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撰著提要     
一文学哲学史地类 古书疑义举例补—(一)语中异字同义例:如庄子山木篇日“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行泄义同。大宗师篇曰“神鬼神帝生天生地”,神生俱有引出之义。(二)一字不成词则加助语例:如书盘庚“民不过有居”;诗瞻仰:’‘蟊贼蟊疾麻有夷届”,有,夷绋以助语。(三)助语用  相似文献   

2.
此文可大体确认为东晋后期之作,或成于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作者可能为道生一系后学.“神道自然”观为其主旨,并据此抨击道教民俗神泰山神府诸神.佛教“阎罗王”神系,本据道教泰山冥府神系而成,却反过来斥泰山神府及都录使者为“神不正”者.正统佛教看重隔世果报,反对现世祭神感通,因而痛责泰山神祭.同时,本“不杀生”教义,声讨泰山之祀供奉“牺牲”.此文从一个侧面,折映出方兴未艾的佛道论争,以及佛教力图摆脱道教影响而独立的意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     
小易 《科技智囊》2013,(12):79-79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之,吉无不利。”这段话的原意是: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兴起,实行变革,使百姓不过于疲惫劳累,致治而化育,使民从其所宜。易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可长久。所以“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吉祥而无所不利。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都把春节当成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来过。宝岛台湾的过年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但更为隆重、持续时间更长。一般来说,台湾的过年习俗分为“尾牙”、守岁、新年和灯节四个时间段,前后持续一个多月。“尾牙”刚进入农历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了起来。腊月十六日这天是“尾牙”。所谓“牙”,是祭拜土地神的仪式。台湾人非常敬重土地神。在他们看来,土地出产五谷,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只有祈求土地神尽心护民,才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商人的生意才会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因此台湾民众最喜欢…  相似文献   

5.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6.
在柏拉图看来,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与神相似”,在于“人向神生成”,在于踏上哲学之途,借此育养非凡的德性,最终成为经世济民的“哲人王”或爱智求真的“完善公民”。这一思路不仅折映出古希腊“人文化成”的理想追求,而且代表了柏拉图的道德哲学思想。当然,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这一理想在本质上是难以实现的,但其作为一种希冀的目标,却具有范导人类德行和启发人们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的大門”在印度北方省北部、喜馬拉雅山南麓、恒河右岸,有个古老的宗教城市哈德瓦。据传说,为印度教徒所崇拜的湿婆神就住在这个城市北边的喜馬拉雅山中,因此,这里成了朝神的香客必經之地。“哈德瓦”在印地语中也就是“神的大門”的意思。从哈德瓦向西,蜿蜒着終年积雪的喜馬拉雅山支脉,它叫做“西瓦利克山”,在梵文中,它就是“湿婆神的眼眉”的意思。常受旱灾侵害的印度人对于水,对于恒河是有着無比的尊敬和热爱的。他們把恒河叫做“母亲恒  相似文献   

8.
从神象演进的范式看希腊神话的特性及其文化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神象“三像”(兽形神、人兽神与人形神)的演进与人类自我意识“三我”(“无我”、“混我”与“准我”)发展的关联为视角的观照下,希腊神话的神象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其一,兽形神、人兽神的缺席与人形神的延席,其二,人形神的“形神俱灭”。这两个特征孕含着西方文化相应的两大特色:“二分”文化与思辨理性。  相似文献   

9.
莲山仙芝     
林唐富 《科技潮》2009,(2):F0002-F0002
茗品溢香飘灵韵,仙霞清华悦神怡。 “正华天成”品牌莲山仙芝是纯茉莉香花茶。是以大白茶595春茶单芽为原料。呈兰花香型,用“三伏”中香气浓烈的茉莉鲜花,精工窖制多次而成。  相似文献   

10.
成人、成事的中国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谨 《科技智囊》2006,(6):46-47
一则关于美、中、日管理哲学比较的短文中,把美国的管理比喻成“划龙舟式”的管理,“划手”背向前方,一定要步调一致,听从指挥、严格遵守“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信条。凡是缺乏效力、跟不上多数的人就要被淘汰;日本的管理则好比“抬神轿”,除了技能方面的要求外,日本人非常重视经营理念,抬神轿时没有人指挥,抬轿的人有高有矮, 有人用力,有人不用力,有人摇摇晃晃, 增加了阻力,但是被抬的神并不发号施令。然而摇晃的结果,则是每个神轿都  相似文献   

11.
公元1900年,北方各省掀起了轰轰烈烈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影响遍及全国。同一时期——1900年7月到1901年1月间,浙南各县,主要是平阳和瑞安,在“神拳会”的领导下,发生了一次反帝斗争,历史上称作“拳民运动”。为了配合中国近代史教学,发扬家乡人民的革命斗争传统,  相似文献   

12.
“盘古”借音于“盘瓠”,其创世内容出自印度,故事成于中国南方,与中原的土地神“毫”毫无关系。“太一生水”脱胎于“水生天地”,这是不同于帛书甲篇的另一种创世神话。后世的“人日”习俗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创世神话。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本。多少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就是摆脱落后的土壤栽培法,能象工业生产那样,在舒适的厂房里“制造”人类生存所需的植物。今天,日本千叶县已经有了一家这样的蔬菜工厂,使人们的梦想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④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网络“神翻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现象,对其研究日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文诗歌“I Am Afraid”的五个汉译本——一个普通版本及四个“神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神翻译”版本与原诗的异同,“神翻译”更接近于一种“刻意的改写”,不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动静观是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上重要思想之一,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思想进行概述,得出在传统体育养生中通过体现“动形养生”、“静以养神”“动静兼养”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神 秘幽灵”的 诺查丹玛 斯,据说400年前便预测到诸多后世发生的重大事件。他写下的那些谁也看不懂的诗句,是怎么被后人“理解”成预言的?本期将以科学的态度加以解释,并介绍一位当代的科学预言家,看看历史是怎样验证他对未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希腊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她既是崇高的春天之神、爱情之神,同时,她又是充满原欲之神、淫荡之神,该符号的“神格”出现了“文明”与“野性”之间的巨大张力。这一巨大张力常使国人感到百思不解。这个在以“伦理”为轴力的中国“文化范式”看来充满背谬、分裂的神格,当将其置入以“命运”为轴力的西方“文化范式”时,却是一个亲和、谐调、逻辑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神判”即“神明裁判”,又叫“神断”、“神裁”、“天罚”、“巫术裁判”等等。“神判”是一种世界性的法律文化现象,是初民社会原始宗教意识的表现形式,它“几乎是所有古老民族在诉讼审判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方法。”[1]在古代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的古老法典和民族习俗中;和西方早期口承法律文化时代的日耳曼民族习俗以及他们的成文法典中,我们都能看到神判以及神判的痕迹。本文拟就中西神判问题作一对比探讨。一、神判的性质及其阶段性1、神判是先验性与经验性结合的“适应性行为”。神判是一种信仰的制度化模式,马克·布洛克在论及神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化角度对中西方宗教进行比较,指出西方宗教中的神是由超人类的终极之神所赋予,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罪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单向的皈依,其宗教态度是膜拜,其价值张力是远离世俗;中国宗教中的神则是由现实中的杰出人物经过修炼而成的,其宗教的原始动力是“畏感”,故而其人神关系是双向的交换,其宗教态度是恭敬,其价值张力是固着世俗。文中还以此解释了中西宗教中其他一些方面(如对异教的态度、宗教的地位、屋顶造型以及不朽观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