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招工难"现象频现,"机器换人"已成为大势所趋,通过"机器换人"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用工难题、提升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水平已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前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快速上涨、"招工难"的双重压力。200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3.
正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第一只无线飞行机器昆虫振翅起飞了!美国科学家首次让其研制出的"机器蝇"(Robofly)独立振翅飞行,这或许只是微型机器人的一次小振动,却是整个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大飞跃。"机器蝇"由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研制,其体重与牙签相当。该团队称,该"机器蝇"由激光驱动,自带"大脑"。研究人员把激光束对准位于"机器蝇"顶部的一块光伏电池,其能将激光转化为电能。但  相似文献   

4.
战场上一群上窜下跳、钻墙打洞的机器鼠异常活跃,它们时而通过下水道潜入敌方阵地侦察情况,时而钻入墙洞投放爆炸物。它们不仅可以做士兵可以做的事情,还可以做战士不可以做的事情。它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种机器鼠并不是什么科学幻想小说中的角色,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新近添置的两种"机器人"。与其说是机器人不如说是机器鼠更贴切,因为无论外形还是本领都与鼠非常接近。这两套机器鼠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为在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5.
8分钟     
正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表演环节上,24台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着"冰屏"与24名轮滑演员,配合地面投影不断变幻曼妙舞姿,惊艳世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多台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共舞,它实现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短短8分钟,浓缩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近20年的努力。为了让机器人在演员频繁移动、场地复杂光照情况下"看"得见、"看"得准,团队研制了全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精确度达到毫米级;为了让机器  相似文献   

6.
<正>机器人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热点之一。所谓"机器人",一般人们把它定义为"像人一样的机器"。所以有些人认为,机器人应该做的和人一模一样,其实非也。实际上,机器人是利用机械传动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能模仿人某种技能的机械电子设备,所以机器人的样子不一定必须像人,只要能自主完成人类所赋予它的任务与命令,就属于机器人大家族的成员。下面小编带大家来一起认识智能时代中最不像人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7.
<正>iRobot的成就iRobot创立于1990年,是目前美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最为成功的企业,是世界领先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也是纳斯达克机器人第一股,无论从技术水平、从业历史还是从产业化程度来看,iRobot都是全球服务机器人发展的领军企业。目前,iRobot在家用机器人、军用机器人、航空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各领域都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单是家用清洁机器  相似文献   

8.
<正>在迄今人们所研发的各种柔性材质中,自主型液态金属所表现出的变形能力、运转速度与寿命水平等均首屈一指,这为其平添了诸多重要用途。就在近日,中国科学家制造出了世界首台液态金属机器。该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一种异常独特的现象和机制,即液态金属可在吞食少量物质后,以可变形机器的形态实现长时间高速运动,以及无需外部电力供给的自主运动,这为研制实用化智能马达、血管机器人、流体泵送系统乃至更为复杂的液态金属机器人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许多外国科学家表示:"液态金属机器人几乎已在眼前,并且它们由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9.
提及机器人,人们就会想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以及各种服务机器人。很少有人想到作战用的军用机器人——机器士兵,因为它是一种军事机密。最近,《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到下世纪初,将研制出能操纵飞机的机器人。它驾驶飞机能自动寻找攻击目标,如目标已遭到破坏,能自主飞向另一目标;在遇到敌人攻击时能采取规避行动。英国机器人专家透露,5年后,机器人将在战争中代替人去冲锋陷阵。这些机器士兵将具有10亿个电子神经元组成的人造脑,配备一系列经过生物技术改造的武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拥有群体智能,能协同作战;如果某些部件遭到破坏,其他部件会自动调整,并继续运行。早在70年代末,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通过各种试验来证实军用机器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5,(13):23-2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12.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9,(10):32-33
卡通电影<杰森一家>中的机器女佣"罗茜"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但她的烹饪功夫十分了得,清洁工作也做得相当到位:而现实中的家用机器人可没有那样乖巧.如果你把手放在本田公司制造的实验智能机器人"阿西莫"或丰田公司制造的"伙伴"机器人手上,那么它们就会问候客人、端上饮料,甚至演奏乐器来娱乐客人.然而,你能买到的家用机器人仍然只能用于某一种工作.不过,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至少可以把它们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沈志珍 《科学之友》2005,(23):28-29
尽管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机器人,然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笨拙的机器",很少像真人;然而,美国得克萨斯州丹顿市一名叫做克里斯·威利斯的机器人发明家正在全力打造一种可以以假乱真的"美女机器人".  相似文献   

14.
最近报载,美国开发出来一种"机器马"(也叫机器骡子).这是一种4条腿的机器人,行走平稳并且敏捷,它们的行进速度每小时能够达到80千米.适用于各种地形和陡坡,它可以载重40多千克,从而减少士兵负重,加速部队的行进速度.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3,(10):12-13
未来的机器人不再只是简单的机械金属支架,人类正在尝试着将智能赋予这些冰冷的非生命体,让它们能够"活"起来。在国际"活机器"展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机械融合体,让我们一睹未来人机融合的新生物。仿生机械手活机器展展出的一款仿生机械手,名为"Shadow Dexterous",拥有20o的自由度,指尖上装有力量传感器和超灵敏触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国外不仅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而且出现了功能奇特的"机器动物"。这些机器动物,是电子、机械和塑料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在人们生活和生产领域中发挥了许多奇妙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一家研发机器人的高科技企业。原本平行发展的两家企业,一起汇聚在达安创谷,发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共同合作研制出新一代智能轮椅——助行机器人,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这一切得益于大健康领域"没有围墙的孵化器"——达安创谷。"生态圈"注重分享开放"我们现在的孵化器6.0版本就是一套机制,由生态圈里所有企业共同运行。"广州市达安创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珞指着展示墙上的达安创谷生态圈图片说。围绕图片中间"孵化器  相似文献   

18.
<正>罗塞塔任务夺得了此次《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的冠军,以下荣登亚军榜的九项研究涵盖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以及人类考古学等诸多领域。懂合作的"机器人"不需要上司机器人在与人类合作方面一直都表现得越来越出色,然而2014年有好几支团队的研究表明,机器彼此之间也能合作,无需人类的监督。机器人科学家一度还绞尽脑汁要改善机器人个体感知周围环境、对新的情况作出反应的能力,那时候,让一队队机器人各自执行任务似乎看起来还不到时候。可是在数  相似文献   

19.
搬运机器人     
正有时我们买了很多东西,却没那么大的力气去搬运。或是,在需要搬走的时候,由于距离问题,而要来回搬运很多趟。这时,如果有人帮助我们搬运就好了,可是,这又不能保证东西的安全。于是,有人发明了搬运机器人帮我们人类解决这一问题。美国一家机器人公司开发了一款搬运机器人,她可以"贴身"跟随用户,帮助搬运重达  相似文献   

20.
仿生机器鱼     
据悉,经过上亿年进化的鱼类在推进效率、灵活性、可操纵性等方面,具有超越任何人造水面和水下运载器的优越性,一直为仿生科学家所关注。目前许多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鱼形机器人的研究,美国和日本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日本三菱重工就研发出用于观赏的机器鱼,市场售价达到每条1000美元。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也致力于相关的研究。今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功研制成名为SPC—Ⅱ仿生机器鱼,这条特殊的“大鱼”也成了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在大风大浪中安然行进SPC—Ⅱ仿生机器鱼身长1.23米,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