器是太阳磁场观测的重要仪器,旨为提高太阳单色观测能力.本滤光器中双折射晶体的折射率对温度变化敏感,因此需对环境进行恒温控制.温度测量是恒温控制的前提.本文设计并完成一个基于Pt100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给出了高精度测温原理,温度采集系统电路及温度校准测量方案.利用RR9710,TD—1等高精度测温仪对精度进行间接标定.测试结果表明:本温度测量系统性能稳定,小型高效,测量精度可达到0.02℃.  相似文献   

9.
激光显微光谱谱线强度与所研究原子浓度间没有确定的简单关系,其主要因素是激光显微光谱有自吸现象。本文提出通过理论模型进行自吸修正,使实验观测谱线轮廓转为无自吸校正曲线。该方法对改善LMESA的分析灵敏度,精确度很有用。  相似文献   

10.
测定标准液中钠元素的含量,提高测量精度。不采用空心阴极灯的前提下,利用火焰为低能级状态的原子提供能量,原子吸收能量后处于激发状态,原子可以在短时间内回落到未激发前的状态,回落的过程中产生特征谱线,测定特征谱线的强度后得出钠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在测定钠含量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针对高浓度值的溶液,精密度较高,标准偏差稳定在2.0%。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发射法测定钠元素含量的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的优点,重现性好,可以获得满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对新型铷775.9nm斯塔克型主动式原子滤光器中心波长的电场调频的实验研究。设计了抑制高压放电的双层结构的原子汽室,实验方案采用了双光子吸收谱观测及声光移频定标技术,当外加电场强度为11kV/cm时,频移约为50MHz。还进行了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长期观测表明,地球元素谱线波长是高度精确不变的。宇宙中的引力可引起元素的谱线移动,但未见日食对地球元素光谱影响的观测报道。根据李政道博士的“真空工程”理论,可以推测到日食期间地球元素光谱是会受到影响的。据此,华中理工大学引力实验中心与武汉、黄石两地有关光谱工作者合作进行了联合观测。于1987年9月23日上午,在武昌、青山,汉口、铁山、新下陆等五地,用六台摄谱仪同时拍摄地球元素的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谱学理论分析氩原子谱线波长为794.8 nm的特征谱发射系数、连续谱发射系数和总发射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连续谱对标准温度法的影响,并对标准温度法的曲线进行修正;利用具有高速摄影的电弧光谱采集系统拍摄氩原子波长为794.8 nm的特征谱的电弧图像;根据修正后的标准温度法计算直流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的电弧温度场分布,对修正前、后的电弧温度场加以比较.结果表明,考虑连续谱时,电弧的温度有所升高.结合光谱仪拍摄的电弧谱线强度分布规律表明,连续谱对氩原子波长为794.8 nm的特征谱的温度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磁螺度应用到天体物理尤其是太阳物理上,从而变为一个热门的领域.螺度用以描述磁场的复杂结构,例如磁场的扭曲、缠绕、连结、编辫,作为一个物理量,与能量不同,在完全理想的磁流体力学(MHD)中,它是一个守恒量.在磁重联过程中,螺度近似守恒,应用到太阳大气上,可以计算磁螺度的传输.最近的观测发现在太阳上螺度存在南北半球的不对称性,北半球主要为负螺度,南半球正螺度占优势;阐述了在太阳大气不同层次这种不对称性的表现形式,并介绍了对这种规律的有代表性的解释;介绍了国际国内螺度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有待于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利用单轴晶体的双折射效应及偏光干涉原理设计的三元组合的石英晶体双折射滤光片.给出了双折射滤光片的滤光原理,并分析它的参数特性.通过实验给出了三元组合双折射滤光片的透射曲线,其透射光谱带宽较窄,次峰被抑制在10%以下.用在脉冲激光器中时,具有450nm宽调谐范围.在设计时采用了法布里玻罗来压窄线宽,达到5nm以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精确佛克脱线型的表达式,对于平板几何体和柱形几何体,计算了组成He Ⅰ 1 083.0 nm共振线1 083.034 nm,1 083.025 nm和1 082.908 nm三条线的逃逸几率,同时计算了吸收原子在基态的原子数密度,分析了逃逸因子对谱线中心光学深度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相一致,此计算对于探测太阳或其它天体中氦的浓度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40Ar10+轰击Al和Si固体表面形成的200 ~ 1000 nm光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离子源提供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0+入射到Al和p型Si表面所产生的Al, Si, Ar原子的200~1000 nm特征光谱的实验测量结果. 结果表明, 低速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原子相互作用可有效地激发靶原子和靶离子的特征谱线, 而且由于发射二次电子的无辐射退激与辐射光子退激过程的竞争, 使得在p型Si表面上Ar原子的光谱强度总体大于在Al表面上的光谱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多色量子纠缠态,即纠缠态各个组分的载波频率不简并,该类量子纠缠态在量子信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文章中,实验制备了频率可连续调谐的双色连续变量纠缠态,其中,纠缠光束中的一束波长位于碱金属铷原子的吸收线波段(795nm),另一束位于光通信波段(1 560nm).在此基础上,利用饱和吸收光谱技术观测了铷原子D1线的超精细跃迁谱线,实现了双色纠缠光场到铷原子D1线的超精细跃迁线的精确调谐.  相似文献   

19.
在端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过程中,易电离元素引起的非光谱干扰,常常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钠基体对分析谱线产生的干扰和用钇作为内标元素来补偿钠基体的干扰.在高功率和低载气流速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离子线且其总能量大于10 eV时,内标Y 437.494 nm可以很好的补偿不同钠浓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速度小于Bohr速度(vBhor=2.9×106m/s)的高电荷态离子40Ar16 (动能EK=150keV,速度v=8.5×105m/s)入射金属(Ni,Mo,Au和Al)表面,同时测量产生的Ar原子近红外光谱线和X射线谱.实验结果表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表面俘获电子中性化,形成多激发态的Ar空心原子,空心原子退激辐射从近红外光谱线到X射线波段谱线,近红外光谱线辐射强度说明,低速高电荷态离子在金属表面中性化过程中,金属的功函数起着重要作用,进而验证了经典过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