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我国的农村文化遗产正处在不可逆的大量毁损的紧迫关头。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无疑是把双刃剑。要将文化遗产保护自觉地纳入新农村文化建设体系中,扭转农村文化遗产惨遭破坏的局面,使农村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的保护,并进而发挥农村文化遗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在老区的土壤中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欠发达老区农村拥有着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弘扬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用历史的经验和精神遗产指导欠发达老区的新农村建设,对更好地解决当前的农民问题,引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存在基础和发展空间不断弱化,以致钢筋混凝土正逐步淹没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为了过去,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很多已经濒临绝灭。我们应该科学的界定民族传统体育的范围,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以政府部门行政保护为主导、民间团体自发保护为主体、积极吸引群众参加的立体化保护模式,更好地保护我国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徐红 《科技信息》2011,(12):I0358-I0358
华夏大地在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后,积淀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瑰宝,是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滋养,新文化建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相似文献   

6.
胡爱祥 《科技资讯》2011,(36):249-249
作为有着数千年农业立国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而随着现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将此要求与优秀民间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文化传承的一半规律,也是现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西递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缓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村镇建设的矛盾,当地政府决定另择地建设西递新村.西递新村的规划不仅要面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普遍问题,又要延续徽州古村落历史沉淀的淳朴美,力求将新村营造成一个既有传统聚落影子,又有全新理念的现代村落,实现新旧村落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保护利用好农村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土地的流转空间、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杏亚婷 《甘肃科技》2010,26(7):153-154
阐述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结合康县实际,从生态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说明了在陇南山地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水土保持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梁素田 《甘肃科技》2010,26(2):14-1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理清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思路,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就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