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华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42-142,94
针对靖远矿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湿陷性黄土特性,对该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探讨总结,希望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调查分析了新疆伊犁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介绍了预浸水法在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情况,说明这种方法可以消除黄土地基的自重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灰土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和适用范围,重点论述了灰土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如何考虑负摩擦阻力的问题,提出了灰土井在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并以工程实例证明了灰土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房屋裂缝及地基沉降事故,对其岩土工程条件、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严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措施及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将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结构物安全、稳定。本文就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原因,介绍了3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排水、边坡防护、路基监测、路基养护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控制路基沉降,为今后的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同心至固原段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采用强夯方法,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根据施工的方法、试验数据、理论分析,提出了强夯法治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理论方法、施工方法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戴贻丽  邓武 《甘肃科技》2005,21(7):143-144,85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分布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方法,结合禹阎高速公路C16和C17合同段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了换填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等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作用原理、质量控制及施工过程监测。  相似文献   

10.
李华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5):296-296,F0003,F0004
分析了黄土湿陷的成因与本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基础上,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及分布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是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本文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路基填筑问题进行了阐述,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强度降低显著,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对建筑物危害很大。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一般采用“换填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等。灰土桩挤密法是加固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其合适的处理深度一般在5—15m,这是一般浅基加固方法如土垫层、强夯所难达到的,是消除或减少较厚黄土湿陷性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对灰土挤密地基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让“挤密法”在今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陷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了造成湿陷性黄土地基发生沉陷的原因,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存辉 《科技资讯》2009,(5):131-131,133
提出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阐述了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地基处理措施,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等三种措施的具体内容,对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抗剪抗弯能力弱、浸水易发生湿陷变形。地基不均匀湿陷沉降变形极易引发地基、基础局部产生脱空现象,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物地基基础局部产生脱空变形进行了研究,假定湿陷性黄土地基表面及地层表面不均匀沉降曲线符合Peck公式,利用静力平衡、Fourier级数对弹性地基梁挠度进行了数学表达式推导,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结果发现变量k取10和100时的值基本相同,湿陷性黄土地基表面及地层表面不均匀沉降曲线基本符合Peck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砌体结构建筑检测、加固、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殷征  肖明贵  顾展飞  李成庆 《科技信息》2011,(9):I0310-I0310,I0373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本文阐述了湿陷性黄土湿陷的机理和工程特性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类似工程的研究与施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成福 《甘肃科技》2010,26(7):118-120,66
通过对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原理分析,提出了几种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治的办法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建永  高丹 《科技信息》2010,(24):29-30
强夯法是处理湿陷性黄土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经过强夯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显著提高,可以消除湿陷性而作为一般建筑物地基。强夯法经过多年的施工发展应用,其优点已被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20.
李明明  吴亚东 《科技信息》2012,(23):342-342,381
湿陷性黄土的定义、特征及其分布范围,列出常见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挤密桩对于消除湿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