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废催化剂中湿法回收Mo和Co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从含Mo和Co的废催化剂中回收Mo以及从提Mo后的Co渣中提取Co的工艺方法.探索焙烧、除杂、沉Mo和沉Co等工序的技术条件,分析影响Mo和Co浸出率的各个因素,确定合理的回收工艺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催化剂粒度0.154mm,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2h,液固比3∶1,浸取时间4h,浸取温度90℃为碱浸取回收Mo较佳条件,浸取率达95%以上;二步酸解法能有效浸出Co,浸取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硫酸烧渣浸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玲  陶颖 《开封大学学报》2000,14(1):33-35,48
以硫酸烧渣、废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铁。通过活化焙烧及硫酸浓度、固液比、浸取时间等关键工艺条件的研究,得到了最佳浸取条件,潭中铁浸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绿茶连续逆流浸取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用L型螺旋式连续逆流浸取器浸取绿茶时,浸取温度和水茶比对沿浸取器长度与浸汁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显著影响,但随浸取温度的升高,影响程度减弱,而浸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获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对该浸取器的设计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均匀设计理论,对影响聚合硫浸取效率的浸取温度、液固比及浸取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灰色理论在均匀设计试验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均匀设计和灰色理论来研究浸取分离的影响因素并确定优化浸取条件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FeCl_3溶液浸取辉锑矿(Sb_2S_3)的各种影响因素,并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确定了该浸取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浸取温度95℃,浸取时间1.5 h,液固比6.0,FeCl_3过量系数1.1。影响锑浸取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浸取温度、液固比、FeCl_3过量系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6.
凹山磁铁精矿球团焙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马钢凹山磁铁精矿球团的氧化焙烧制度对成品球团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时间为15min,焙烧温度为1250℃时,球团矿强度可达3000N/个.亚铁含量在氧化时间18min时,可降至3%左右.生产优质球团矿的最佳焙烧制度为:氧化时间15min;氧化温度950℃;焙烧时间15min;焙烧温度1250℃.  相似文献   

7.
石煤矿渣中钒浸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浸取助剂,考察了浸取pH值、浸取温度、浸取时间和液固比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与不加浸取助剂比较,相同温度和液固比的钒浸出率可分别提高20%和15.6%,pH值和反应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表明: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作浸出助剂,用pH值为2的磷酸水溶液浸取,在温度为80℃,液固比为2:1(mL/g)的条件下浸取60min,钒的浸出率可达45.63%.废渣浸出液经铁屑微电解共沉淀法处理,钒去除率可达97.6%.  相似文献   

8.
浸取环境对电解锰废渣中锰浸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解锰废渣中掺入锰矿粉,以提高锰废渣品位,探讨锰废渣中锰的硫酸法浸取回收效果.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矿渣比、液固比、浸取pH值、浸取温度和浸取时间等因素对锰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取条件为:矿渣质量比3∶1、液固比3∶1(g/mL)、浸取液pH值2.0、浸取温度60 ℃和浸取时间3 h.最佳浸取条件下,锰浸取率达42.38%,与不加锰矿粉的浸取方法比较,锰浸取率提高了1.01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量比,浸取时间,温度,液固比等因素对从废渣中回收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碱浸的工艺条件,浸取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0.
甘薯茎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溶液提取甘薯茎中总黄酮,考察了乙醇浓度、温度、固液比、浸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实验条件:乙醇浓度50%,浸取温度80℃,固液比1∶20,浸取时间3 h,总黄酮提取率为74.6%.  相似文献   

11.
结合热敏技术、微胶囊技术,在制备出粒径1 μm以下热敏微胶囊基础上,测量了囊壁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对显影后的影像进行了对比.随显影温度提高、显影时间延长,影像密度呈现出先增大再逐渐达到稳定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显影温度、显影时间条件对影像密度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显影温度为130 ℃,显影时间为5s.  相似文献   

12.
基于等效时间的混凝土绝热温升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不同养护温度下的混凝土绝热温升进行了研究,采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探讨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养护温度之间的关系.引入等效时间的概念,根据Arrhenius函数和指数函数研究水化热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最后采用反演分析方法中的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试验数据,确定绝热温升和等效时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温度对混凝土水化热最高绝热温升影响不大,对于某种混凝土存在唯一的绝热温升与等效时间关系曲线,可以用等效时间描述温度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处理、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不同的时效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时间对超高强铝合金硬度的影响,并利用正交方差分析对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固溶温度为460℃,固溶时间为400、60、200 min,时效温度为130、150、170℃,时效时间为10、15、20 h的条件下,各参数对硬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利用多种方法对山东省1960—2009年的年平均气温、季节平均气温进行了特征分析以及突变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山东省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7℃/10a,并在1997年发生增温突变.增暖趋势的显著性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春季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35℃/10a;夏季增温缓慢,以0.08℃/10a的速率增加;秋季增温略低于春季,增温速率为0.23℃/10a;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为0.45℃/10a.季节突变分析表明:春季平均气温在2000年发生突变,秋季均温在2004年发生突变,冬季均温在1986年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典型地段变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区路基变形问题的核心就是研究路基内地温的变化.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典型地段气温地温均低、气温高地温低、气温地温均高3种不同地段在工程热扰动阶段、路基趋于稳定阶段、铁路长期运营阶段的地温变形原始资料,得到相应地段在不同时期的地温和变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气温、地温均高地段路基抵御未来气温升高的能量积累不足,产生的沉降变形量最大,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粘弹性理论的天然沥青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天然沥青低温性能欠佳的问题,采用低温弯曲流变试验(BBR)对不同掺量下的橡胶/天然沥青及SBS/天然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进行试验,并结合Burgers模型对其蠕变数据进行拟合以分析天然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橡胶和SBS掺入使XRA和TLA天然改性沥青的粘性和弹性得到相应的改善,且其松弛时间逐渐减小,耗散能比与蠕变导数逐渐增加,低温下的应力松弛能力及弹性后效的到改善;在同一温度下,橡胶和SBS延缓了XRA与TLA到达蠕变稳定的时长,但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其蠕变稳定时长逐渐减小。随着橡胶和SBS掺量的增加XRA和TLA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有显著的提高,且橡胶对XRA和TLA天然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的改善优于SBS;随着温度的降低,不同掺量下的橡胶和SBS对其低温性能的改善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半干旱草地9种植物的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皿纸上法进行萌发实验,调查超低温、低温、室温储藏方式下每种植物的种子萌发率和萌发开始时间、峰值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表明:超低温和低温储存下的种子萌发率比室温保存的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16.7%和15.2%.室温储藏的种子与其他两种储藏方式相比,萌发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更早,萌发持续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温度传感器与其所处介质环境交换热能的速率和温度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无关这样的认识,提出了无需利用温度传感器静态特性的热时间常数测量方法,推导出了温度传感器的热时间常数方程.该方法用两个不同大小的功率对同一个温度传感器进行两次恒功率加热,在这两次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的介质环境、传感器加热开始时的温度和传感器加热截止时的温度分别相同.根据两次加热过程所用的时间和功率就可以计算出温度传感器的热时间常数.该方法理论严谨,技术可行,无由温度传感器静态特性的离散性和非线性带来的测量误差,为准确测量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热时间常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良微孔板法, 考察pH、温度、培养时间和目标污染物浓度4 个环境因子对3 株氮杂环芳烃降解菌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 pH、温度、培养时间对生物膜的形成影响显著, 且各降解菌的最佳成膜条件分别为: BC026成膜的最适pH为7,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36 小时; BW001成膜的最适pH为8, 最适温度为35℃, 培养时间为48小时; BW004成膜的最适pH为7~9, 最适温度为40℃, 培养时间为36小时。在0~1600 mg/L的目标污染物浓度内, 目标污染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去趋势波动分析法研究了全国176个站点的1960—2005年冬天日最低温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和对应的极端低温回归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结果表明,这176个站点的回归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标度指数在0.42~0.72之间,冬天日最低温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标度指数在0.55~0.8之间,而且回归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比冬天日最低温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弱,在全国这2种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的强弱分布大致相同,回归时间序列的长程相关性与冬天日最低温度序列的长程相关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