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基础上构建集约度模型,并在ArcGis和GeoDa软件支持下,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集约度及相关性等4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52、1997、2008、2010年人均耕地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自1952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各县域相对发展率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区内耕地利用集聚趋势逐步减弱; 区域人均耕地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各水平区逐步呈块状分布,耕地重心迁移显示1952—1997年表现为耕地南北差异,而1997—2010年则表现为东西差异; 受政策、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各县域耕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其空间分布与耕地重心迁移呈正相关性; 关联分析显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经历“围湖造田”、“退田还湖”、“人地和谐”等阶段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粗放型县域持续减少,并呈现出区域集聚状况; 正相关性县域由区域的西南部集聚向区域西南、中部及东北部呈“N”字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姜德敏 《大自然》1989,(4):36-37
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其珍贵.据统计,世界人均占有土地49.5亩,而我国人均占有土地15亩;世界人均占有耕地4.4亩,我国人均占有耕地1.5亩.我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却养育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早在1981年中央就提出控制人口、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3.
崔国厂 《科技资讯》2006,(18):183-183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区南北纵距26.5公里,东西横距67.5公里,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全区土地资源呈“一少一多”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耕地总量少,质量差。全区耕地总面积2958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0%,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了耕地总量的55.5%,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多,仅宜农土地面积就达155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了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建立耕地储备机制,切实做好了补充耕地项目得具体落实,确保了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先补后占。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民利益。并且为今后城市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济南市人均耕地警戒线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人均耕地警戒线的预测来说明济南市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危机,以提高人们的保护耕地的意识.从济南市耕地现状进行分析,借助于人口、耕地面积的预测值,预测2010年济南市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053hm^2,根据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之比、复种指数等指标的预测值,按人均450kg的粮食占有量测算了济南市2010年人均耕地警戒线值为0.0593hm^2,这一数值低于全国人均耕地警戒线值0.11hm^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济南市耕地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引言露天采矿,在我国采矿业所占的比重约为百分之五十。建材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所占的比重还大一些。数十年来的各种经济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可耕地。建国初期人均可耕地面积为3.4亩。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到七十年代,人均可耕地面积降为2.3亩。到八十年代人均可耕地面积已降到1.6亩以下。除各行各业在建设中占用大量的土地外,采矿业  相似文献   

6.
张振江  涂起红 《江西科学》2022,40(1):95-98,124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用了“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结合吉安市2009—2018年的耕地生态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年产量,占地面积和年均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吉安市2009—2018年的10 a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增长了10.2%,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不到1.4%,2013年后吉安市人均耕地生态赤字速度明显加快,其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弱可持续向弱不可持续发展,基于计算结果吉安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需加强耕地保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减少耕地压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铜仁是我国为数不多还保留着“行政公署”建制的地区,全区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8%,2007年全区的人均GDP为4519元,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在贵州省排名第七位。  相似文献   

8.
徐玉霞 《河南科学》2012,30(4):514-516
在分析陕西省1998—2007年10年间的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运用预测模型对未来10年的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自1998年以来,虽然陕西省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有减少的趋势,但由于耕地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逐年降低,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呈现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区南北纵距26.5公里,东西横距67.5公里,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全区土地资源呈“一少一多”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耕地总量少,质量差。全区耕地总面积2958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0%,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了耕地总量的55.5%,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多,仅宜农土地面积就达155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了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建立耕地储…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1990年~2010年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耕地资源、人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了安徽省及其17个地市耕地压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GM(1,1)模型对2011年~2020年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伴随着粮食总量、单产在波动中上升,人均粮食产量也在波动中上升;1990年~2010年,全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一个倒“W”型,1991年耕地压力显著,1992年~1997年,耕地压力指数在波动中下降,1997年~2003年,在波动上升,2003年上升到1.109 5,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1990年~2010间,皖北地级市耕地压力在降低,中南部地级市呈现增大的趋势,2000年耕地压力达到最大,之后耕地压力有所下降;近20年,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以及安庆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承受着较长时间的压力,而合肥和池州耕地压力在不断加大,在2010年耕地压力指数均大于1,耕地压力显著;通过预测分析,在2011年~2020年,全省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会持续下降,而耕地压力在上升,2020年耕地压力明显,耕地压力指数达到1.041 16,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减轻耕地压力的建议.全面分析安徽省耕地压力指数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减轻耕地压力以及制定保护耕地资源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M in itab软件,在分析江西省南昌县1981年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未来10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81年以来,虽然南昌县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波动较为明显,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0年耕地压力指数有进一步降低趋势。由此可知,南昌县的耕地总量在未来时间段内可以满足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但是只有依靠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才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济宁市人均耕地警戒值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使有限的耕地资源日趋紧张,为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缓解人地矛盾,协调人地关系,非常必要进行人均耕地警戒值的研究.文章阐述了人均耕地警戒值的含义、测算的意义、测算方法与步骤,并在分析济宁市耕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测算了目标年的人均耕地警戒值.结果显示:2010年人均耕地预期保有量大于人均耕地警戒值,无警,2020年人均耕地预期保有量小于人均耕地警戒值,有警.最后对今后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根本,粮食生产的多少是由耕地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更大改善,耕地质量还没有得到普遍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没有重大突破的制约下,粮食的总产量还必须有稳定的耕地面积作保证.因此,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 1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 我国耕地总面积虽然有19.51亿亩,但人均只有1.59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3%.我国人口还在以每年1 000多万的速度净增,耕地还在以每年几百万亩的速度净减.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广西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历年统计资料分析了1978—2005年广西耕地变化过程,耕地总量波动递减,人均耕地明显持续下降.耕地减少构成主要是建设占用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以及其它;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个别年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很大;水田面积逐年减少,旱地面积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两者在耕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上升态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际间有起伏.并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秀 《科技潮》2000,(9):26-28
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于1994年2月和5月投入商业运行以来,截至今年7月31日,累计上网电量781.6亿度,已还贷款37.55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69.3%。几年来,大亚湾核电站先后获得美国《国际电力》杂志大奖、全国外商投资“十大高营业企业”、“十大人均利税企业”、“十大高出口创汇企业”等荣誉称号。他们所以能取得巨大成绩,坚强而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的保证。新形势、新领域、新课题在中外合资企业要不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党组织应当如何负起这方面的责任?这是大亚湾核电站党委成立之初就思考和讨论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他们认识到:核电站是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技术要求高、合作关系复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能值分析生态足迹方法对平顶山市2001年~2010年的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平顶山市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变化不大;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不断增长;生态赤字逐年增大;耕地利用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接近于强不可持续;耕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较低,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淄博市耕地与粮食生产正面临严重威胁,分析与预测淄博市耕地变化与粮食生产状况,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回归分析方法和平滑预测法及Excel软件,在分析1990—2008年淄博市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虽然淄博市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未来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为有限;耕地面积小,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仅1.3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据有关资料:中国仅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与掌握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缓和人地矛盾,以湖北省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8年的耕地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选取耕地相对变化率指标,探究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省耕地数量总体减少,人均耕地占...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统计年鉴2009为基础,本文计算了浙江省1997年~2007年的人均耕地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和生产力可持续指数以及2008年的人均耕地足迹.结果表明,浙江省人均耕地足迹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生产力可持续指数呈上升趋势,浙江省的可持续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