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5,(6):57-58
<正>从6世纪到现在,神秘的尼斯湖水怪一直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声称看到这种水怪。然而,苏格兰古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苏格兰水域的第一种水怪。苏格兰在1.7亿年前就曾出现水怪,但现在早已灭绝。研究发现这种水怪生活在斯凯岛周边海域的温暖浅水区,是一种新发现的鱼龙种群。它们是一种类似海豚的海洋爬行动物,从口鼻部到尾部的身长可达到4.25米。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海洋平均深度大约为4267米,而在200米以下光线已基本无法穿透,因此大洋底部是真正的暗无天日。不过,海洋生物总能找到在黑暗世界中的生存之道。美国蒙特利湾水族馆研究所科学家们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海洋动物能够自己发光。塞维琳和她的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地对蒙特利湾中的发光生物进化了量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航天局(NASA)出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研发出"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该3D打印技术在24小时内就可以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子。由于大大节约了建筑时间和建筑成本,该技术让人类在移民月球或火星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并且批量打印出"外星屋"。  相似文献   

4.
金兴 《科学大观园》2007,(24):15-17
在遥远的新疆布尔津县,阿尔泰山深处的喀纳斯湖区,生活着大约两千名图瓦人。图瓦人即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的珊瑚礁。科学家们现在正努力确保这些独特的生态系统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生活在热带水域的珊瑚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分泌碳酸钙以形成保护性骨骼,并有炫丽的颜色,与藻类是共生关系。大群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常被称为“水下雨林”。尽管它们只占据海洋的很小部分,却为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而且珊瑚礁也形成了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的侵蚀重  相似文献   

6.
科学基金资助海洋科学研究 15周年简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科学基金对海洋科学的投入、海洋科学基金成果统计与分析、海洋科学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基金在推动本学科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海洋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十五"期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曹玲 《科学大观园》2011,(12):60-61
在大约10年前在西班牙沿岸发现巨型鱿鱼尸体时,科学家便怀疑来自船只的强大声脉冲导致这种动物死亡。如今他们发现了相关证据。根据一项新研究,人类活动产生的低频声波不仅影响鲸鱼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同时也会影响鱿鱼以及其他头足类动物。长久以来,科学家便认为包括鲸鱼在内的海洋哺乳动物容易遭受声脉冲影响。揭开巨鱿死亡之谜研究领导人、巴塞罗纳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海洋声学家米切尔·安德烈表示,研究发现显示海洋中  相似文献   

8.
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都有各自的“淡化器”,能将喝进去的咸水中的盐分及时排出体外。如海洋中,硬骨鱼类具有很强的排盐能力,有专门排盐的器官,这些器官长在鱼的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泌氯细胞”能够分泌出氯化物,好比是鱼身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9.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3):29-30
一些小型鲨鱼在远古海洋中遨游的时间比科学家原先预计的要长得多。科学家发现,它们一直存活到了1.2亿年前。这表明深海环境可能在大灭绝事件中为许多掠食者提供了晓护所。在大约2.52亿年前,地球上有大约90%的海洋生物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1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3):36-37
近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设备成功制造出迄今最小的原始物质"液滴"。这是宇宙在其诞生之初时物质所呈现的模样,即大约138.2亿年前的物质状态。这一惊人成果是通过发射质子"子弹"  相似文献   

11.
灵星 《科学大观园》2005,(12):34-35
最新的研究证明,鲸的祖先大约在5000万年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带活动,当时还是一些狼一般的小型陆上动物.而后这种动物由陆地转入海洋逐渐进化成当今的鲸类.  相似文献   

12.
<正>蒙波斯是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地标,也是现实世界中的一座隐秘之城。作为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市井生活的样本,虚幻与真实、精神与物质的界限在这里不再分明。第一次听说"蒙波斯"这个地名是在大约10年前。当时,我痴迷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迷宫里的将军》,里面写道:"蒙波斯是虚幻的,我时时在梦中与她相逢,但在现实中无从寻觅。"此后好几年间,我一直认为他说的是事实,总有些怅然若  相似文献   

13.
正无飞行能力的身体、以水为生的生活方式,使得企鹅看起来似乎一点也不像鸟类。但其实它们与其他鸟类还是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尤其是在交配问题上。目前大约有18种企鹅物种,但它们的交配行为"本质上是相似的"。"每一个物种都有自身的怪癖",企鹅研究学者、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艾玛·马克斯这样说道。交配往往发生在南极的夏季,也就是每年10月至2月,  相似文献   

14.
马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49-49
法国雷恩大学古生物学家在一位业余古生物学爱好者的收藏品中发现了一个嵌有鲨鱼牙齿的菊石壳化石。古生物学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大约1.5亿年前史前鲨鱼以菊石为食的首个直接证据。菊石是一种已灭绝的海洋动物,也是现代鹦鹉螺的远亲。在此次发现的化石中菊石的外壳上嵌着三颗鲨鱼牙齿,外壳被牙齿咬出了几个孔。此前,在其他的化石中也曾经发现过鲨鱼牙咬的迹象,比如鳄鱼尾部化石。但由于菊石外壳坚硬,古生物学家此前一直无法确定鲨鱼是否曾以菊石为食,他们也无法排除其他海洋捕食者捕食过菊石。不过,法国雷恩大学古生物学家罗麦恩·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常将恩爱的眷侣比作鸳鸯,但谁能想到鸳鸯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呢?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的多次科普中,为观众分享了那些容易被我们弄错的动物知识。鲸的近亲是河马——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后来才把家安在海洋里。根据陆生的偶蹄类动物和海洋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鲸最近的近亲是河马,看起来不可思议吧。很多动物的近亲,如果不是通过基因关系寻找,根本就无法建立起联系。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近百年前由勘探者们挖掘出来的砂岩中,发现了一些极微小的晶体颗粒。这些微小矿物颗粒中隐藏的信息让科学家们了解到,在大约4.9万年前形成今天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巴林杰陨坑的那场强烈撞击事件中出现的极端高温与高压环境。当时,一颗直径大约50米的陨星以大约每秒12负的速度撞击地面,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称的"巴林杰陨坑"。  相似文献   

17.
去年夏天,85岁的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成为备受欢迎的"科普老顽童". 2021年6月9日,汪品先入驻B站(哔哩哔哩).截至9月6日,他已经收获百万粉丝,其首条视频《我60岁以后才出成果,我们要把中国大洋钻探做到国际前列!》的播放量达300多万次,获赞近50万次.  相似文献   

18.
人类能否治愈癌症?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介绍,2010年大约有150万美国人被诊断出癌症,其中三分之一最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饮食习惯、吸烟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导致癌症多发的重要原因,甚至比遗传因素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陈鸣 《科学大观园》2011,(16):64-65
据美国《发现》杂志报道,一些鱼类对海边浅水里的安逸生活不屑一顾,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深海里度过,所以不被多数人所熟悉。传说中的皇带鱼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四世纪所著的《动物史》中写道:"在利比亚,海蛇都很巨大。沿岸航行的水手说在航海途中,也曾经遇到过海蛇袭击。"其实这种传说中的巨兽并不是什么海蛇,而是一种深海巨型带鱼,科学家叫它"皇带鱼"——海洋中最长的硬骨鱼。因为这种长达18米的巨型带鱼一直生活在深海水域,人们很难捕捉和观测到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日减磅法之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大约耗时3到4天,目的是让身体"吐故",慢慢地把以前很多顿大餐的沉积排出,重新收拾自己的生活状态,回到原来规律的轨道上,同时吃比较适量而好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