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细粒蛇纹石对承德某硫化铜矿浮选的恶化问题,研究起泡剂对细粒蛇纹石浮选的影响和机理。通过浮选实验、表面张力测定、最大泡沫量和泡沫稳定性测定、润湿接触角测试和泡沫水回收率测定,考察起泡剂种类和浓度、溶液表面张力、泡沫稳定性对细粒蛇纹石浮选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蛇纹石接触角仅为37.5°,天然可浮性差;起泡剂的加入不能改变蛇纹石的润湿性,但能显著降低液相表面张力,改变泡沫量和泡沫稳定性,影响气泡的兼并以及气泡的直径和含水量,从而影响细粒蛇纹石的浮选回收率;细粒蛇纹石浮选回收率与泡沫水回收率、泡沫稳定性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亲水的细粒蛇纹石通过泡沫水的机械夹带上浮。  相似文献   

2.
选取四种不同粒级蛇纹石,利用Hallimond管考察了调浆时间对水镁石及蛇纹石回收率的影响,通过检测矿浆pH、Mg2+浓度、Zeta电位、接触角及矿浆黏度,系统研究了蛇纹石的水溶性及其对油酸钠捕收水镁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浆时间增加,蛇纹石表面Mg2+溶解量逐渐增加,致使蛇纹石Zeta电位降低.此外油酸根离子易与溶液中Mg2+作用,消耗大量油酸根离子,致使水镁石回收率降低;蛇纹石粒级越细、调浆时间越长,则蛇纹石矿浆黏度越大,浮选过程中泡沫稳定性越强,导致蛇纹石的泡沫夹带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针对蛇纹石易恶化硼镁石浮选环境的问题,通过浮选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蛇纹石及矿物量配比对硼镁石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中蛇纹石与硼镁石颗粒间易发生相互作用,随着矿样中蛇纹石含量增加及蛇纹石粒度减小,硼镁石回收率逐渐下降,并且细粒级蛇纹石对硼镁石回收率影响更为明显,能显著降低硼镁石回收率.结合矿物zeta电位的测定及DLVO理论计算,对溶液中矿物颗粒间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表明矿物表面电性差异是矿物颗粒间相互作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绢云母脉石在浮选过程中容易通过夹带进入精矿,影响精矿品位,为探讨影响绢云母夹带的因素,更好地控制夹带,通过筛析、表面张力测定及纯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绢云母的夹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绢云母脉石粒度的减小,绢云母夹带率呈线性急剧增大,泡沫水回收率先缓慢变化后急剧上升,导致绢云母的回收率急剧增加;随着绢云母矿浆质量分数的增大,夹带率变化不大,泡沫水回收率缓慢增大,导致绢云母回收率缓慢增加;不同种类及用量的起泡剂对绢云母夹带行为有很大影响;煤油作为消泡剂能很好地控制绢云母夹带。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粒度低于38μm的微细粒辉钼矿在不添加或者添加柴油时的浮选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添加柴油时微细粒辉钼矿的浮选速率常数小,浮选回收率低;而在添加柴油的体系中,柴油用量的增加可以增大疏水团聚体的粒径,提高浮选速率常数,从而增大微细粒辉钼矿的浮选效率;矿浆pH对微细粒辉钼矿浮选速率的影响较大,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辉钼矿的浮选速率常数明显大于碱性条件下的速率常数;在柴油体系中,降低pH会促进辉钼矿颗粒的聚集行为,但聚集程度增加不大,从而引起辉钼矿浮选回收率增加不明显;适当增大搅拌转速也可以促进微细粒辉钼矿的聚团行为,增大团聚体的平均粒径,提高其浮选速率常数和浮选回收率;微细粒辉钼矿与柴油油滴之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引力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细粒锡石浮选回收难问题,采用纯矿物浮选试验的方法,以多粘类芽孢杆菌和红球菌作为浮选捕收剂,研究了pH值、菌量、作用时间、菌培养时间、粒度等因素对锡石浮选回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粒度小于13μm锡石浮选回收率最大为85.04%,对粒度为13~<38μm锡石的浮选回收率最大为75.03%。红球菌对粒度小于13μm锡石浮选回收率最大为72.77%,对粒度为13~<38μm锡石的浮选回收率最大为56.32%。多粘类芽孢杆菌对微细粒锡石的浮选效果普遍优于红球菌,且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细粒锡石(粒度小于13μm)具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扫描电镜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多粘类芽孢杆菌和红球菌均可吸附在锡石表面上,改变了锡石的表面电位,影响微细粒锡石浮选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合氯化铝(PACl)凝聚绢云母降低其泡沫夹带。研究结果表明:绢云母的粒径不仅影响精矿的水回收率,而且严重地影响绢云母的夹带回收率。在自然p H条件下,PACl水解产生的快速反应聚合物Alb、不反应的胶体物质Alc分别通过电中和机制及絮凝机制有效地选择性凝聚绢云母。PACl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隐石墨浮选精矿的水回收率及灰分分别从空白实验的34%和24.5%降低到23%和16.8%。PACl能选择性地凝聚绢云母,有效降低绢云母的泡沫夹带,改善隐石墨浮选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微细粒黑钨矿中钨难回收、工艺流程长、回收率低的问题,应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强化回收某含钨多金属矿中的微细粒黑钨矿,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和充气量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相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流程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柱"一粗二精"流程代替浮选机"一粗三精五扫"工艺流程,可以获得WO_3质量分数为42.34%及钨回收率为84.68%的黑钨精矿,比浮选机流程获得的精矿质量分数提高10.43%,回收率提高2.15%,实现了微细粒黑钨矿柱式短流程的高效分选。  相似文献   

9.
以赤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浮选试验、扩展的DLVO(EDLVO)理论和凝聚动力学研究了粒度分布(粒径小于18μm的微细粒比例)对赤铁矿浮选的影响.浮选结果表明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与粒度的大小和分布有关,粗粒(粒径大于18μm)赤铁矿的粒度较大时或粒度分布均衡时(微细粒与粗粒含量接近)浮选回收率较高.EDLVO理论计算表明微细粒赤铁矿与粗粒赤铁矿之间存在吸引力,且吸引力的大小与粗粒粒度正相关;凝聚动力学分析表明粒度分布均衡时颗粒间的凝聚速率较大.这是粒度分布对赤铁矿的浮选回收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磷矿浮选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泡沫特性。依据实际磷矿浮选结果求出表面活性剂溶液最佳泡沫特性区间。采用处最佳泡沫特性区间的表面活性剂作捕收剂时,其浮选效果显著,回收率高达92.4%。采用复合捕收剂取代传统药剂脂肪酸,可以改善磷矿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红外光谱测试和溶液化学理论计算,考察碳酸根在蛇纹石/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分散作用,研究碳酸根的分散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蛇纹石颗粒可通过异相凝聚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改变黄铁矿的表面性质,影响黄铁矿的浮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铵这3种能够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碳酸根的调整剂能分散蛇纹石与黄铁矿混合矿,恢复被蛇纹石抑制的黄铁矿的可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这3种碳酸盐能够分散蛇纹石与黄铁矿混合矿的pH区间,碳酸根主要以CO_3~(2-)形式存在,这3种碳酸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的CO_3~(2-)体积分数越高,对混合矿的分散作用效果越好;蛇纹石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碳酸盐调整剂水解生成的荷负电的CO_3~(2-)能够吸附在蛇纹石表面,改变蛇纹石表面电性,从而对蛇纹石与黄铁矿混合矿起到分散作用,减弱蛇纹石对黄铁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浮选某难选钼矿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了该钼矿中微细粒级钼金属回收问题。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水玻璃为分散剂和脉石矿物抑制剂,考察给料量、循环泵工作压力、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一粗二精一扫和一粗二精2种工艺流程对平均钼含量为0.181%的原矿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粗细粒级分级分选、细粒浮选柱回收的工艺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为24.64%,回收率为54.33%的钼精矿,并简化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泡浮选柱从浮选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白钨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湖南安化湘安钨业公司白钨浮选尾矿中微细粒级未能在浮选机中有效分选的特点,研究开发一种微泡浮选柱,该浮选柱采用微孔材质发泡,并利用专家系统控制浮选柱关键工作参数.半工业试验获得了较适宜的柱浮选工作参数:表观矿浆速率为0.27 cm/s,表观气体速率为1.35 cm/s.工业试验获得的精矿品位可达24.52%,回收率为43.41%,富集比达35.03.水析试验结果表明:5~10,10~19和19~38 μm 3个粒级的回收率均达到65%以上.试验测得的浮选柱内气泡的Sauter直径为400 μm,仅为机械搅拌浮选机气泡的1/3,气泡直径减小促使浮选速率常数k显著增大,这是浮选柱能有效回收微细粒级白钨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EDLVO理论计算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赤铁矿反浮选体系下柠檬酸对细粒绿泥石夹带行为的影响.浮选试验表明:添加柠檬酸促进了细粒绿泥石的夹带行为,有利于脱除铁精矿中的绿泥石.动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柠檬酸吸附在绿泥石和赤铁矿表面使其表面负电性增加进而增强其颗粒间的静电排斥力.EDLVO计算结果表明:赤铁矿和绿泥石之间存在吸引力,添加柠檬酸后,其作用力转化为排斥力,该计算同扫描电镜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5微米锡石的两液浮选,并与相应条件下的常规浮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液浮选工艺优于泡沫浮选,锡石回收率可达99.3%,精矿含90.0%SnO_2。研究发现,捕收剂在两液浮选中起着三重作用:(1)使矿粒疏水;(2)使油相乳化;(3)影响油滴表面电性。油液表面的ζ-电位负值比矿粒-溶液间的ζ-电位还大,是两液浮选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两液浮选比泡沫浮选优越的原因:(1)两液浮选中产生的油/水界面较大,提高了细粒矿物的碰撞几率和附着面积;(2)油相体系的Hamaker常数比气相体系的Hamaker常数大,因而油滴比气泡更有利于疏水矿粒的粘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四叶直桨和四叶斜桨及其组合的搅拌装置,对高品位硫化铜镍矿和蛇纹石的人工混合矿进行搅拌调浆处理后浮选,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浮选最大回收率和浮选速率系数,运用CFD数值计算方法得到搅拌槽流场参数,进行关联关系分析,研究搅拌调浆对硫化铜镍矿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搅拌调浆有利于减弱蛇纹石与硫化铜镍矿的异相凝聚,流体的剪切应力和轴向流速度均影响硫化铜镍矿浮选回收率,搅拌调浆应该采用直桨和斜桨配合以优化流体剪切应力和轴向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蛇纹石易与镍黄铁矿形成异质凝聚而影响其浮选分离的问题,提出添加钠长石改善镍黄铁矿和蛇纹石浮选分离效果并研究钠长石的影响机制.单矿物及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钠长石后镍黄铁矿的浮选回收率可从44%提高至81%,表明钠长石的添加削弱了蛇纹石与镍黄铁矿之间的异质凝聚,并增强了镍黄铁矿的可浮性.浊度测量、Zeta电位测试、SEM-EDS测试、吸附量测试以及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钠长石在特定pH条件下荷强负电,且负电性强于镍黄铁矿,更易与荷正电的蛇纹石颗粒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异质凝聚,从而减弱了蛇纹石在镍黄铁矿表面的黏附,改善了镍黄铁矿的可浮性,使镍黄铁矿可浮性得以提升、回收率大幅提高,进而实现其与蛇纹石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8.
中低品位胶磷矿柱式反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一精单反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P2O5品位为30.01%,精矿回收率89.10%.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抑制作用较差的问题,通过浮选试验、EDLVO理论计算、粒度分布和SEM分析,研究了利用磁种磁团聚强化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赤铁矿的粒度降低,淀粉对赤铁矿的抑制作用变差.添加磁铁矿可强化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抑制作用,随着磁铁矿粒度的增加,强化抑制作用越明显.不同粒级的磁铁矿与微细粒赤铁矿间均存在引力作用,可使磁铁矿与赤铁矿发生磁团聚,且磁铁矿粒度越大,引力作用越强.磁团聚作用增加了微细粒赤铁矿的表观粒度,从而强化了淀粉对微细粒赤铁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中针对KCl浮选过程夹带大量NaCl的问题,开展了黏度测定、有控微浮选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液相中NaCl能增大浮选体系的黏度;浮选固相中NaCl含量由0增至75%时,产品KCl含量由99.16%降低到89.29%,收率由99.16%降低到80.05%;当NaCl的粒径小于95μm时,KCl浮选产品中NaCl夹带可达10%~15%。NaCl被KCl夹带浮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浮选固相中NaCl含量高,粒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